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30 21:20:45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江明濤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隨著“軟件定義”理念得到廣泛的實踐,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汽車、軟件定義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已經為我們所耳熟能詳,進入產業化推進的階段。
◎工信部將積極培育“軟件定義”創新應用生態。建立面向高端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城市等典型行業領域的“軟件定義”解決方案,組織開展試點示范,探索“軟件定義”生態發展與運營模式。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11月30日,工信部對外發布《“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同日,工信部就《規劃》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
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本次《規劃》是我國軟件產業第五個五年規劃,連續多年制定規劃,充分體現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重要性。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江明濤在發布會上表示,軟件產業和其他產業相比具有明顯產業特征,主要體現在基礎性、實用性、定義性三個方面,“軟件定義”已成為驅動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在發布會上提問:剛才您提到“軟件定義”已成為驅動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能具體介紹一下“軟件定義”嗎?對此,江明濤進行了詳細闡釋。
“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的五大任務
江明濤表示,軟件產業和其他產業相比具有明顯產業特征,主要體現在“基礎性”“實用性”“定義性”三個方面。
在定義性方面,江明濤說,通過“軟件定義”,可以拓展產品的功能,變革產品價值創造模式,賦予企業新型能力,催生新型制造模式,推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蓬勃興起。
“‘軟件定義’已成為生產方式升級、生產關系變革、新型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成為驅動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特征和新標志。”他說。
那么何為“軟件定義”?江明濤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軟件定義”就是利用軟件程序賦予事物應用功能和使用價值,滿足日益復雜的多樣化需求,最典型的就是軟件定義產品的功能。
他舉例說,例如,智能手機通常每增加一個APP,就增加一項功能,就要對智能手機重新定義。“我們現在使用的智能手機,既是傳統的無線電話機,也是計算器、照相機、電視機、錄音機、鏡子、導航儀、指南針、游戲機、公交卡、信用卡等等產品的集成,上述功能均由軟件實現,這就是‘軟件定義手機’。”
江明濤介紹,隨著“軟件定義”理念得到廣泛的實踐,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汽車、軟件定義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已經為我們所耳熟能詳,進入產業化推進的階段。
為充分釋放“軟件定義”創新活力和驅動力,本次《規劃》部署了“深化軟件定義”任務,設置了“‘軟件定義’創新應用培育”專項行動,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構建“軟件定義”技術體系。大力支持開展“軟件定義”及泛在操作系統平臺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加強政產學研用對接,構建“軟件定義”核心技術體系。
二是培育“軟件定義”創新應用生態。建立面向高端裝備、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城市等典型行業領域的“軟件定義”解決方案,組織開展試點示范,探索“軟件定義”生態發展與運營模式。
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軟件園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圍繞哪些方面來推進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
對此,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表示,為全面推進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信部在《規劃》中重點從“名城、名園、名企、名品、名人”五個方面發力。
在名城方面,前期中國軟件名城創建工作已取得很好的產業集聚成效,截至2020年底,13個“中國軟件名城”實現軟件業務收入6.3萬億元,占全國業務總收入的77.5%,集聚效應非常明顯。
謝少鋒說,“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進一步提升名城建設質量,重點在于發揮名城的應用牽引作用,進一步開放軟件應用場景,推動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名園方面,軟件園區已成為推動軟件產業特色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和集聚化發展的有力抓手,全國268家軟件園區貢獻了75%以上的軟件業務收入。
謝少鋒表示,“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重點推進中國軟件名園創建工作,引導建立自上而下協同推進的工作體系,鼓勵軟件園區進一步加大資源投入、放大政策實施效果、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同時,引導產用、產教、產融合作,在關鍵軟件領域做強主體、培育生態,加快實現軟件園區的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
在名企方面,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軟件企業盈利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2020年,百強企業收入占全行業比重超過25%,收入超千億的企業達10家,2家企業躋身全球企業市值前十強。
“下一步,我們將加大對軟件企業培育服務力度。”謝少鋒說,一是積極做強做大骨干企業,鼓勵大型工業企業、重點行業企業培育骨干軟件企業,支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開展兼并重組和專業化、體系化整合;二是構建協同發展企業梯隊,鼓勵大企業向中小企業提供開發環境和科研基礎設施,共同推進產業生態培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三是推動中小企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支持中小型軟件企業深耕特定行業、特定領域,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專用產品。
在名品方面,“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進一步夯實開發環境、工具等產業鏈上游基礎軟件實力,提升工業軟件、應用軟件、平臺軟件、嵌入式軟件等產業鏈中游的軟件水平,增加產業鏈下游信息技術服務產品供給。
在名人方面,軟件是對人類知識的封裝、是人類文明呈現的重要載體,軟件產業是高度智力密集型產業,具有“思考即生產”“研發即生產”的特點,相較其他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
謝少鋒介紹,目前,我國軟件人才整體來看仍然供不應求,特別是對專業化、高端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十四五”期間,工信部將進一步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加強關鍵產業亟需人才的培養、引進。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