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0 22:19:11
西電集團的搬遷問題,隨著中國西電(601179)的一紙公告,終于“靴子”落地。此次搬遷明確“落戶”高新區草堂基地中國西電集團智慧產業園,西電集團及上市公司所屬部分子公司計劃納入搬遷范圍。粉巷財經12月9日現場實探,發現暫無施工痕跡。
西電集團搬遷無論是對公司本身,還是遷出地蓮湖區規劃的“中央活力商務區”,或是承載地草堂基地所在的高新區絲路科學城,均有諸多利好。最明顯的,比如實現產業升級,優化區域空間功能布局。
每經記者 賀娟娟 每經編輯 張靜
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西電集團)的搬遷問題,已經縈繞了西安人十數年,隨著中國西電(以下或簡稱西電,601179)的一紙公告,終于“靴子”落地。
此次搬遷明確“落戶”高新區草堂基地中國西電集團智慧產業園(以下簡稱西電智慧產業園或西電項目),西電集團及上市公司所屬部分子公司計劃納入搬遷范圍。
12月9月,粉巷財經(ID:nbdfxcj)前往西電項目實探,發現場地被圍擋圍住,暫無施工痕跡。駐守現場的負責人告知,目前只是在做清表工作。
西電搬遷最早可以追溯至十多年前西安啟動的“騰籠換鳥”規劃,但由于涉及土地面積大、選址難,又牽扯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等,搬遷一事推進頗為不易。
不過,西電集團搬遷無論是對公司本身,還是遷出地蓮湖區規劃的“中央活力商務區”,或是承載地草堂基地所在的高新區絲路科學城,均有諸多利好。最明顯的,比如實現產業升級,優化區域空間功能布局。
西電集團到底搬不搬,搬到哪兒?這問題已經縈繞了西安人十數年,如今,終于“靴子”落地。
11月26日,中國西電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西電集團與西安市政府簽訂了關于推進中國西電集團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西電集團將在西安高新區內投資建設“中國西電集團有限公司智慧產業園項目”,西電集團及公司所屬部分子公司計劃搬遷至新園區。
隔日,中國西電再發補充公告,明確全資子公司西安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西電西變)、西安西電開關電氣有限公司(簡稱西開電氣)、西安西電電力電容器有限責任公司等子公司計劃納入搬遷范圍。
搬遷意向雖已明確,但推進節奏與具體細節,西電似乎頗為謹慎,補充公告中,不乏“風險”“不確定”“影響小”等表述,且開篇便給出了“重要提示”:
公司未與控股股東簽署相關協議,尚需履行相關決策程序,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僅涉及部分子公司的部分廠區搬遷,搬遷面積在公司土地面積中占比較小,搬遷在新設備形成產能基礎上分步實施,生產可保持延續穩定,項目實施對公司影響較小。
據公開資料,西電智慧產業園占地面積1000畝,總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主要由高壓開關、變壓器配套產業、電力產品、光電纜和共建共享系統5大板塊、11個產業組成。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建設周期為3年,達產后預計年產值達100億元。
圖片來源〡每經記者賀娟娟 攝
事實上,今年7月份,已有“中國西電集團智慧產業園”圍擋實拍圖流出,彼時被解讀為——項目正在施工,側面印證西電搬遷真實性。
不過12月9日,粉巷財經前往該產業園區實探,發現圍擋仍在,只是此前大開的門口,亦被圍擋圍住,園內空無一人,現場無任何施工痕跡。
自稱是駐守現場的負責人告訴粉巷財經,這里就是西電項目,目前只是在做清表工作,主要是用地建筑物拆除等,“現在冬防期,清表工作也已暫停。”
關于施工進展情況,其表示,“項目還沒進場,施工具體時間、施工周期也沒定。”
這意味著,西電智慧產業園至少目前并未開始施工,按照該負責人的說法,最快也得到年后才能進入節奏,且一千多畝的體量,3年建設周期其實較難完工。
西電搬遷,最早可以追溯至2006年西安啟動的“騰籠換鳥”工作。
按照當時的規劃,“十二五”末,西安要完成二環內及二環沿線所有工業企業的搬遷改造。搬遷共涉及企業360多家,占地18800多畝。
彼時西郊二環內整條大慶路儼然是由西電集團的廠區和家屬區組成的小城鎮,廠區在北,家屬區在南,還有配套完整的學校、醫院等,數萬名員工和他們的家庭在這里留下生活痕跡。搬遷之不易是顯見的。
2012年,中國西電旗下的西電西瓷廠因環境污染問題屢遭環保部門責令整改,并被建議停產或搬遷。當時董秘回應稱,按照西安市政府的規劃,公司位于西安大慶路沿線的所有廠區,以后都會搬遷。
但如此重壓之下,搬遷依然未果。
2016年9月,蓮湖區政府在地方領導留言板回復西電集團搬遷問題時,透露出為何搬遷難:一是由于涉及土地面積大、選址難;二是該區域地處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由于西安市《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正在修編中,項目建設難以正常推進。
此后,西電集團被傳的遷址地點幾經變化,分別有西咸新區、高陵區、浐灞生態區等,直至2020年11月中旬,西安高新區官網政民互動的多條答復披露,“西電項目將占用草堂街道黃堆、草廟兩村土地,征地拆遷等相關工作擬于近期開展。”被部分聲音解讀為,搬遷新址已確定草堂基地。
圖片來源〡每經記者賀娟娟 攝
2021年3月起,草堂街道關于西電集團搬遷的回復統一變成了:“草堂街道未收到關于西電項目的相關文件,西電項目相關事宜以相關部門發布正式公告為準。”
2021年6月,一份關于西電項目的招標公告發布,采購項目為草堂街辦轄區西電項目一期評估事項。隨后有網友隨即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就此提問,高新區給出的答復是,目前草堂街道辦事處未收到關于西電項目落地草堂的正式文件;招標網的評估招標信息真實,為預征地前期準備工作。
11月26日最新的西電項目招標公告則顯示,采購方項目為要求時限完成黃堆村、宋南村、宋西村三個村約1437畝地上附著物及構筑物評估并出具評估報告等內容。
這說明,草堂基地西電項目其實是在逐步推進中。
有意思的是,相比外界對西電集團搬遷的高度關注,西電員工反倒不甚在意。粉巷財經走訪西電西變、西開電氣等公司時,多名工作人員表達了類似意思——新場地還沒建,至少兩三年之后的事,現在沒收到公司通知,也沒太關注。
一名西開電氣的研發人員則透露,搬遷的主要是像油漆車間這樣污染類廠區,不包括總裝廠區,而且“搬遷應該是自愿的,不想去,公司也許會直接買斷我的工齡,選擇提早退休也挺好的。”
央視紀錄片《大國重器》向我們再現了中國裝備制造業從無到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后的艱辛歷程。其間,國內電力裝備制造企業率先掌握了特高壓成套設備制造的核心技術,全面實現了產業升級,形成核心競爭力。
而成立于1959年7月的中國西電集團公司,正是借助特高壓工程,真正邁入了世界級電工制造集團行列。如今,西電集團已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60余家,包括中國西電和寶光股份2家上市公司,職工總數18000余人。其中,中國西電最新三季報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約120.2億元,同比增加27.21%;凈利潤盈利約3.28億元,同比增加62.14%。
根據中國西電的公告,計劃搬遷的三家子公司——西電西變、西開電氣、西電西容,2020年度營收分別為53.82億元、43.84億元、4.14億元,總資產分別為84億元、78.16億元、8.95億元。
三家公司資產總額171.11億元,占公司資產總額的47.31%,營業收入101.8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64.42%,凈利潤2.21億元,占公司凈利潤的81.99%。
圖片來源〡每經記者 賀娟娟 攝
此次搬遷不包括西開電氣、西電西變兩個核心子公司的總裝廠區,且是在新設備形成產能基礎上分步實施,或許確實是如其所說“影響較小”。但搬遷至智慧產業園區,對西電集團而言,利好還是蠻多的。
其一,有助于以更低成本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除了高新區為西電智慧產業園區提供的財政、稅收、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根據西電公告,參與智慧園區項目,將依法簽訂搬遷國有資產收購補償協議,也就是說,此次搬遷還有“拆遷費”。
值得注意的是,西電智慧產業園的定位是世界一流的智慧綜合能源示范基地和“雙碳”示范基地,那么未來發展中,西電也將會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其二,有助于整合資源,發揮產業集聚效應。西電智慧產業園緊鄰比亞迪二廠等,可以結合區域內不同產業發展特點,整合更多優質資源,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對西電集團而言,無疑是裝備制造業龍頭地位的進一步鞏固。
今年9月,由中國西電、平高電氣、寶光股份和許繼電氣4家上市公司為主力重組的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簡稱中電裝備)在上海成立,標志著總部在陜唯一央企的離開,遺憾與不舍是必然的。
但目前來看,西電集團的主場之一仍是西安,此番與西安市政府簽訂協議,西電集團強調,將深度融入西安市“工業強市”戰略。當然,西安市政府亦表示,“希望西電集團扎根西安。”
事實上,西電集團的一舉一動,對于區域工業、乃至社會經濟發展頗有影響,尤其是其遷出地與承載地。
西電集團目前廠區位于土門綜合改造計劃的“中央活力商務區”,周邊居民區聚集,同時又涉及漢長安城遺址區域保護,在城市更新進程中,西電搬遷騰空大片區域,將有利于優化空間功能布局。
而對于搬遷承載地草堂基地來說,此前比亞迪二廠、楊森制藥、金花制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華晶電子等企業先后入駐,此番西電集團的加入,將推動區域裝備制造業再上新臺階,而其所在的絲路科學城,正是高新區未來著重發力建設的片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