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產業趨勢

          每經網首頁 > 產業趨勢 > 正文

          高碳行業仍是經濟增長支撐 雙碳目標下征收碳稅可能勢在必行?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4 18:48:04

          ◎綠色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產業的投資布局也要作出調整。蘇楠直言,“雙碳”目標給金融業和市場發出明確信號,金融機構會嚴格控制高碳行業資產增長,也要積極探索轉型金融。

          ◎徐晉濤表示,無論是碳稅還是碳市場,目的都是代表民眾向產生負外部性的群體收費,平衡社會成本、實現公平、并提高生產效率,引導資本盡快流向清潔產業。

          每經記者 岳琦    每經實習記者 楊煜    每經編輯 梁梟    

          “雙碳”目標下,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引領產業結構轉型,尤其是能源產業的低碳發展成為大勢所趨。

          面對這場挑戰和機遇并存的“革命”,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在哪里?金融業應如何助力國家順利實現“雙碳”承諾?“減碳”重中之重的能源電力行業如何實現平穩過渡?

          近日,在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國內低碳發展政策研究”項目組的訪談活動中,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徐晉濤和華夏銀行綠色金融中心營銷室市場經理蘇楠對以上問題展開探討。

          徐晉濤表示,今年GDP增長背后的主要支撐依然是高碳行業,但從長期來看,中國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承諾,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脫鉤是必然趨勢。在蘇楠看來,“雙碳”目標向金融業和市場發出明確信號。金融機構在嚴格控制高碳行業資產增長、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也要積極探索轉型金融,以幫助高碳產業調整。

          綠色發展也是中國市場的選擇

          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的老師預計,今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將達到8.5%~9%。徐晉濤指出,由于中國的防疫機制較為完善,國內生產生活基本正常,因此部分疫情較嚴重國家和地區的生產訂單都轉移到了國內。

          “這些客觀條件致使對外貿易依然是今年GDP增長的主要驅動力,而背后的主要支撐依然是高碳行業。”徐晉濤表示,這既是能源行業今年盈利可觀的原因之一,也是當前央地對于雙碳目標的理解和行動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不過,隨著減碳在國際上逐漸成為發展大方向,高碳產品的貿易將不再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貢獻因素。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尋求綠色發展模式才有利于實現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徐晉濤表示,美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的“拐點”已經出現。一個原因是美國的金融市場監管完備性較好,第二個原因是頁巖氣革命帶來的能源結構改變和能源消費結構多元化,使天然氣大批量替代石油并擠掉煤炭,碳排放大幅降低。

          徐晉濤表示,綠色發展不僅是中國政府對市場的引導,也是中國市場的選擇。“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已邁過1萬美元門檻,各方面因素推動著國家發展模式的綠色轉型。轉型過程確實存在困難,但我國勢在必行。”

          金融機構會嚴控高碳行業資產增長

          綠色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持,產業的投資布局也要作出調整。蘇楠直言,“雙碳”目標給金融業和市場發出明確信號,金融機構會嚴格控制高碳行業資產增長,也要積極探索轉型金融。

          徐晉濤也表示,產業的投資布局需要擺脫思維慣性,在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用電結構等方面都需要作出調整。特別是對于能源產業的投資,應該避免繼續投向煤炭等高碳產業,更多地考慮可再生能源和相關技術開發等綠色產業。

          “綠色金融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對清潔產業的投入,同時限制對兩高項目的投入,引導產業結構的調整。”據蘇楠介紹,金融機構早就開始探索實踐與國際機構的合作,研究如何通過規則制定和風險控制引導社會資本自主流向低碳產業,尤其是支持光伏、風電等綠色電力資源的發展和應用模式的創新。

          另一方面,蘇楠指出,綠色金融不是公益行為,其主要作用是兼顧綠色和收益,發揮價值發現作用,提升綠色資本的使用效率。

          轉型金融也是對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平衡,但由于目前國際上對轉型金融還沒有清晰的概念,因此還需要銀行業探索。例如存量煤電等高碳產業所需的轉型金融方面,可以把“節煤量”這類指標放在轉型金融產品的標準體系中,從而在轉型的同時實現經濟收益可持續。

          此外,金融機構應該采取更多有效手段引導更多資金支持,推進“雙碳”目標實現。據蘇楠介紹,金融機構層面,國際合作大多采用主權貸款的方式,國家的相關部門和國際金融機構也在對非主權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未來官方和非官方的合作形式將共存;從實現“雙碳”目標的角度來看,減碳目標不是唯一的約束條件,還涉及經濟發展、就業穩定等方面,依然需要更多的頂層設計來保障“雙碳”目標的實現路徑是科學合理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官方合作是更為重要和必須的。

          中國征收碳稅勢在必行?

          前不久,“拉閘限電”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徐晉濤指出,“電荒”的本質是電力供需形勢緊張。他認為,要想解決供需矛盾,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政府應該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一定程度上解除其價格管制,實現電力產業自負盈虧,讓能源電力產業通過市場的力量平衡能源消耗的方向和數量,提高能源和電力的使用效率。

          真正需要政府干預的是產權沒有清晰界定的環境負外部性——碳排放。徐晉濤表示,無論是碳稅還是碳市場,目的都是代表民眾向產生負外部性的群體收費,平衡社會成本、實現公平、并提高生產效率,引導資本盡快流向清潔產業。不過,在徐晉濤看來,電力行業及高碳行業要想解決碳減排的問題,他更傾向于碳稅這一行政手段。

          “美國采用碳市場作為糾正市場失靈的金融工具,但這不一定是中國減碳的出路。”徐晉濤說道。他認為,美國選擇碳市場的原因是政府不愿向民眾直接征稅。但對中國而言,國內征稅的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已較為完善,碳稅可以依附于已有的征稅體系,節省人力、物力和時間等成本。

          徐晉濤表示,相較于碳市場中的資本通過交易中心自行運作,征收碳稅可以作為地方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有利于推動地方政府積極核查碳排放相關數據,以及監管繳稅,保障真實性。同時,征收碳稅可以由地方政府來轉移支付,激勵地方政府推動節能減排和發展綠色產業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徐晉濤表示,從外部環境來看,在今后的國際貿易中,各國對碳泄漏的重視程度會日益提升。目前,歐洲在做碳邊境調節稅機制,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的碳價格需要與國際保持一致。而短時間內,我國依靠碳市場是沒有辦法在碳價格上與國際居于同一水平的,征收碳稅可能勢在必行。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2589510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碳達峰 碳中和 節能減排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豆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老99在线精品 | 欧美视频专区一二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AV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