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5 18:35:13
今天尾盤,指數的跳水,主要是醫(yī)藥股大跌帶下來的,所以Z哥覺得,必須要聊一聊醫(yī)藥了,不僅是醫(yī)藥股,還有醫(yī)藥基金。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編輯 葉峰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今天尾盤,指數的跳水,主要是醫(yī)藥股大跌帶下來的,所以Z哥覺得,必須要聊一聊醫(yī)藥了,不僅是醫(yī)藥股,還有醫(yī)藥基金。
先說盤面,下午2點之后,創(chuàng)新藥龍頭藥明康德突然跳水,最終放量跌停。同時,泰格醫(yī)藥大跌8%,康龍化成大跌7%。此外,還有美迪西、藥石科技跌幅都超過6%。不僅僅是A股,藥明康德的H股今日更是下跌了19%,而康龍化成H股跌幅也高達15%。
今天這么一跌,藥明康德跌破年線,康龍化成也跌破年線,泰格醫(yī)藥早就在年線下方陰跌。股價跌破年線,意味著中長期趨勢就此走壞。未來,對于醫(yī)藥領域的投資,我們有必要保持高度謹慎。
有朋友或許會認為,醫(yī)藥股今天的突然跳水,其實是利空消息引起的,可能很快情緒就會得到修復。
但是,在Z哥看來,這只是一個誘因,真正讓Z哥看淡醫(yī)藥股的,另有原因。
今天,醫(yī)藥股還有另一個焦點,那就是百濟神州在科創(chuàng)板上市,百濟神州也是創(chuàng)新藥的龍頭企業(yè),但是今天上市首日直接破發(fā)。百濟神州A股發(fā)行價192.6元/股,最終今天報收于160.98元,較發(fā)行價跌了16.42%,盤中最大跌幅高達19%。換句話說,新股申購中一簽要虧約1.6萬元,最多的時候可能虧近2萬元。
百濟神州的大幅破發(fā),也是Z哥看淡未來醫(yī)藥股的重要原因。
除了今天的百濟神州,10月底上市的成大生物,上市首日也出現了破發(fā)。
8月份,創(chuàng)新藥公司義翹神州是當時發(fā)行價第一高價股,發(fā)行價高達292.92元,盡管上市首日沒有破發(fā),還有較大漲幅,但到11月8日,其股價最低跌到308.9元,也是瀕臨破發(fā)。
Z哥想說的是,今年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由于醫(yī)藥新股都是超高價發(fā)行,醫(yī)藥公司融資規(guī)模都比較大,這對二級市場來說,是非常不友好的。換句話說,正是由于發(fā)行價過高,使得醫(yī)藥公司上市后,二級市場很難再看到向上的空間。那么,還有誰愿意參與醫(yī)藥公司二級市場的交易?
醫(yī)藥行業(yè),確實是一個容易出大牛股的行業(yè)。但是今年,情況發(fā)生了變化。過去,醫(yī)藥股之所以被機構看好,因為前幾年醫(yī)藥股總市值還不大,我們可以把他們看成是成長股,可以給相對較高的估值。但是現在,百濟神州一上市總市值就超過2000億,藥明康德總市值近4000億,康龍化成和泰格醫(yī)藥的總市值也都超過千億,未來的成長空間究竟還有多大?如果不能按照成長股來看待了,那么估值也就相應會回歸。
最后簡單說一下關于醫(yī)藥的基金,如果對于醫(yī)藥股看淡,那么對于醫(yī)藥類的主題基金,也要保持謹慎,甚至是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
今年5月,Z哥也曾經買入過葛蘭管理的中歐醫(yī)療健康混合A,坐了三個月的“電梯”,最終還是在8月份贖回。
為什么要把葛蘭拿出來說?因為這只基金的規(guī)模很大,超過300億,參與的基民人數也非常多。而目前,該產品的持倉基本還“躺平”在創(chuàng)新藥中,比如藥明康德、凱萊英、泰格醫(yī)藥、康龍化成,還有美迪西等。Z哥覺得,未來如果凈值有反彈的話,還是以撤離為主。
最后,Z哥繼續(xù)給大家分享一下,“基金小每”的入口:
大家只需要識別這個二維碼,就能找到“基金小每”,另外,在微信公眾號“理財不二牛”的下方菜單欄,也能找到“基金小每”的入口。
“基金小每”是一個全新的投資工具,Z哥也要慢慢熟悉一下它的功能,愿今后能為我們的基金投資提供幫助。如果大家有何疑問,也可以在“基金小每”中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于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fā)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yè)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qū)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guī)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70656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