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23 21:48:51
每經特約評論員 眭謙
年底將近,國內一些研究機構、媒體紛紛推出自己研發的中國城市品牌榜單。國內城市品牌排行“熱潮”反映了城市管理者、研究者和媒體對城市形象關注度的提升。
當國內城鎮化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各界都意識到,在城市管理中,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越來越重要。正因為如此,這類榜單備受矚目。關于國家、城市品牌的排名和評估,國外有多個指標體系,如安浩GFK、東西全球指數、未來品牌指數等,對于各家排行榜的科學性、準確性以及利弊,學界也常有爭議。
核心問題在于,城市形象既然是受眾對某一個地方真實的或者想象的感知、意識、情感聯系和整體印象,就意味著它既是一種公共意識,也存在著各美其美的個人主觀性。作為感性體驗的結果,這些意識和主觀性,無形而難以捕捉,能否準確衡量,能否進行價值比較,能否評估和驗證,研究起來難度之大,并不比要把風裝進籃子的困難小多少。
那么,城市之間的品牌可比性如何?城市品牌排行榜上的名次具有哪些啟示意義?如何根據榜單結果指導城市品牌實踐?就值得追問。
盡管國內在城市建設中,一直存在“千城一面”的問題,但這只是表象。實際上中國大多數城市都有著復雜久遠的歷史,地方文脈千差萬別,各具個性。任何城市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都不可能將自己的地方性特征放在一邊,這是構成鄉土依戀、形成地方認同的前提。
城市品牌識別正是建立在地方差異性之上。離開差異性來探討哪個城市的品牌力更大,問題可能就成了無根之萍,無本之木。
目前從各個排行榜中,很難看到地方性特征的影響存在。如果不能反映地方性特征對城市形象的影響,那么排名對指導地方品牌化實踐,恐怕就會力有不逮。如果排行榜呈現的是各地品牌建設的結果,那只能說明多數城市品牌化實踐尚欠火候。
實際上,城市品牌力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受眾感知力。受眾感知越強,對城市的價值認同度越高,城市與利益相關方群體的共鳴關系越緊密,品牌力就越強。
由此看來,對城市品牌力的評估,更主要的是評估受眾對地方的感知,而不能單純依賴地方的經濟發展、社會活動、媒體傳播的客觀數據。傳播數據只是傳播活動的結果,不能代替受眾感知。
國外品牌測評機構中,未來品牌(FutureBrand)設計的國家與城市指數體系包括價值體系、生活品質、商業潛力、遺產與文化、旅游、制造六個維度,各維度下包含3~5個二級指標,重點測評受眾對這些指標的感知度。
例如,價值體系維度會包含社會包容度;生活品質維度會圍繞宜居條件測試受眾的居住意愿;遺產與文化維度包含藝術、自然風光等重要吸引點;旅游維度除了解受眾度假意愿外,還把美食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制造維度重點看“原產地效應”的產品。
應該說測評受眾感知,的確抓住了品牌化的本質意義,對品牌實踐也有很強的指導性。
知名度高的城市不一定品牌力強大。品牌力強的城市一定是具有較高美譽度的城市。因為城市美譽度是指社會公眾、利益相關方群體在價值認同基礎上,針對某個城市形成的信念、印象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涉及公眾對城市的價值判斷和認同。
城市美譽度雖然建立在城市知名度之上,但更重要的是,一個城市美譽度如何,吸引力是否巨大,取決于這個城市的信息在受眾認知結構(即心智)和個人價值體系中的嵌入深度。
因此,城市品牌化的成果并非唾手可得。如果傳播活動和傳播手段太一般,缺乏足夠的創意和強烈沖擊力,肯定難入受眾之心,要想形成城市美譽度和吸引力難乎其難。
從近期的城市品牌排行榜來看,名列前茅和入榜的城市基本都是直轄市、省會城市、特別行政區、國家中心城市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甚至城市品牌硬實力與軟實力排名也大同小異。
這給人一種錯覺,似乎經濟實力強、財富雄厚的城市就一定是品牌城市,這可能會讓城市管理者誤以為只要搞好經濟,就能搞好城市品牌。
其實中國有許多城市,如三亞、澳門、拉薩、喀什、哈爾濱,即便沒有去過的人,都可能因為它們獨特的地理環境、地方文化而對它們抱有一種獨特的遐想和向往,誰能說這些城市的品牌力不如榜中居前的那些城市呢?
誠然,城市品牌需要硬、軟實力的共同支撐,但在品牌化實踐中,二者關系不是并列的。單純有硬實力,并不一定擁有強大的品牌力。的確,財富的魅力讓城市更容易擁有較高知名度,但城市美譽度和吸引力并不完全仰仗城市的財富。城市品牌力更有賴于建立受眾與地方的情感聯系和強烈的心理期待。
愛因斯坦說:“并非所有重要的東西都能被計算出來,而所有能夠被計算出來的未必都是重要的。”對于城市品牌評估和排名的結果,我們應該審慎對待,并批判性地理解。
榜單應該力求產生一種鼓勵城市品牌化實踐的導向,而不只是傾向呈現城市品牌傳播的某些結果。因為在這些結果中,很難辨清哪些來自于品牌實踐,哪些不是。無論研究者,還是實踐者,對城市品牌排名,都應該破除“唯經濟實力”的迷思。
(作者系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城市品牌研究室執行主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