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讀1悟2』年終特別策劃⑩丨融資額創歷史新高 A股IPO系列改革讓市場有效性更加凸顯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01 10:15:56

    每經記者 朱萬平  王琳    每經編輯 張海妮    

    1888820675874779136.jpeg

    2021年依然是A股IPO市場的豐收之年。

    截至2021年12月28日,2021年A股市場共有495家公司上會,過會率為88.08%,這兩項數據均低于2020年。在這背后,則是隨著注冊制的逐漸鋪開,強監管帶來了IPO被否及撤回數量的明顯上升。

    過會情況“瑕不掩瑜”。Wind資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2021年A股IPO上市家數達到518家,較2020年增長近19%;IPO融資額近5400億元,較2020年增超12%,均創下歷史新高。

    圍繞注冊制,2021年是一個IPO市場的豐收年,隨著一系列改革的推進,市場的有效性更加凸顯,“新股不敗”不再,繼而也出現了棄購率上升的情況。

    在北交所開市交易之外,2021年歲末,中央也提出要全面實行注冊制。不管是對資本市場改革,還是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都是一件大事。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也通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建言,在全面注冊制的同時,希望在新股定價體系上做更多文章,以此讓市場自身的約束力更加凸顯,讓資本市場能夠行穩致遠。


    7976302228516247552.png

    IPO上市新股數量及募資額均創歷史新高

    3307056806872241152.png

    截至2021年12月28日,A股IPO共有495家公司上會,從結果來看,過會、暫緩表決、被否、取消審核的分別有436家、20家、29家和10家,過會率為88.08%。而2020年全年,共有634家公司上會,過會企業數達605家,過會率為95.43%。

    3559522825969323008.jpeg

    具體到過會企業的板塊分布,來自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的分別有70家、139家、194家和33家,注冊制下的過會企業占比達83.94%。

    從地區分布來看,江蘇、廣東、浙江分別以75家、74家、67家位居前三,除了傳統的江蘇、廣東、浙江、北京、上海、山東6強外,四川和安徽分別以20家和15家占據第7和第8的位置,同時也引領中西部地區。

    從承銷機構的分布來看,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分別以61家和43家居前兩位,成為承銷機構中的大贏家。

    從行業分布來看,過會企業主要來自于“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等行業,過會企業分別有62家、46家、42家和34家。

    1733884505891536896.jpeg

    從新股首發上市情況來看,截至2021年12月28日,除了通過重組葛洲壩上市的中國能建,以及退市之后重新上市的匯綠生態,A股市場總共有518家公司首發上市,總共募集資金5390億元。不僅較2020年全年的437家和4805.5億元均有所上升,而且也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信以479.04億元的募資額,成為2021年首發募資額最高的新股;而已經發行但尚未上市的中國移動募資額則更是高達560億元。既有募資額“收獲滿滿”的“巨無霸”,也有“募不滿”的企業。518家首發上市公司中,有242家實際募資金額低于預計募資金額,這一比例高達46.72%;而這些“募不滿”的公司,又有超過8成來自于注冊制的科創板和創業板,而其發行市盈率平均值也僅為26.71倍,并不算高。

    上述518家首發上市公司中,百濟神州、和輝光電、迪哲醫藥、精進電動、安路科技、振華新材、上海誼眾和青云科技,這8家公司在上市時尚未實現盈利,其余510家公司的發行市盈率平均值為36.36倍,其中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平均值為43.12倍。

    具體來看,發行市盈率最高的4只新股,均來自半導體行業,其中最高的東芯股份發行市盈率達760.38倍。除半導體行業外,來自生物醫藥行業的新股發行市盈率平均來看也較高。


    7976302228516247552.png

    IPO“熱潮”B面:被否與主動撤回公司數量暴增

    3307056806872241152.png

    2021年是A股IPO的大年,IPO數量和融資額雙雙創歷史新高,但“熱潮”背后,IPO被否公司數量也從2020年的9家增至29家,同比增長了2倍多;而除北交所外,主動撤回IPO的公司數量達133家,較2020年的35家大幅增加。

    “2021年IPO為什么撤得這么多,主要還是從年初開始,證監會開始抓IPO的質量,從嚴審核所致。”聯儲證券投行業務負責人尹中余表示,2021年對中介機構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中介機構被處罰或通報批評,再加上有幾個訴訟,被要求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等,這些都迫使中介機構歸位盡責。

    從被否企業和主動撤回企業來看,29家被否企業中,來自注冊制下的IPO企業占比超55%;而133家主動撤回企業,則全部來自于注冊制下的創業板和科創板。

    注冊制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過去一年,監管層從加強IPO企業現場檢查、交易所問詢力度、中介機構履職盡責程度等多方面著手,以期達到IPO企業信披質量提高的目的。

    在IPO企業現場檢查方面,以2020年1月底的一輪現場檢查為例,在被抽查的20家企業中,截至2021年12月28日,僅華之杰1家企業過會,有17家企業主動撤回材料終止審查,1家企業上會被否,九州風神則仍處于“已問詢”狀態。

    在中介機構履職盡責方面,隨著IPO現場檢查的推進,在2020年3月出現了一波高比例撤回的現象,多地證監局隨之提高了IPO輔導驗收要求,監管層也直接點出“部分中介機構‘穿新鞋走老路’”,并要求強化中介機構把關責任,提升其履職盡責能力。隨后在交易所的問詢中,也多次出現直接針對中介機構的提問。

    監管層同時還采取了規則化的強監管措施,一方面,滬深交易所主動就“統一問詢標準”、“IPO企業股東核查”等問題進行了規范;另一方面,中國證監會還先后推動在新《證券法》中增設“投資者保護”專章、推動出臺《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等,以此加強對IPO造假等的震懾作用。

    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強監管的背景“樣本”則是“康美事件”。此前,康美藥業出現百億財務造假,其保薦機構廣發證券難辭其咎。2020年7月10日,廣發證券收到了來自廣東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公司被監管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

    照此計算,2021年1月廣發證券已恢復保薦資格,但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由廣發證券保薦并成功上市的IPO公司數量為“0”,而其2021年保薦成功過會的公司也僅存一個“獨苗”,即2021年12月23日過會尚在等待證監會注冊批文的威海百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某種程度而言,廣發證券可以說與2021年的“IPO大年”失之交臂。“在廣發證券被暫停保薦資格期間,其客戶大量流失,很多IPO公司都更換了保薦券商。”一位業內投行人士對記者透露。在廣發證券前車之鑒下,中介機構無疑也會更加審慎。


    7976302228516247552.png

    新股不敗“金身”被打破 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

    3307056806872241152.png

    “回望2021年的IPO市場,其實最大的變化,是9月的注冊制新股定價改革。”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記者表示,這項改革不僅改變了機構抱團壓價、扭曲市場的局面,也打破了“新股不敗”神話。

    Wind資訊顯示,2021年以來,A股IPO市場共有14只注冊制新股在上市首日破發,均出現在9月新股定價改革之后。相比之下,2014年~2018年,A股IPO新股無一破發,2020年也沒有新股破發。 

    “今年(2021年)一度連續出現新股上市首日破發,這可以說是全面注冊制改革中的最大亮點。”尹中余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它標志著投資者在打新時,至少要“掂量掂量”了,開始對新股進行分析,有自己的判斷;而非以往“無腦”打新。

    實際上,尹中余所言非虛。自從新股定價改革后,一度連續出現注冊制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引發市場關注后,投資者也更為審慎。一方面,注冊制新股的網上“打新”有效申購戶數一度明顯下降;另一方面,網上投資者對于新股的棄購率明顯上升。

    “最貴新股”禾邁股份便是很好的例子。2021年12月9日,禾邁股份申購,其發行價高達557.8元/股,發行市盈率也達到225.94倍。

    2596448942104947712.png

    而在禾邁股份申購前,便有不少網友擔心其會破發,這導致不少中簽的投資者選擇棄購,以至于棄購金額達到3.63億元,棄購率達到科創板創紀錄的6.5%。不過,最終禾邁股份上市首日并未破發,反而收漲29.98%。

    對禾邁股份的分歧,側面反映出投資者開始理性思考,而非一股腦地“逢新必打”。不過,尹中余也認為,目前新股破發的比例還比較小,尚不足以完全打破一些投資者的定式思維。實際上,Wind資訊顯示,2021年IPO新股上市首日的整體破發率僅為2.3%左右。

    “新股破發也是市場有效性的表現。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比例一般在15%以上。過去,A股新股沒有破發之說,從而導致盲目打新、瘋狂炒新等亂象。經過新股定價市場化改革后。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比例有所提升,這能夠極大地提升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也能夠有效地平滑一二級市場的價格差距。”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教授董登新認為。

    2021年12月28日,南模生物、尼電子上市首日雙雙破發。南模生物的發行價為84.62元/股,盤中一度跌至69.01元/股。截至上市當日收盤,南模生物跌18.02%,奧尼電子跌12.07%。


    7976302228516247552.png

    2022年A股IPO料將繼續活躍 全面注冊制將登場?

    3307056806872241152.png

    對于2021年的資本市場而言,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可謂是行業內的頭等大事。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重大改革舉措,北交所將大力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上市融資,這將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構建“投早、投小、投創新”的市場生態。

    511147156587894784.jpe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交所實行注冊制,而在深化注冊制改革上,2021年下半年監管也進行了持續的政策調整。“2021年下半年,政策向著注冊制的方向持續調整,審核、發行、信披、中介機構責任劃分等等,都有不少調整。”王驥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王驥躍認為,對中介機構而言,更大的挑戰其實是在未來,監管已經提出不光要保還要薦,并修改相關規則。

    2021年10月29日,證監會起草了《關于注冊制下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期進一步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

    2021年11月19日,證監會就《保薦人盡職調查工作準則》公開征求意見,要求保薦人將“薦”的職責提到更重要位置,充分發揮其在投資價值判斷方面的前瞻性作用。對發行人證券發行申請文件、證券發行募集文件中有其他證券服務機構出具專業意見的內容,可以合理信賴,但要保持職業懷疑。

    “目前,投行面臨轉型壓力,監管和市場都會給壓力,誰搶得先機,誰就可能贏得市場。”王驥躍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既然中央已經提出,那2022年(全面注冊制)大概率是要干的。”某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隨著注冊制的全面推進,展望2022年,王驥躍認為,2022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會持續在500家以上,甚至可能達到600家,市場淘汰也會加速。對投行而言,挖掘公司價值,形成投行品牌會越來越重要。

    安永近日發布的報告認為,隨著2022年國內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貨幣寬松彈性更大;加之2021年下半年北交所成立和“雙碳”頂層設計出爐,有望推動2022年全年IPO活動,特別是中小公司IPO活動,預計2022年國內IPO市場仍將保持活躍。

    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強大的資本市場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驅動力。監管層在2021年4月份修訂《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時也表示,辦好科創板、做好注冊制改革試點,其意義不僅在于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不過,前述不具名的券商人士進一步表示,全面注冊制能夠讓更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出發點是好的;但從已有的注冊制試點來看,除了發行速度加快以外,其他感覺與核準制的差別好像暫時并不大。“與全面注冊制相比,或許不如在定價體系上多做點文章,尤其標準是新股能不能持續性破發成為一種常態;同時在A股市場也能出現IPO發行失敗的案例,這個才有實質性的歷史意義。例如,目前的再融資市場,就有約30%的企業給了批文,但募不足、發不出來,這樣市場自身就有約束力了。”

    (海報素材來源:站酷海洛)

    記者:朱萬平 王琳

    編輯:張海妮

    視覺:鄒利

    排版:張海妮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21年依然是A股IPO市場的豐收之年。 截至2021年12月28日,2021年A股市場共有495家公司上會,過會率為88.08%,這兩項數據均低于2020年。在這背后,則是隨著注冊制的逐漸鋪開,強監管帶來了IPO被否及撤回數量的明顯上升。 過會情況“瑕不掩瑜”。Wind資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28日,2021年A股IPO上市家數達到518家,較2020年增長近19%;IPO融資額近5400億元,較2020年增超12%,均創下歷史新高。 圍繞注冊制,2021年是一個IPO市場的豐收年,隨著一系列改革的推進,市場的有效性更加凸顯,“新股不敗”不再,繼而也出現了棄購率上升的情況。 在北交所開市交易之外,2021年歲末,中央也提出要全面實行注冊制。不管是對資本市場改革,還是對我國經濟結構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都是一件大事。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也通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建言,在全面注冊制的同時,希望在新股定價體系上做更多文章,以此讓市場自身的約束力更加凸顯,讓資本市場能夠行穩致遠。 IPO上市新股數量及募資額均創歷史新高 截至2021年12月28日,A股IPO共有495家公司上會,從結果來看,過會、暫緩表決、被否、取消審核的分別有436家、20家、29家和10家,過會率為88.08%。而2020年全年,共有634家公司上會,過會企業數達605家,過會率為95.43%。 具體到過會企業的板塊分布,來自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和北交所的分別有70家、139家、194家和33家,注冊制下的過會企業占比達83.94%。 從地區分布來看,江蘇、廣東、浙江分別以75家、74家、67家位居前三,除了傳統的江蘇、廣東、浙江、北京、上海、山東6強外,四川和安徽分別以20家和15家占據第7和第8的位置,同時也引領中西部地區。 從承銷機構的分布來看,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分別以61家和43家居前兩位,成為承銷機構中的大贏家。 從行業分布來看,過會企業主要來自于“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等行業,過會企業分別有62家、46家、42家和34家。 從新股首發上市情況來看,截至2021年12月28日,除了通過重組葛洲壩上市的中國能建,以及退市之后重新上市的匯綠生態,A股市場總共有518家公司首發上市,總共募集資金5390億元。不僅較2020年全年的437家和4805.5億元均有所上升,而且也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信以479.04億元的募資額,成為2021年首發募資額最高的新股;而已經發行但尚未上市的中國移動募資額則更是高達560億元。既有募資額“收獲滿滿”的“巨無霸”,也有“募不滿”的企業。518家首發上市公司中,有242家實際募資金額低于預計募資金額,這一比例高達46.72%;而這些“募不滿”的公司,又有超過8成來自于注冊制的科創板和創業板,而其發行市盈率平均值也僅為26.71倍,并不算高。 上述518家首發上市公司中,百濟神州、和輝光電、迪哲醫藥、精進電動、安路科技、振華新材、上海誼眾和青云科技,這8家公司在上市時尚未實現盈利,其余510家公司的發行市盈率平均值為36.36倍,其中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和創業板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平均值為43.12倍。 具體來看,發行市盈率最高的4只新股,均來自半導體行業,其中最高的東芯股份發行市盈率達760.38倍。除半導體行業外,來自生物醫藥行業的新股發行市盈率平均來看也較高。 IPO“熱潮”B面:被否與主動撤回公司數量暴增 2021年是A股IPO的大年,IPO數量和融資額雙雙創歷史新高,但“熱潮”背后,IPO被否公司數量也從2020年的9家增至29家,同比增長了2倍多;而除北交所外,主動撤回IPO的公司數量達133家,較2020年的35家大幅增加。 “2021年IPO為什么撤得這么多,主要還是從年初開始,證監會開始抓IPO的質量,從嚴審核所致?!甭搩ψC券投行業務負責人尹中余表示,2021年對中介機構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中介機構被處罰或通報批評,再加上有幾個訴訟,被要求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等,這些都迫使中介機構歸位盡責。 從被否企業和主動撤回企業來看,29家被否企業中,來自注冊制下的IPO企業占比超55%;而133家主動撤回企業,則全部來自于注冊制下的創業板和科創板。 注冊制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過去一年,監管層從加強IPO企業現場檢查、交易所問詢力度、中介機構履職盡責程度等多方面著手,以期達到IPO企業信披質量提高的目的。 在IPO企業現場檢查方面,以2020年1月底的一輪現場檢查為例,在被抽查的20家企業中,截至2021年12月28日,僅華之杰1家企業過會,有17家企業主動撤回材料終止審查,1家企業上會被否,九州風神則仍處于“已問詢”狀態。 在中介機構履職盡責方面,隨著IPO現場檢查的推進,在2020年3月出現了一波高比例撤回的現象,多地證監局隨之提高了IPO輔導驗收要求,監管層也直接點出“部分中介機構‘穿新鞋走老路’”,并要求強化中介機構把關責任,提升其履職盡責能力。隨后在交易所的問詢中,也多次出現直接針對中介機構的提問。 監管層同時還采取了規則化的強監管措施,一方面,滬深交易所主動就“統一問詢標準”、“IPO企業股東核查”等問題進行了規范;另一方面,中國證監會還先后推動在新《證券法》中增設“投資者保護”專章、推動出臺《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等,以此加強對IPO造假等的震懾作用。 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強監管的背景“樣本”則是“康美事件”。此前,康美藥業出現百億財務造假,其保薦機構廣發證券難辭其咎。2020年7月10日,廣發證券收到了來自廣東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事先告知書》,公司被監管暫停保薦機構資格6個月。 照此計算,2021年1月廣發證券已恢復保薦資格,但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由廣發證券保薦并成功上市的IPO公司數量為“0”,而其2021年保薦成功過會的公司也僅存一個“獨苗”,即2021年12月23日過會尚在等待證監會注冊批文的威海百合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某種程度而言,廣發證券可以說與2021年的“IPO大年”失之交臂?!霸趶V發證券被暫停保薦資格期間,其客戶大量流失,很多IPO公司都更換了保薦券商。”一位業內投行人士對記者透露。在廣發證券前車之鑒下,中介機構無疑也會更加審慎。 新股不敗“金身”被打破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 “回望2021年的IPO市場,其實最大的變化,是9月的注冊制新股定價改革?!辟Y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記者表示,這項改革不僅改變了機構抱團壓價、扭曲市場的局面,也打破了“新股不敗”神話。 Wind資訊顯示,2021年以來,A股IPO市場共有14只注冊制新股在上市首日破發,均出現在9月新股定價改革之后。相比之下,2014年~2018年,A股IPO新股無一破發,2020年也沒有新股破發。 “今年(2021年)一度連續出現新股上市首日破發,這可以說是全面注冊制改革中的最大亮點?!币杏鄬Α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弑硎荆鼧酥局顿Y者在打新時,至少要“掂量掂量”了,開始對新股進行分析,有自己的判斷;而非以往“無腦”打新。 實際上,尹中余所言非虛。自從新股定價改革后,一度連續出現注冊制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引發市場關注后,投資者也更為審慎。一方面,注冊制新股的網上“打新”有效申購戶數一度明顯下降;另一方面,網上投資者對于新股的棄購率明顯上升。 “最貴新股”禾邁股份便是很好的例子。2021年12月9日,禾邁股份申購,其發行價高達557.8元/股,發行市盈率也達到225.94倍。 而在禾邁股份申購前,便有不少網友擔心其會破發,這導致不少中簽的投資者選擇棄購,以至于棄購金額達到3.63億元,棄購率達到科創板創紀錄的6.5%。不過,最終禾邁股份上市首日并未破發,反而收漲29.98%。 對禾邁股份的分歧,側面反映出投資者開始理性思考,而非一股腦地“逢新必打”。不過,尹中余也認為,目前新股破發的比例還比較小,尚不足以完全打破一些投資者的定式思維。實際上,Wind資訊顯示,2021年IPO新股上市首日的整體破發率僅為2.3%左右。 “新股破發也是市場有效性的表現。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比例一般在15%以上。過去,A股新股沒有破發之說,從而導致盲目打新、瘋狂炒新等亂象。經過新股定價市場化改革后。新股上市首日破發比例有所提升,這能夠極大地提升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也能夠有效地平滑一二級市場的價格差距?!蔽錆h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教授董登新認為。 2021年12月28日,南模生物、奧尼電子上市首日雙雙破發。南模生物的發行價為84.62元/股,盤中一度跌至69.01元/股。截至上市當日收盤,南模生物跌18.02%,奧尼電子跌12.07%。 2022年A股IPO料將繼續活躍全面注冊制將登場? 對于2021年的資本市場而言,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開市可謂是行業內的頭等大事。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重大改革舉措,北交所將大力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上市融資,這將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構建“投早、投小、投創新”的市場生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交所實行注冊制,而在深化注冊制改革上,2021年下半年監管也進行了持續的政策調整?!?021年下半年,政策向著注冊制的方向持續調整,審核、發行、信披、中介機構責任劃分等等,都有不少調整。”王驥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王驥躍認為,對中介機構而言,更大的挑戰其實是在未來,監管已經提出不光要保還要薦,并修改相關規則。 2021年10月29日,證監會起草了《關于注冊制下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以期進一步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 2021年11月19日,證監會就《保薦人盡職調查工作準則》公開征求意見,要求保薦人將“薦”的職責提到更重要位置,充分發揮其在投資價值判斷方面的前瞻性作用。對發行人證券發行申請文件、證券發行募集文件中有其他證券服務機構出具專業意見的內容,可以合理信賴,但要保持職業懷疑。 “目前,投行面臨轉型壓力,監管和市場都會給壓力,誰搶得先機,誰就可能贏得市場?!蓖躞K躍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抓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 “既然中央已經提出,那2022年(全面注冊制)大概率是要干的?!蹦巢辉妇呙娜倘耸肯颉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弑硎?。 隨著注冊制的全面推進,展望2022年,王驥躍認為,2022年新增上市公司數量會持續在500家以上,甚至可能達到600家,市場淘汰也會加速。對投行而言,挖掘公司價值,形成投行品牌會越來越重要。 安永近日發布的報告認為,隨著2022年國內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貨幣寬松彈性更大;加之2021年下半年北交所成立和“雙碳”頂層設計出爐,有望推動2022年全年IPO活動,特別是中小公司IPO活動,預計2022年國內IPO市場仍將保持活躍。 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強大的資本市場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驅動力。監管層在2021年4月份修訂《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時也表示,辦好科創板、做好注冊制改革試點,其意義不僅在于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不過,前述不具名的券商人士進一步表示,全面注冊制能夠讓更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出發點是好的;但從已有的注冊制試點來看,除了發行速度加快以外,其他感覺與核準制的差別好像暫時并不大。“與全面注冊制相比,或許不如在定價體系上多做點文章,尤其標準是新股能不能持續性破發成為一種常態;同時在A股市場也能出現IPO發行失敗的案例,這個才有實質性的歷史意義。例如,目前的再融資市場,就有約30%的企業給了批文,但募不足、發不出來,這樣市場自身就有約束力了?!?(海報素材來源:站酷海洛) 記者:朱萬平王琳 編輯:張海妮 視覺:鄒利 排版:張海妮馬原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