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6 14:54:34
橫盤幾個月了,注意資金線是否變盤。
每經記者 吳永久 每經編輯 何劍嶺
這周,大盤的大跌沒有讓牛眼君感到意外。
在上周日(1月9日)的文章中,牛眼君就提到資金線上面的一個重大信號,橫盤幾個月了,注意是否變盤。
在周一、周二的留言區,牛眼君(每經牛眼:njcjnews)均進行了預警。
在上周日的文章留言之中,有投資者不明白,問為何把去年12月中旬先知先覺資金流出的事情拿來說。
實際呢,這是牛眼君的一個邏輯推導,先知先覺的資金逃頂意味著什么呢?他們可能發現了一些不利因素。
現在呢,一些投資者大概也明白了,影響市場的因素有那些,主要有油價不斷上漲通脹走高,美聯儲下一步將加息縮表,還有A股市場擴容等。
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已經漲到84.27美元,從各方信息來看,加息遏制通脹的預期越來越濃烈。有的聲稱今年要加息幾次。
摩根大通CEO戴蒙近日表示,2022年加息或有6~7次,并警告政策收緊不一定像預想的“溫和而甜蜜”。
此前,牛眼君看到一篇美聯儲加息對市場影響的分析,有的加息周期中,對美股影響不明顯,如2017年那輪加息周期;有的加息周期對股市明顯,如2000年的網絡股泡沫破滅。
(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這一次,美聯儲如果加息,是否將引發一些板塊的泡沫破滅呢?這個大家可以去想一想。
讓投資者感到一些困惑的是,為何最近兩個交易日,上證指數連續跌穿120日和250日均線。
從目前的資金線來看,除了上方是一個巨大的套牢盤,下方一大片區域看不到支撐,現在資金線的變盤可能才剛剛開始,因此,控制倉位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有高手認為,在下行趨勢之中,如果想風險對沖,做空期指也是一個辦法。一些機構為了控制風險,也可能會通過期指或期權來做風險對沖。
從板塊個股來看,本周,一些醫藥股表現較好,但這可能不太適合大部分普通投資者。有的投資者表示,某某醫藥股是種豆得瓜,蹭上了新冠概念。大家可以想一個問題,在大盤走弱容易賺錢,還是大盤走強時容易賺錢。
回顧歷史,比如2018年那樣的大盤環境下,也有一些投資者賺錢,但大部分人卻是虧錢的。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研究個股,為未來的行情做準備。
牛眼君和一些高手交流后,發現一些觀點還不錯。有的高手認為,現在市場結構分化大,齊漲齊跌的日子已經過去。這一波殺跌的重災區估計是最近幾年漲得很高的賽道股,而下一波行情得從最近幾年沒怎么表現的行業之中去選擇。
復盤一下2016~2017年的行情,當時的主流就是2014~2015年表現挺一般的白酒和房地產。
從周末的消息面來看,數字經濟受到極大的關注,前景廣闊。你認為未來可以關注哪些板塊呢?
(風險提示: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00518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