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7 17:58:05
◎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疊加政策紅利,工業互聯創新企業和創新產品正不斷涌現,成為一級市場的投融資熱點。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發生融資事件已超70起,融資金額超200億元。
每經記者 姚亞楠 唐如鈺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今日(1月17日),數字化產品協同平臺“敏橋”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種子輪融資,由光速中國領投,紅杉中國種子基金、天奇股份和范式基金跟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敏橋”的核心產品為PCP(Product Collaboration Platform,產品協作平臺),其幫助創新型企業的工程師告別傳統的大IT+工作站的“重”模式,提高產品研發的快速迭代更新。
隨著中國企業在高端制造和數字化轉型進程的加快,高端工業軟件系統大規模應用需求正不斷增大,近兩年來工業互聯網賽道關注度持續攀升。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該領域企業融資金額超200億元,工業這片熱土正迎來創新井噴。
公開資料顯示,“敏橋”是一家數字化產品協同平臺開發商,致力于以云原生工業軟件助推中國制造業自主研發,提升企業產品創新能力和運營效率,其于去年推出的產品PCP,配備了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計算機輔助設計)全棧SaaS工具的數字化研發平臺,該產品已為包括國內頭部主機廠、零部件企業、新能源車企、智能駕駛等跨行業的多個客戶提供服務。
近年來,隨著工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制造業對工業協同軟件的需求均在不斷擴大和提高。有數據顯示,僅2021上半年,工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工業軟件產品收入完成1107億元、同比增長20.0%。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數字化服務提供商而言,制造業的轉型才剛剛開始,這仍是一片方興未艾的市場。2021年1月,“敏橋”創始人、CEO王勝軍就曾公開表示,基于云原生的數字化研發是一個大的趨勢,云原生基于橫向的微服務架構,具有很高的適應性和低成本持續迭代開發的優勢,數字化領先者應該積極開展SaaS、大數據和云服務等新興技術領域的探索。以汽車行業為例,產品研發周期越來越短,研發IT已成瓶頸,“敏橋”倡導的云原生工業軟件創新架構,是以協同鏈、價值鏈、數據鏈、工具鏈構成的橫向架構,助推企業提升數字化研發與運營。
本輪融資落地后,王勝軍表示,“我們正在用互聯網技術重塑工業軟件,希望能為中國制造業的數字化協同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最終能以源自中國的高端工業軟件,服務整個世界。我們期待能成為中國制造業的創新伙伴,也成為工程師的好朋友。”
事實上,近十年來,國內消費互聯網迅猛發展,各類新技術、新應用層出不窮,但與之對應的是,作為全球制造大國,我國制造業的互聯網化、數字化進程則相對緩慢。
“敏橋”方面即指出,傳統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存在著高投資、技術老、迭代慢、用戶體驗差等問題,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大掣肘。部分中小型企業由于成本因素,甚至不具備裝備PLM的能力,導致產品數據與研發管理效率極低。
該公司本輪投資方,光速中國創始合伙人宓群認為,隨著中國企業在高端制造和數字化轉型進程的加快,高端工業軟件包括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統大規模應用的需求將不斷增大。
“十四五”是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2021年底印發的《“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業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各領域加速滲透,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8%,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45%。
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疊加政策紅利,工業互聯創新企業和創新產品正不斷涌現,成為一級市場的投融資熱點。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工業互聯網相關企業發生融資事件已超70起,融資金額超200億元。每經記者注意到,工業安全、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是投資人關注的重點領域,獲投企業的融資輪次偏早期,以天使輪、A輪為主,黑湖科技、樹根互聯等企業單輪融資金額已超億元。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88994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