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6 17:02:51
◎L波段差分干涉SAR衛星的成功發射和應用,將極大地改變我國SAR衛星數據嚴重依賴國外的被動局面,為自然資源及相關行業提供重要數據與技術支撐。
每經記者 李明明 每經編輯 陳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1月26日7時4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L波段差分干涉SAR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 攝影 汪江波
該星將與后續發射的第二顆L波段干涉SAR衛星組成雙星編隊,利用干涉測高和差分形變測量技術,實現高精度、全天時、全天候地形測量、地表形變與地質災害監測任務,形成全球領先的地質災害快速反應能力。
L波段差分干涉SAR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部署建設的科研衛星,包含兩顆性能指標一致的L波段多極化SAR衛星,主要開展形變監測和地形測繪。在地表形變監測方面,可以完成形變區的普查、篩查、詳查,對于地質災害監測、城市基礎設施健康監測、大型線狀人工地物沿線安全監測、水利設施安全監測等應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地形測繪方面,可為我國新型基礎測繪、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提供數據支撐。
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發育最強烈、因災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啟動地質災害防治三年行動,全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
過去,我國每年投入近千萬元購買國外干涉SAR衛星數據,而國外衛星數據對我國有效覆蓋率低,難以支撐我國地形測量、地質災害監測與預警的業務化應用。
L波段差分干涉SAR衛星的成功發射和應用,將極大地改變我國SAR衛星數據嚴重依賴國外的被動局面,為自然資源及相關行業提供重要數據與技術支撐。
自然資源部作為衛星牽頭主用戶部門,與應急管理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部門負責工程在軌測試和行業應用示范系統建設工作。
下一步,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作為衛星工程在軌測試牽頭單位,將會同衛星系統、測控系統、地面系統、應用系統等衛星工程大系統單位,共同做好L波段差分干涉SAR衛星在軌測試。同時,基于自然資源領域部省市貫通的衛星應用技術體系,加快SAR衛星數據及應用技術推廣,為我國地質災害監測、基礎測繪、自然資源綜合調查等提供數據保障。
封面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