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7 17:12:26
◎《每日經濟新聞》為您梳理今天值得關注的投融資亮點與市場動態,分享來自一線創業者、投資機構的行業洞察與人氣觀點,同時挖掘極具潛力的創新項目。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今日,家庭健身品牌“麥瑞克”、小核酸藥物開發企業“中美瑞康”相繼宣布新一輪融資消息。與此同時,清科研究發布了《2021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全景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熱度空前,募投總額均打破歷史紀錄。
今日,家庭健身品牌“麥瑞克”宣布已經完成近億元A輪融資,由頭頭是道基金獨家投資。
“麥瑞克”旗下的產品主要有跑步機、橢圓機、動感單車、筋膜槍、劃船機等,該公司創始人認為,在家庭場景中,一款健身產品的“顏值”需要更高,同時易于收納也是一個重要需求。除了器械,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連接APP,觀看“麥瑞克”健身社區錄播或直播課程,接受私教在線指導。此外,其還通過AI技術,基于用戶的使用頻次和運動的習慣,將健身課程和硬件端進行智能聯動。
羅衛波認為,整個健身器材行業已經歷過三次變革,第一次變革是產品整體從商用向家用的變革,產品的家居設計和便捷性是重點;第二次變革是從單一品類向多品類發展的變革,包括筋膜槍、劃船機在內的一系列產品獲得越來越多關注;而現在經歷的是第三次變革:從傳統的非智能家用器材往智能器材的變革。
事實上,近兩年來智能健身這一細分賽道備受投資機構青睞,包括各類智能健身設備、智能健身軟件、智能健身服務以及健身平臺等。此前FITURE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張遠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全球健身市場的規模在6000億元左右,中國是最大的市場,除了市場大、增速高的特征之外,中國健身市場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為健身付費的人數以及人均付費值也處于高位——高于美國等部分國家。“麥瑞克”方面認為,健身行業的未來最終會以內容和平臺為核心,用戶所選擇的包括跑步機、單車、劃船機在內的產品,都能夠布局在家庭里,打造屬于自己的私人健身房。
今日,小核酸藥物開發企業“中美瑞康”宣布完成近兩億元A+輪融資,由國投創業領投,日本衛材、領承創投、中新資本、相和澄道共同投資。
“中美瑞康”由RNA激活(RNAa)技術的發現者李龍承博士于2017年創立,公司成立以來,推進了十余條小激活RNA(saRNA)藥物研發管線,管線適應癥涵蓋遺傳病、腫瘤、肝臟靶點、中樞神經、眼科疾病等多個領域,目前已有4條管線處于臨床前開發階段。同時,該公司搭建了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Smart-TTC”和“SCAD”兩大關鍵技術平臺:“Smart-TTC”saRNA藥物發現與開發平臺,通過生信合理化分析、trigger設計、化學修飾等方式,提高靶點設計成功率和saRNA的成藥性。SCAD(智能化學輔助遞送系統,是基于化學修飾和綴合技術的全新小核酸遞送技術,能夠實現肝外組織的有效遞送。
近兩年來,mRNA新冠疫苗的研發與大規模使用,使得整個核酸藥物行業(尤其是RNA療法)開始走進大眾視野,基于RNA開發的藥物可以彌補大多數蛋白、抗體等大分子藥物受限于不可成藥靶點的缺陷,有望攻克尚無藥物治療的遺傳疾病和其他難治疾病的難題。
《RNA療法行業白皮書》顯示,RNA療法全球市場規模呈快速增長趨勢,現階段mRNA療法、環狀RNA、自復制mRNA以及RNA藥物遞送技術領域受資本青睞。
近日,清科研究發布了《2021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全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股權投資市場整體表現活躍,募投總額均打破歷史紀錄。
2021年募資總規模大幅提升,數據顯示,募資金額約為2.21萬億、同比增長84.5%,市場擴容的同時,募資結構兩極化趨勢也愈發顯著,一方面大額基金積極設立,單只基金規模超百億的政府引導基金、大型產業基金、并購基金和基建基金紛紛組建,但整體來看,大額基金的資金實繳到位比例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單基金募集規模連年下滑,規模不足1億元的基金約占基金總量的56.7%,募集規模只占總規模的6.7%,機構募資成本上升、投資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單項目基金、聯接基金的數量相比去年進一步提升。
從投資端來看,2021年市場熱度空前,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實現雙增長,均已超過疫情前水平并再創歷史新高,投資案例數為12327起、同比上升63.1%,投資金額約為1.42萬億元、同比增長60.4%。大額融資集中在硬科技、科創行業的戰略投資和基石投資。此外,退出案例數共4532筆、同比上升18%,被投企業IPO占比接近七成,注冊制改革持續推進和北交所開市是拉動股權投資市場退出案例數增加的主要原因。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8650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