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8 19:50:49
◎白明認為,在參加RCEP的經濟體中,有日本這樣的發達經濟體,也有老撾、柬埔寨、緬甸的欠發達經濟體,這種多樣性使RCEP可以稱得上是自由貿易協定中的一個典范。
◎白明認為,對于RCEP帶來的機會,企業一定要用好用足。而對于雙向開放過程中帶來一定的壓力,則要化壓力為動力,或者變壓力為合作。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這標志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落地,充分體現了各方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信心和決心,將為區域乃至全球貿易投資增長、經濟復蘇和繁榮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RCEP在貨物貿易、服務投資、規則等各個領域的開放水平均顯著高于WTO的相關規則,對中國來說,RCEP將會激發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國制度性開放也將邁上新臺階。
RCEP的啟航給域內各成員將帶來哪些機遇?又會對我國參加CPTPP等更高水平多邊貿易安排帶來哪些有利條件?就上述話題,《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對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進行了專訪。
圖片來源:受訪者
NBD:今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該協定也被視為是區域一體化的新標桿。在您看來,這一協定的標桿性體現在哪些層面?
白明:關于RCEP的標桿性,我覺得各個層面有不同的理解。對于中國來說,RCEP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大”。RCEP目前是我國參加的規模最大的多邊貿易協定,這個“大”也是RCEP標桿性的一個體現。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RCEP的組成經濟體有比較明顯的多樣性,這也是RCEP的另一個特點。
在參加RCEP的經濟體中,有日本這樣的發達經濟體,也有老撾、柬埔寨、緬甸的欠發達經濟體,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參加同一個自由貿易協定的現象,這是非常有特色的,通俗地說,就是實現了“富國窮國在一張桌子上吃飯”,我覺得因為實現了這種多樣性,RCEP也可以稱得上是自由貿易協定中的一個典范。
總體上講,因為有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而韓國經濟總量近年也躋身世界前十之內,這就形成了支撐起RCEP的堅強柱石,使得RCEP本身極其有分量。
與此同時,RCEP對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經濟體也采取了一些非對稱措施,比如對它們的過渡期安排相對比較長,這些經濟體對其他經濟體實行零關稅的比例也可以相對更低,而其他經濟體對這些經濟體實行零關稅的比例則相對較高,這樣就能夠體現出RCEP中大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的責任感。
RCEP實行的規則也具有很大的標志性意義。比如說,RCEP在原產地規則方面實行的是“累積規則”,也就是在確定產品的原產資格時,把產品生產中所使用自貿協定其他締約方的原產材料視為產品生產所在締約方的原產材料,將自貿區域看成一個整體。這樣一來,享受零關稅的范圍就可以更大,條件也更加寬松,這也是RCEP標桿性的體現。
NBD:RCEP的正式啟航,對于接下來中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將起到哪些促進作用?
白明:RCEP的成員大多都在我們周邊,經濟之間的互補和相互依賴程度都比較高。RCEP的啟航,將會釋放出我國經濟內循環和外循環發展的巨大動力。中國GDP總量在整個RCEP自貿區中占到一半以上,這也意味著我們通過RCEP主動參加外循環的動力更加充沛。
圖片來源:新華社
NBD:接下來,我國在履行RCEP規則、適應RCEP的影響方面還需要作出哪些努力?在RCEP框架下,中國制度型對外開放還有哪些提升空間?
白明:首先,對于RCEP協定中涉及的701條約束性義務,我們目前正在逐步落實,要讓承諾的義務實實在在的落地,具體的執行是否順利,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評估,有問題的話還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
其次,RCEP帶來的機會,我們必須要用好用足。比如成員間過去存在著“門檻”,現在通過RCEP可以開放,或者可以進行關稅減免,我們就需要把握這樣的機會,以擴大國際市場空間。
最近,商務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指導意見》。我注意到,這個文件就提及“推動擴大服裝、鞋、箱包、玩具、家具、電子產品、機械裝備、汽車零件、摩托車、化纖、農產品等優勢產品出口”。我們這些傳統優勢領域,需要抓住機會更大規模、更快地走出去,在這方面還需要下大功夫。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在RCEP中,不是單方面的“人家對我們開放”,而是雙向的相互開放,因此也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壓力。對于這種“鯰魚效應”,我們應當化壓力為動力,或者變壓力為合作。
不過,有一部分壓力還是會給我們帶來沖擊,因此我們也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對外投資在海外建立國際經貿合作區,延長延伸我們的產業鏈,從而實現“揚長補短”。再如,我們需要讓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更強,但也需要增強風險意識。
NBD:2021年9月,中國正式提出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如今RCEP啟動后,能否為加入更高水平的CPTPP創造條件?
白明:我覺得,RCEP啟動對我國申請加入CPTPP的確帶來了不少有利條件。
比如說,RCEP和CPTPP的成員中有一些是重合的,如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日本等經濟體都同時參加了CPTPP和RCEP。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CPTPP的開放程度更高。從最終結果看,CPTPP對約98%以上的商品直接采取了零關稅措施,這一比例已經接近了百分之百。而對于RCEP來說,設定的目標是“區域內90%以上貨物貿易將逐步實現零關稅”,這與CPTPP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差距。要達到CPTPP的水平,需要在開放上下更大的功夫。
而對于CPTPP來說,中國的加入也會增加它的含金量。我了解到,此前日本做過一個評估,顯示CPTPP給日本經濟帶來的增量相當于全國GDP的1.5%,而RCEP對日本經濟帶來的增量則可以達到全國GDP的2.7%。
我們都知道,RCEP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中日之間首次達成關稅減讓安排。從RCEP的目標看,最終86%的日本出口至中國的產品將實現零關稅,中國出口至日本88%的產品將享受零關稅待遇,雖說這一目標并不是十分高,但已經使得RCEP對日本經濟帶來的增量超過CPTPP對日本經濟帶來的增量。
按照這種方式推算,如果中國加入CPTPP,那該協定對日本經濟的貢獻會更大。這也意味著一旦中國參與,可以有效提升CPTPP的含金量。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