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資產出售、引入戰投、債務展期……多途自救 房企迎難而上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10 18:38:30

          ◎當行業風險有序釋放之后,行業面貌或迎來新的變化,屆時行業格局也將出現改變。經歷風險考驗的企業將占有更高市場份額,本身自帶信用優勢的央企國企或占據更高權重。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陳夢妤    

          國內地產圈終于迎來了一絲曙光。

          中原地產研究院開年調研數據顯示,在全國28個城市中,房貨政策春節后全面寬松,已基本恢復正常水平。相比去年四季度初按揭貸款放款周期以3個月以上為主,當下新房、二手房貨款基本都集中在2個月以內。

          與此同時,受累資金困擾的房企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自救運動”,從出售物業等優質財產到低價配股,再到“老板自掏腰包”,多家房企積極自救。

          形勢依舊嚴峻

          2022年伊始,三大評級機構惠譽、標普、穆迪分別對2022年的房地產行業發布了信用展望。

          根據克而瑞報告,從銷售端來看,三大評級機構均表示2022年的銷售將呈現同比下滑趨勢。其中,穆迪預測2022年全國合約銷售額將下降5%-10%;標普預測2022年商品房銷售額將下滑7%左右。而惠譽較為悲觀,預計2022年合同銷售額將較2021年縮減10%-15%。

          三大評級機構均指出,2022年國內房企的境內外融資環境依然嚴峻。據不完全統計,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14日,三大評級機構信用評級依舊以下調為主,下調事件共出現11起,撤銷評級事件6起,多針對已暴雷或發生違約的房企;僅有少部分房企獲得評級的維持,評級上調未有出現。

          同時,房企依然面臨著較大的海外還債壓力。

          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100家典型房企2022年的境外債權融資到期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其中1月份的到期規模高達627億元,為近兩年中的最高。

          疊加銷售的疲軟,預計2022年仍會有房企發生違約事件,屆時或會進一步打擊債權人信心,使得房企再融資環境更趨于緊張。

          目前,國內金融機構暫停新批借款,甚至還出現對房企的抽貸行為,再加上海外債務發不出,預售資金被嚴格監管,多處來源都處于半關閉狀態。

          在此背景下,預計2022年出現房企負面評級或評級下調的可能性依然較高。其中,低信用評級的房企會受到更多影響,主要體現在債券平均期限縮短、平均票面利率居高不下等方面。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告訴記者,此前開發企業過度依賴非標類融資,如資管、信托等,成本高,賬期短,一旦市場出現下行,銷售受阻、回款受制,“快周轉”走不通,企業大概率會深受其害;收并購也是企業常常使用的擴張之法,短期有助于提高企業規模,但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原因,輕者犧牲企業利潤,重者規模與利潤并失。

          這種背景下,在融資、銷售端,企業之間的分化還是會非常明顯,即便是現階段,分化還在加劇。

          除了國企、央企和少數優質民企,其余房企現在融資非常困難。

          克而瑞研究中心總經理林波告訴記者,即便國家要求銀行加大對房企資金支持,但對那些沒有還債能力和充足現金流的房企,也不會給予支持,政策好轉對這類企業用處不大。

          自救運動紛紛展開

          2月9日晚,華夏幸福發布關于公司債務重組的進展公告,目前已簽約實現債務重組的金額累計為429.18億元,相應減免債務利息、豁免罰息金額共計28.69億元。

          目前來看,兩種自救模式成為主流:首先是諸多房企新發債券的"借新還舊"模式,資金用途包括項目建設、償還項目貸款、補充流動資金等;其次,通過拋售手中的項目、業務以期快速獲得現金。后者例如富力地產接連兩次廣州國際機場綜合物流園股權,出讓總價近57億元。

          除了恒大、富力,奧園、新力外,陽光城、世茂、新城、首開等也都有項目在打包出售。

          此外,暫緩拿地或不拿地;引入戰投,借力分擔風險,回購股權、債務展期均成為房企的自救手段。

          自去年10月以來,已接連有包括世茂、富力、禹洲、祥生等在內的近30家房企采取配股、出售資產等不同方式融資。

          林波告訴記者,目前大多數房企都面臨類似局面,目的都是讓公司保持現狀,讓公司撐得久一點。

          林波指出,面對如期而至的債務,國企央企可以靠融資解決問題。相較之下,部分民企只能通過出讓股權、變賣資產項目這些斷臂求生的方式來自我造血,因此,甩賣資產成為最快的方法。

          初見成效

          林波告訴記者,資產出售、引入戰投、債務展期等一系列動作,就是以時間換空間。對于部分企業來說,的確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需要資金流入來解燃眉之急。

          但大部分企業通過資產騰挪和債務調整,留出更多時間,來等待政策市場的轉變。

          “能展期最好,不能的話通過其他渠道還利息,這對資本市場也是一種信心的提振。”林波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輪融資放松確實已經開始了。

          此前,保利發展在銀行間市場啟動20億元中票發行、招商蛇口擬發行30億元超短期融資券、金地集團完成發行15億元中期票據。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融資渠道正在逐步寬松,但對于當前整個地產行業而言仍是杯水車薪。雖然評級機構未來預期偏悲觀,但仍有部分房企獲得了偏正面的評價。這類房企的共同點主要體現在再融資空間較大、存貨質量良好等,未來有望在逆勢中維穩發展,甚至是逆勢破局。

          張波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房企通過加速資產轉讓以及大股東輸血等方式維持現金流穩定,提前做好償債應對。從目前房企應對壓力的態度來看,絕大部分房企都積極自救,不少房企甚至通過優秀核心資產的轉讓來大幅度增強償債能力。

          總體來看,預計房企整體可平穩渡過3月集中償債期,市場不會出現大面積違約現象,但不排除部分房企會因債務問題被拆分甚至兼并,行業集中度仍然會進一步提升。

          企業的自救行為短期內未必會有明顯成效,但也必不可少。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壓力下,不斷有企業退出是比較確定的,這個過程可能會持續較長時間。當行業風險有序釋放之后,行業面貌或迎來新的變化,屆時行業格局也將出現改變。經歷風險考驗的企業將占有更高市場份額,本身自帶信用優勢的央企國企或占據更高權重。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43987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在线精品亚洲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怡红院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伊人亚洲综合中文字幕 | 在线免费看片a | 日本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