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09 14:35:13
◎“要打造一個比較好的元宇宙,CPU、GPU和集成電路方面算力要比現在至少提升1000倍以上,按照摩爾定律,大概還要十多年時間。我也希望在這十幾年的時間中,我們能真正地抓住這個窗口期,通過一代人的努力,在核心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
◎“我們看互聯網公司,已經很少有一年增長十倍估值的企業。你會發現目前股價大幅增長的,或者估值大幅增長的公司,大量都是來自于跟元宇宙相關的。所以整體上來說,技術創新的熱點已經從二維的手機轉向了三維的元宇宙,從傳統的移動互聯網經濟轉向了元宇宙經濟。”
◎“現在關于元宇宙的交互平臺,第一是要增加它的數字健康,就是不要頭暈之類的。另外就是交互性要變得更好,功能要變得更強大,成本也要降下來。”
◎投資者應該去挑選那些扎實做事的公司,而遠離概念炒作。
每經記者 趙李南 每經實習編輯 楊夏
“要打造一個比較好的元宇宙,CPU、GPU和集成電路方面算力要比現在至少提升1000倍以上,按照摩爾定律,大概還要十多年時間。我也希望在這十幾年的時間中,我們能真正地抓住這個窗口期,通過一代人的努力,在核心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近日,沈陽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說。
沈陽,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沈陽的研究領域橫跨三個專業:新聞傳播、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管理,主要研究方向為AI和大數據、新媒體、元宇宙、網絡輿論、虛擬人和機器人。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沈陽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近來元宇宙火熱,以去年Facebook更名Meta為引爆點,元宇宙概念成為資本市場追逐的對象。在企業界內,也有不少公司表示將布局元宇宙。
沈陽認為,元宇宙與當初的移動互聯網類似,是人類在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又一次生產力大提升。如果以目前的產品對標,未來VR很大程度上會替代我們現有的個人計算機,AR會替代手機,手機會逐步退化成一個計算設備,而不是交互設備。將來AR設備的市場容量,在全球會達到50億套以上。
此外,沈陽也提到,我國在元宇宙領域有多項優勢,但同時也存在短板。我們要充分利用算力提升過程的窗口期,盡可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
針對投資,沈陽認為應當審慎挑選,“不要看今天轟轟熱烈的,做一個極端性的假設,假如蘋果推出元宇宙設備但遇冷,那大家還干不干?這個時候要是投機者,他就不干了,就混不下去了。只有真正的務實者和胸懷理想的企業才能堅持下來。”
“我們看互聯網公司,已經很少有一年增長十倍估值的企業。你會發現目前股價大幅增長的,或者估值大幅增長的公司,大量都是來自于跟元宇宙相關的。所以整體上來說,技術創新的熱點已經從二維的手機轉向了三維的元宇宙,從傳統的移動互聯網經濟轉向了元宇宙經濟。”沈陽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滲透率逐步到頂,目前業內基本達成共識,那就是很難再有新的高速增長出現,沈陽也持有類似的看法。
“2016年就有互聯網的老總說互聯網已經進入了下半場,上半場大家都有增長紅利,下半場開始進入到內卷競爭的時代了,所以這是一個標志。第二個標志就是互聯網硬件銷售。像手機2020年全球范圍內的銷量比2019年是略微下降的。這說明終端的發展到了一個相對比較成熟的階段了,換機時間平均下來差不多現在是25.3個月,進一步延長了,手機互聯網的硬件方面很難有驚喜的顛覆式創新。”沈陽表示。
另一方面,“從軟件方面來看,目前的各個超級APP功能迭代,也都是小版本迭代。也就是說,現有的移動互聯網的各類應用,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讓我們感到有驚喜的功能了。這說明什么呢?這說明互聯網軟件在手機上的功能開發,實際上也已經非常內卷了。同時,互聯網超級APP也越來越難以出現了。所以說軟件流量方面的格局也已經極端固化了。”
此外,沈陽認為從監管方面看,互聯網監管治理也越來越成熟,目前已經有了前置性監管,這本身也意味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在今天已經很成熟了。
在前述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下,信息技術及電子半導體產業也亟待尋找下一個增長點。
“像VR虛擬現實頭盔,它很大程度上會替代掉現有的PC。未來我們固定化的工作,可能很大程度上會帶著VR頭盔。平常移動的時候,可能是用AR眼鏡,但這是從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得到的角度分析。手機將逐步退化成一個主計算設備,但不會是主交互設備。這個過渡期我個人覺得至少得5~10年以上。”沈陽表示。
元宇宙是信息技術產業又一次生產力大提升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手機的計算功能還是會比較強大,因為它可以容納比較大體積的電池來支撐。我們也希望智能眼鏡能夠做到50g以下,目前市面上最輕的我們使用過的大概在76g,還是比50g要重一些,架在鼻梁上架久了會累。”
沈陽認為,元宇宙在初期階段主要會應用在B端,并在成本不斷下降和性能不斷提升的進程當中逐步向C端滲透。
他向記者舉例:“比如工廠里面使用增強現實的眼鏡或者頭盔,來幫助工人進行需要增強信息的操作。我自己前兩天親身體驗了一次,高級技術工人如果不帶設備的話,穿孔作業,拿一根線去穿孔,三個人需要三個小時才能穿完。因為那個孔特別多,每一個孔的作用還不一樣。戴上了增強現實眼鏡,眼鏡自動就標出來每一個孔是干嘛用的,面對一兩百個孔,在穿線的時候,每次穿線都不會穿錯。本來是三個工人要花掉三個小時,也就是九個小時。現在一個人戴著增強現實智能眼鏡,他一會兒就穿完了。”
“再比如,假設你是修車店的老板。傳統的模式里,你可能要帶一位徒弟修車,他的學習周期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因為車子有不同的型號,你店里面也不可能有20種不同型號的車子,來讓學徒來學,是吧?有了元宇宙,可以讓學徒在元宇宙里把這個車子拆來拆去,然后組裝回去,那他很快就學會了。我再舉個例子,消防隊去救火,一些重要建筑物需要事先熟悉。我們可以把重要建筑物的內部結構,搭建在元宇宙里面。現在有一些地方的消防隊,已經開始采購這樣的系統了。”沈陽表示。
在沈陽看來,目前元宇宙還處于初級階段。“現在關于元宇宙的交互平臺,第一是要增加它的數字健康,就是不要頭暈之類的。另外就是交互性要變得更好,功能要變得更強大,成本也要降下來。”
雖然元宇宙仍然處于初期階段,但我國仍然有不少優勢領域。
沈陽表示:“我們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一,中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做了很多創新的嘗試和突破。比如短視頻下載量全球第一,直播帶貨也玩得很溜了。網紅的這種生態模式,中國是玩得最溜的。從天涯到微博再到微信公號、短視頻,這些大V、大號的商業模式都玩得很溜,這在全球范圍內也是比較有特色的。手游我們也比較強,還有仙俠小說在國外也很流行,這個一般人想不到。在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有很多應用在全球范圍內真正做出了影響力。同時,在微創新方面,我覺得中國也有巨大優勢。第二,我們還有一些特殊的內容IP,這些IP商品在全球范圍內也有影響。除了美國之外,我們也有我們的特色。”
“但我們的短板也比較明顯,一個是底層操作系統,華為鴻蒙現在也在改版,我們希望華為鴻蒙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第二個是時空構建引擎,游戲引擎方面美國現在處在比較壟斷的地位,這是我們現在一個比較巨大的短板。第三,CPU、GPU和集成電路方面,要打造一個比較好的元宇宙,算力要比現在至少提升1000倍以上,按照摩爾定律,大概還要十多年時間。我也希望在這十幾年的時間當中,我們能真正地抓住這個窗口期,通過一代人的努力,在核心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沈陽稱。
Facebook在去年宣布轉型元宇宙后,股價出現了低迷狀態,目前資本市場也對Facebook的戰略轉型能否成功充滿了疑問。
沈陽認為:“首先,看元宇宙的時候不要只看Facebook,微軟已經拿了歷史上最大的元宇宙的訂單,去年4月份美國軍方給了他219億美金的訂單。Facebook雖然喊了半天,其實相關部門收入也就20多億,然后虧100億美金。Facebook決心很大,實際投入也很高,現在1萬人在做這個事。虧100億美金,其實也挺可怕的,因為用錢去堆的話這都是壁壘,他堆100億美金,后人要追的話至少得花幾十億。”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2.0版》
沈陽分析稱:“其實我們要換一個思維去看問題,Facebook是不是一定能做起來?這個倒不一定,他走的是虛擬現實路線。虛擬現實的市場容量是不如增強現實的,因為虛擬現實是個頭盔,就相當于是PC的銷量,固定在某一個地方用的。PC的話我們知道全世界現在也就13億臺以上規模。但如果智能眼鏡能更輕便的話,至少全世界肯定能做到50億套以上規模,市場容量是不一樣的。”
事實上,美國多家信息技術領域的巨頭企業都在針對元宇宙進行布局。據沈陽和他的團隊統計,除了Facebook之外,微軟、蘋果、谷歌都在積極布局元宇宙。
“歷史上任何一次變革不會因為一家公司不行了,就不行,花落誰家還說不定,再加上蘋果還沒出手交互設備,預計蘋果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才會出手,蘋果一出手的話,它的XR頭盔至少得賣500萬到1000萬套,現在總的銷量去年才1000萬套,所以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就是大家可以多看幾家,一個是蘋果的XR戰略,谷歌AR的戰略。微軟很全面,又拿了元宇宙的單子,然后花了687億美金收購暴雪做游戲,微軟還有云計算,還有混合現實的頭盔,所以微軟的條線布局比較完善。再加上英偉達,英偉達現在主推的兩個算力產品,一個是Omniverse,就是虛擬人,另外一個就是要把整個地球模擬出來,做地球元宇宙,這很讓人震撼的。地球元宇宙一旦完成的話,像火山爆發,就馬上可以模擬出那個火山,到底能影響哪些地方,這個需要很大的算力。”沈陽表示。
資本市場領域的投資者也十分關注元宇宙概念公司,對此沈陽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投資者應該去挑選那些扎實做事的公司,而遠離概念炒作。
沈陽向記者分析稱:“從投資者的角度,第一,選中國具有獨特軟硬件優勢的公司,我們要破解卡脖子,就必須在關鍵技術上自己能夠掌握。包括算力、硬件、光學材料等。第二,有非常強的元宇宙板塊融合能力的企業,有很強試錯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的企業。元宇宙是需要試錯的,也就是說誰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保持試錯能力,然后又不被掛掉,撐到能夠形成比較好的現金流的時候,這種企業是大有潛力的。第三,在元宇宙要素領域中,具備比較好的技術研發能力的企業。比如在虛擬人、人工智能、大數據、算力、內容IP、數字藏品這些方面能夠時空搭建,具備比較強的技術特點、資源特點、創新特點的企業。”
此外,針對元宇宙沉迷,沈陽認為可以高度關注。沈陽表示,如果人類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已經到了那個階段,健康的防護水平、護理水平也會跟隨發展,人類多花一點時間在元宇宙里面其實是合適的。如果過于沉迷,也可以通過社會規則進行規制。因為人類的技術發展,一定是讓人類有更多的精神解放,讓人類有更多的休閑時間,讓人類有更快速的、更美好的文化創造,肯定是這個趨勢。
(實習生付宏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