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19 11:49:54
◎3月18日,成都大運會獎牌全球發布活動在成都世界大運公園游泳跳水館舉行。現場,成都大運會獎牌“蓉光”以及成都大運會頒獎系列物資全球首發亮相,這也標志著成都大運會正式進入倒計時100天沖刺。
◎“成都在城市發展上有一個目標叫做賽事名城,通過舉辦這樣一次綜合性運動會,就會實現這個目標;而通過籌備大運會,改造環境等,也都會實現公園城市這個目標。”
每經記者 溫夢華 每經編輯 楊夏
“籌備工作到了最后階段,籌備工作也已就緒。最后的沖刺階段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去完善。”
3月18日,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中國奧委會主席、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以下簡稱“成都大運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于再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國際奧委會副主席 于再清 圖片來源:成都大運會組委會供圖
繼北京大運會、深圳大運會之后,將于2022年6月26日至7月7日舉辦的成都大運會是中國內地第三次舉辦夏季大運會,也是中國西部城市第一次擁抱世界綜合性運動會。
當晚,成都大運會獎牌全球發布活動在成都世界大運公園游泳跳水館舉行。現場,成都大運會獎牌“蓉光”以及成都大運會頒獎系列物資全球首發亮相,這也標志著成都大運會正式進入倒計時100天沖刺。
成都大運會獎牌全球發布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成都大運會組委會供圖
燈光暗下,伴隨著知名音樂人羅威現場演奏的為成都大運會創作的鋼琴協奏曲《一個想去成都的理由》,成都大運會獎牌全球發布拉開帷幕。
在這場即將到來的體育盛會中,展現大運體育精神、彰顯運動冠軍榮耀的賽事獎牌成為備受關注的重要內容。
現場,東京奧運會冠軍鄒敬園,東京奧運會冠軍施廷懋等共同發布成都大運會獎牌“蓉光”。
成都大運會獎牌取名“蓉光”,由國金黃金設計師團隊設計,整體創意以“五洲融合、天府文化、賽事標識系統、成都成就夢想”為核心,從賽會特色、辦賽理念、城市形象、大運體育精神、國際傳播、天府文化表達等維度出發進行設計。
據了解,獎牌正面設計賦予“太陽神鳥”羽翼幾何感,與賽會會徽“U”呼應;獎牌背面,設計嵌入一塊紅色琺瑯,加入成都城市建設剪影。
成都大運會獎牌 圖片來源:成都大運會組委會供圖
設計師黃喬逸介紹稱:“在幾何扇面如同‘光芒’發散的方向,嵌入一塊包含多種中華文明代表元素為底紋的絢麗時光墻,包括獨具特色的圖畫元素、從古代到現代與成都相關的文字符號等,以呈現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璀璨輝煌和演變歷史,彰顯蓉城人杰地靈、光耀九州、以及迎接大運盛事的從容與自信,同時表達為運動員加油助威的期許。”
其中,獎牌綬帶顏色為紅藍相間,使用金沙太陽神鳥、芙蓉花、祥云、成都大運會會徽和國際大體聯logo等圖案。
“綬帶創新設計,首次采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蜀錦的工藝和材質,實現獨一無二的凹凸紋理和厚重質感,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完美融合。”設計師馬麗娃表示。
“你能看見多久的歷史,就能看見多遠的未來。”
一直以來,頒獎系列物資是大運賽場標志性形象之一,它不僅能為賽事增色,也是向世界展現城市氣質的重要舞臺。
每經記者注意到,現場發布的成都大運會頒獎系列物,主要為頒獎臺、頒獎托盤和頒獎吉祥物,處處都蘊含著濃厚的中國歷史和古蜀文明。
以太陽神鳥為主題創意,采用天際藍為主色調的頒獎臺,正面外觀設計以大賽核心圖形和太陽神鳥齒狀光芒為主,簡練的圖形線條通過顏色漸變,呈現出立體且極富韻律的圖案變化,予人以極大的空間想象和舒適美感。頒獎臺以弧形模塊為結構造型,可拼合為連續破浪形態,通過流暢跳躍的視覺寓意運動員乘風破浪的激情和活力。
頒獎托盤設計以成都城市形象和古蜀文化為出發點,以太陽神鳥為主題創意。托盤外觀以扇形為基礎形態,神似古蜀面具造型。
在一眾期待中,身穿紅色拉鏈式運動帽衫,將帽衫拉鏈拉合后,頭部便呈現蓉寶川劇變臉形象的大賽吉祥物“蓉寶”,一亮相便獲得了現場觀眾的驚呼。
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 圖片來源:成都大運會組委會供圖
據悉,“蓉寶”的設計靈感源于天府文化象征之一的川劇變臉。此次將變臉與服裝結合的巧妙設計,在增強吉祥物趣味性的同時也將成都文化象征推向了全球,充分展現當代大學生的時尚個性與精神文化追求。
活動上,國際大體聯代理主席雷諾·艾德發來視頻祝福:“作為國際大體聯代理主席,我很榮幸今天能同大家一起見證成都大運會官方獎牌及頒獎儀式其他相關創意設計的發布。我謹代表國際大體聯向成都表示衷心的祝賀,希望所有運動員都能圓夢成都。”
隨著各項準備工作基本上處于完善階段,對于成都大運會最后100天發力的重點,于再清認為,疫情防控工作還是重點,重中之重。
“冬奧會基本上采取了閉環管理的方式,閉環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從北京實際執行的效果看非常好,我希望大運動會組委會也采取這種閉合管理方式。其次,作為運動員的居住區,大運村的管理也尤為重要。建議以大運村為中心,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特別是大運村里的食堂要管理好。”
俯瞰成都大運會運動員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上個月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上,于再清全程參與了本屆冬奧會各項工作。他表示,北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國際奧委會給出的評價都是“無與倫比”。
“這屆冬奧會的困難在于疫情。我們能夠如期舉行,得益于我們在疫情防控方面作出的突出的貢獻。同時我們能夠集中力量,同心協力辦大事,讓賽會簡約、安全。”這正是成都可以借鑒的北京冬奧會成功經驗。
在他看來,成都大運會一定有自己的辦賽目標,這些目標就是我們需要通過努力籌備去實現的。“成都在城市發展上有一個目標叫做賽事名城,通過舉辦這樣一次綜合性運動會,就會實現這個目標;而通過籌備大運會,改造環境等,也都會實現公園城市這個目標。”
每一場體育賽事背后都有獨特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文化價值,成都大運會的順利舉辦,將對成都市、四川省帶來積極的影響。于再清認為,成都大運會作為世界綜合性運動會,它將和奧運會一樣,留下社會、文化、體育三個方面遺產。
成都東安湖公園體育中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舉辦這樣一次大學生運動會,會對基礎設施建設有一定的投入,這些最終會留給城市,對未來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其次,北京冬奧會的開閉幕式都是重要的文化遺產,比如將二十四節氣融入開幕式,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大學生運動會的參賽群體受過良好的教育,在這些方面表現得更突出,這也是大運會將留下的文化遺產;最后是體育遺產,例如北京在建設2008年奧運會場館時,就預留了冬季體育設施,相信成都大運會的場館也會考慮到如何將體育遺產留給城市,留給后一代人。”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