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20 18:44:28
◎就A股全周情況看,多頭基本上奪回失地,北向資金也呈回流態勢,形勢有所好轉。下周A股多空雙方力量暫有可能趨于平衡,股指盤整或震蕩的機會比較大。
每經記者 鄭步春 每經編輯 吳永久
本周前兩天A股大跌,但隨后連續反彈,反彈速度漸漸放緩,暗示多方勢頭已放緩。全周上證綜指累計跌1.77%,深綜指跌1.30%,創業板綜指微漲0.23%,科創50指數跌1.45%。
周初大跌與疫情擴散、俄烏沖突,以及中概股相關利空相關,其后的大幅反彈得益于政策面出臺利好、俄烏沖突緩和等因素。周五的上漲與銀行等權重股上漲相關,盤面也許有些被扭曲了,所以股指上漲也不見得就能證明股市強了。
美聯儲周四凌晨加息雖然是金融市場的一件大事,可實際上對市場幾乎沒啥短線影響。由這次美聯儲利率會議情況來看,給人整體感覺就是,美聯儲主觀上肯定有加息更多意愿,但因為某些原因而暫時克制了。
就A股全周情況看,多頭基本上奪回失地,北向資金也呈回流態勢,形勢有所好轉。下周A股多空雙方力量暫有可能趨于平衡,股指盤整或震蕩的機會比較大。
這幾天大盤的波幅也實在過大了,技術面上一般有強烈的波幅收斂的需求。在經歷過大跌及短線急速反彈后,抄底成功的人可能有獲利拋售沖動,而套牢盤也有解套出局的想法,兩股力量疊加后不容小覷。
現在最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是地緣沖突局勢,因這不僅影響風險偏好,還會對原材料、農產品供應鏈構成扭曲,其影響力將是全球性的。由周五歐美股市表現看,市場在停火預期方面比較強?;\統地看,地緣沖突這個因素相關消息面在下周有可能對A股構成些支撐。
國內疫情發展是另一重大影響因素,由最新情況看,以往實施的“動態清零”做法仍將堅定執行,并且在細節上做些優化。個人覺得疫情對股指影響也許并不會太大,只是對某些行業的個股會產生較大影響,持這部分個股的投資者更應重視這個因素。除此之外,投資者在考慮疫情影響時,思維上最好能有些 “前瞻性”。
“前瞻性”的某一較明顯表現就是在某些行業可依據“困境反轉”思路來進行投資決策,而在另一類行業卻應持有相反思路。打比方說,境外的疫情高峰大致已過去,就算還有繼續惡化的國家或地區,那也只是少數了,所以接下來外圍疫情必越來越輕。
“前瞻性”另一表現是在選股中應該將“國際產業鏈不斷修復”納入考量,假如投資者持有的個股是外向型企業,那更應重點考慮這個因素。
在宏觀方面,考慮到國內疫情復雜性,未來“穩增長”政策大概率還會繼續加碼。投資者如果投資了“穩增長”相關受益股,那么最好得分清利好的長短期區別,否則在盈利目標設定上就會失去分寸。比如說基建提速應會利好不少個股,但應記得這只是權宜之計。至于樓市、家電下鄉甚至汽車下鄉等,情況也大致類似。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 njcjnews)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86772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