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3-25 12:55:44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段煉 陳星
央視一套播完,央視八套繼續播;媒體此起彼伏地報道,《人世間》依然是熱劇。
《人世間》海報 圖片來源:豆瓣
五十年滌蕩的苦難對抗,這部循著“光字片”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軌跡,描繪中國社會人心世相,呈現當代中國百姓生活史詩的《人世間》,成為2022年開年的一部好戲。
2018年,《人世間》獲得茅盾文學獎,作者梁曉聲曾坦言,“人世間”是個遠大于人間的概念。
每個角色具體鮮活,群像溫情溫和,《人世間》從小說搬到銀幕,甚至改編話劇,難度可想而知。
這背后,離不開全版權運營方、電視劇《人世間》出品人、話劇版《人世間》總制作人吳鳳未。因為她在文學IP運營上的專業能力,還吸引了新希望的投資。
幾經輾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終于聯系上吳鳳未。“那天梁曉聲老師竟然在座談會上開口就表揚我,我所有的壓力、委屈,接收到的鞭策和質疑聲,都因為那幾句肯定化為了歡樂和幸福感。”與吳鳳未面對面時,她滿足地表示。
吳鳳未與梁曉聲合影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開發《人世間》
是現實主義里程碑的一道難關
跌宕起伏的歷史洪流,由周家三代及親朋好友勾連的萬般生活鋪就了《人世間》的底色。
自《人世間》播出后,便掀起收視狂潮,不僅創下央視黃金時段電視劇八年的收視新高、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發布以來收視率最高,在愛奇藝站內熱度已突破10000,首輪收視人數破4億大關。
《人世間》毫無疑問是精品,該劇改編自梁曉聲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本身便是一部橫貫50年的中國家庭“史詩”。
歷時8年,手寫115萬字,《人世間》這部長篇巨作濃縮成一部58集的電視劇,難度可想而知。背后推動這一切的,卻是個年輕女性——吳鳳未。
在《人世間》座談會上,梁曉聲公開分享過他們的故事:“他們第一時間就跟我談到了《人世間》的代理版權問題。我跟他們兩個都比較熟悉,我對年輕人的事業也一向是支持的,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我極為堅決地反對,因為我知道這一部書的改編是相當有難度的”。“在我家里,吳鳳未和魏童(北京一未文化創始人)被我潑冷水潑得幾度落淚,他們到我家里談這事,估計不下十次。年輕人要做事,擋都擋不住,后來的話劇也是他們努力地推上去。由于他們,這套書擺到了騰訊的編輯部。”
吳鳳未工作室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佳寧 攝
吳鳳未是全球第一個全版權拿下《人世間》IP作品的掌舵者,事實上早在2017年,她便開始關注主流賽道IP。“在過去漫長的不到10年的生涯中,中國整個文娛市場,包括網絡文學的不同類別,都發生了變化。”
這與她自身經歷有關。吳鳳未從少年時期,便開始看余秋雨、梁曉聲、余華等作家的作品,他們所傳達的思想根植于吳鳳未腦海中。2016年,吳鳳未在和朋友聊天時,朋友突然談到:“我的孩子到現在還在看我原來的作品,你們文化從業者什么時候能給市場帶來一些更有正能量、扎根于大地的作品?”
這句話給了吳鳳未很大的感觸,于是她不斷地往梁曉聲家中跑,向梁曉聲表達自己對于平凡周秉昆直面生命偉大意義的理解和對他在苦難生活中依舊閃閃發亮的堅韌內心的敬佩,這也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優良文化。
梁曉聲曾多次告訴吳鳳未,不敢把作品拿出來和她合作是因為擔心她沒做好而導致她“挨罵”。吳鳳未回復道:“我們的人生成長路上不是應該接受不同的聲音嗎?只有在不同的聲音和質疑中我們才能成長,我們才知道我們前方的路是什么樣的。如果一個人想要做成一件事,連不同的聲音都接受不了的話,我覺得他一定成功不了。”
雖然自己從傳統出版行業出身,但作為IP運營手,吳鳳未又會帶著直面商業的思維看待和思考主流現實主義作品。她坦言,決定開發《人世間》IP比正常市場作品難一萬倍,因為它所面臨不僅僅是單一的困境,而是全行業重新洗牌再回歸的一次困境。“有些人在走前輩已經探索完的路,有些路是摸索的路,我覺得《人世間》就是今天中國現實主義里程碑的一道難關。”
梁曉聲筆墨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果說我想太多雜念的東西,例如它是否可以獲獎,它應該吸引什么樣的觀眾,這都是一種迎合性心態。我們在看到一部文學作品時,眼睛里是要有星辰大海的,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把這部作品往前推。”
吳鳳未始終記得,當梁曉聲老師決定把《人世間》交到自己手中時,他全然托付,甚至連合同都沒有看,他說:“我相信你們,你就告訴我在哪里簽字就好了?,F在決定把全球全版權獨家簽約給你們,相信年輕人,你大膽去干。”
挖掘商業性
是文學IP市場化運營第一要素
好的文學IP一定能開發出令人滿意的影視劇嗎?從現有的眾多IP改編案例來看,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需要多少資金投入?會面臨怎樣的市場風險?合作伙伴如何選擇?市場畫像如何把握?這是所有IP開發者在拿到作品版權后都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決定作品最終市場呈現效果的關鍵。
“打鐵還需自身硬,IP運營者首先要對整個行業有清醒的把握與判斷。我在開發IP時既不是傳統的出版思維也不是單一的影視思維,而是帶著綜合的商業鏈條思維對作品進行畫像和復盤,不然即便有十個‘茅獎’我也沒有思維意識,更開發不出來成功的作品。”
作為職業文學IP運營者,吳鳳未操盤過多個成功案例,她認為衡量一個IP的商業價值就是9個字——商業性、文學性、社會性。其中,“商業性”被吳鳳未視為文學作品IP商業化開發的第一要素。
“任何作品只要開始運營就必須直面商業,嚴肅文學也能夠實現好的商業收益。但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適合被開發,如果一個作品只有很強的文學性但卻沒有商業性,那就沒有必要去進行商業化運營,強行開發很有可能不被市場所接受,反而是對作品的傷害。”吳鳳未認為,進行IP開發的運營者一定要有足夠專業的判斷能力,清楚作品的市場定位和受眾群體,了解同類題材的其他作品,知道影視化語境下該如何改變,市場的規則與政策又是什么,而這都要基于對IP整體商業性的判斷。
以《人世間》為例,吳鳳未在作品還未獲獎時就敏銳地注意到了原著的商業價值,而在拿到作品全版權后,無論是電視劇改編還是話劇版創作吳鳳未都選擇與業內最頂尖的團隊進行合作,根據不同載體的特點一遍遍去完善運營方案,使得IP能夠通過不同形式進行完美呈現。
吳鳳未告訴記者,除了最常見的電影、電視劇、話劇,全版權IP的運營還有游戲、動漫、主題公園等很多形式可以探索。“游戲、動漫是IP運營很大的市場,我從一年前就開始研究相關市場,目前一未文化已經有部分作品在未來會直面游戲和動漫市場推出,但還需要多一些時間去探索。”
《人世間》的大獲成功驗證了吳鳳未在現實主義文學IP商業化運營的判斷與策略。吳鳳未透露,由作家王蒙創作并獲得了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這邊風景》、《心理罪》系列作者雷米全新力作《人魚》都正由一未文化進行全版權運營中,作品的影視化改編已經在穩步推進。此外,吳鳳未還簽下了“魯獎”作家石一楓的《漂洋過海來送你》、“魯獎”作家魯敏的《奔月》和旅美作家汪一洋的《小世界》等多部作品的版權。
圖片來源:出品方供圖
新希望很專業
期待能吸引更多“優質”投資方
回看吳鳳未的從業經歷,她進過投行、做過出版,曾幫助時代華語打通了電商渠道,也為天下霸唱等作家創造了過億的版權收入。在創立一未文化前,吳鳳未是上市公司中南文化最年輕的副總裁,頭頂著“第一批職業IP操盤手”的光環,手握《摸金玦》《大耍兒之西城風云》等IP運營的成功案例,阿里、騰訊等大廠也對她拋出過橄欖枝。
為什么還是選擇創業?
“可以說一未文化的創立就是為了《人世間》等文學作品IP的開發。”吳鳳未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己在2018年創立一未文化前就已經注意到了梁曉聲的作品《人世間》,為了給《人世間》以及同期其他項目搭建一個更加純粹的運營空間,吳鳳未組建了屬于自己的新團隊。“在資本化的運作環境中,文學IP的開發總是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而我希望自己能抱著產品型的心態來面對作品,不去想能靠這個IP賺多少錢,更加純粹地擁抱作品。”
吳鳳未指出,在早期文學IP市場野蠻生長的時代,作家面對資本往往是較為弱勢的一方。多數作家在簽了版權授權合同后對于IP的后續開發就難以插手,而作品在一些不夠專業的團隊手里長期開發不出來或開發后的質量不佳,資方虧損的同時也會削弱作家的積極性,讓文學IP市場形成惡性循環。
“作家的勞動成果還沒有被完全尊重,而沒有作家就沒有好的文本,沒有文本這個市場也就失去了支撐。”吳鳳未表示,“基于自身多年圖書出版、影視改編、IP運營的經驗,我希望能開創一家以內容為核心的全版權運營公司,更好地服務于文學作品和作家,而這是目前整個行業中還沒有的。”
啟信寶數據顯示,一未文化的第二大股東為海南晟勛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所屬新希望集團。一未文化在文學IP運營上的專業能力吸引了新希望的投資,而新希望的支持也給了吳鳳未以及一未文化團隊信心。
“創業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擁有強大內驅力并在專業領域足夠專業的創業者才有成功的可能。我也非常幸運能遇到新希望這樣的投資方,對我們有著充分的信任與尊重。”吳鳳未認為,文化行業的公司在經營上一定要保持獨立,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情,這也是一未文化在進行IP運營時一定要選擇與一線制片公司和一流創作團隊合作的原因。
《人世間》話劇即將演出 圖片來源:吳鳳未朋友圈
吳鳳未透露,一未文化目前正在謀求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她希望在新一輪融資中也可以吸引到更多能“讀懂”北京一未文化的“優質”投資方,用時間換偉大,相信資本尊重內容更可為優質作品插上翅膀,幫助更多作家和文娛行業從業者實現夢想,期待在文學IP運營的道路上并肩作戰,助力文化產業更深遠發展。
《人世間》 圖片來源:豆瓣
記者| 李彪 李宣璋(實習)
編輯|段煉 陳星 杜恒峰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閱讀更多精彩財經新聞,
請關注“每經頭條”(nbdtoutiao),
今天晚些時候繼續為你呈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