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19 16:09:01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編輯 趙云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Z哥有個習慣,早上起床,先打開行情軟件,看看昨晚美股的表現。今天早上同樣如此。
不得不說,確實有些嚇人。昨晚,道瓊斯指數大跌1164點,跌幅高達3.57%;納斯達克指數更是暴跌4.73%。
有人計算,僅僅是美國六大科技股的市值損失,一晚上就超過3萬億人民幣。其中,蘋果大跌5.64%,市值損失1362.78億美元,約合9204億人民幣;特斯拉大跌6.8%,市值損失535億美元,約合3615億美元;亞馬遜暴跌7.16%,市值損失840億美元,約合5678億美元;谷歌A大跌3.93%,市值損失605億美元,約合4089億人民幣;Meta跌5.12%,市值損失281億美元,約合1902億美元。
看到美股這個表現,我心中難免還是有些擔心:今天A股能扛住嗎?
不過前兩天,Z哥也說了,我們大A股(最近)不怎么看美股的臉色了,今天果然又一次上演獨立行情。盡管早盤低開了近40點,但近期的市場就是穩,Z哥心里一點都不慌,下午開盤果然就翻紅了,而且滬指又再一次逼近3100點整數關。很顯然,A股與美股的漲跌已經無關。
前不久的5月10日,這樣的劇情A股已上演過一次。5月9日晚,納斯達克指數暴跌4.29%,道瓊斯指數下跌2%,雙雙創新低。不過,5月10日,滬指同樣是大幅低開之后,最終強勁上漲1%。A股當天的走勢,和今天如出一轍。
和5月10日行情有所不同的是,當天市場能夠正面剛美股,主要靠寧德時代大漲,同時帶動一批鋰電池、汽車股等,對市場起到重要的正面支撐作用。
而今天,賽道換了,換成了太陽能。4000億市值太陽能龍頭,以前的隆基股份,現在的隆基綠能,今天大漲6%,帶動整個太陽能賽道集體沸騰。除了隆基綠能外,通威股份、中環股份、東方日升等集體大漲。另外,合盛硅業、陽光電源、天合光能等基金重倉股,也有很大漲幅。
太陽能板塊的沸騰,與消息面有直接關系。據報道,歐盟委員會5月18日公布名為“RepowerEU”的能源計劃,快速推進綠色能源轉型。
計劃提出,將歐盟“減碳55%”政策組合中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總體目標從40%提高到45%;
建立專門的歐盟太陽能戰略,到2025年將太陽能光伏發電能力翻一番;
到2030年安裝600GW;將熱泵的部署率提高一倍,并采取措施將地熱和太陽能整合到現代化的區域和公共供暖系統中;
到2030年,可再生氫氣生產1000萬噸,進口1000萬噸,以取代難以減碳的工業、運輸部門所使用的天然氣、煤炭和石油。
歐盟委員會還宣布,歐盟凝聚力基金與共同農業政策(CAP)可通過自愿轉讓的方式向歐盟復興措施基金(RRF)提供269億歐元和75億歐元。歐盟委員會將在今年秋天將創新基金2022年大規模征集的資金增加一倍,達到約30億歐元。
對于上述消息,招商證券最新觀點指出,每一次能源危機,都會對能源與高耗能產業產生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影響,以3-5年中期維度來看,全球以清潔電力為核心的新一輪能源革命在大幅加速,而不是相反。中國過去依靠充裕的勞動力以及對全球能源資源過度消耗/依賴的增長模式,需要本質性的轉變,內/外部都需要走上資源與能源節約型發展、低碳發展。
構建產業鏈是一個系統性和比較長的過程,關于歐盟自建光伏產業的構想,幾年內對國內光伏制造業的市占率影響幾乎可以忽略,未來3-5年后則需要觀察,這個也將加速新技術/工藝的孵化和產業化進程。
那么,太陽能領域到底有哪些核心標的值得關注?
招商證券建議關注:
組件: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東方日升;
Topcon(太陽能電池):鈞達股份、海目星、晶科,中來股份、帝爾激光等;
其余:通威股份、大全能源;錦浪科技、禾望電氣、陽光店員、福斯特、福萊特等。
另外,關于布局太陽能板塊的基金,Z哥去年買過鄭澄然管理的廣發高端制造,沒賺多少,去年底調倉的時候賣掉了,還算賣在不錯的位置。今年,該產品大幅調整至后,近期表現很強。
關于廣發高端制造,其重倉股基本就都是太陽能板塊居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太陽能板塊,和其他新能源領域個股一樣,今年的波動非常大,要么賺得盆滿缽滿,要么又跌得“死去活來”。
那么,對于這樣一個讓人歡喜讓人憂的賽道,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怎樣的看法?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于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145863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