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22 21:59:38
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 付克友
本期“100動態”有兩則消息引人注目,一是小米集團的董事長CEO雷軍表示,除了做IT博主,業余時間還打算做汽車博主;二是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表示,要用共創的方法,去做難而正確的事。
同為上市公司甚至同為科技型企業的企業家,雷軍和馬化騰給外界的印象,是不盡相同的,一位相對開放,一位相對內斂,就和他們這兩則動態的風格一樣。但相同的是,他們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在為企業代言,而且代言的是企業的品牌價值觀。
本身就是公司代言人
一位知名企業家,一舉一動甚至只言片語,往往都備受矚目。因此企業家和企業品牌的關系,特別在一些上市公司,就顯得非常重要。
有的企業家寧愿身居幕后,諱莫如深,謹言慎行,怕的是稍有不慎,就影響到企業的品牌形象;有的企業家則愿意來到前臺,拋頭露面,與外界密切互動,增加曝光,為的則是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
這樣的區別,可能和企業家的性格和風格有關,也可能和企業的性質有關,比如,有的企業是2B的行業,不需要過于廣泛的公共關系;有的企業是2C的行業,需要和市場、消費者保持高濃度的互動和黏性。
但不管是什么情況,在很大程度上,企業家都是企業的代言人。要不要企業家出面為企業做代言,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業家代言的是什么。
雷軍代言的是什么?代言的是小米的品牌價值觀。早在2021年3月,雷軍宣布小米集團的造車計劃。他當時表示,這是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創業項目。他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所謂做汽車博主,與企業的戰略決策是相輔相成的;同時還要征求網友們意見的說法,以一以貫之的個人親民形象的打造,來拉近和小米消費者的距離。所要塑造的品牌形象是,小米是一家善于傾聽意見、為用戶價值考慮的企業,也是一家有遠大理想、善于創新的企業。
馬化騰代言的是什么?代言的其實也是騰訊的品牌價值觀。馬化騰承認,當下騰訊正面臨著挑戰與發展并存的新階段,收入與利潤的增速放緩,但可借此換檔,去創造更高質量的發展。他對高質量的詮釋,是更加聚焦以用戶價值、科技創新及社會責任為中心的本源,更加堅守科技向善的愿景。他提出的路徑是,以長期主義的決心推動社會共創,去做難而正確的事。而目標則是,在更長時間跨度里持續進化,為國家與時代創造更大價值。這樣,將企業的利益與公共的利益甚至國家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企業的品牌價值觀,由此站上了高度。
企業家代言的是企業的品牌價值觀,因為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人物。耐人尋味的是,兩位企業家發言的時機。小米2022年一季度的業績數據顯示,營收實現為734億元,同比下滑4.6%,這也是其自2018年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騰訊發布2022年一季度財報也顯示,凈利潤255.45億元,同比下降23%,繼去年三季度、四季度凈利潤下降后,再次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家代言的品牌價值觀,如何傳遞給員工、投資者和市場,獲得他們的認同和肯定,就更加重要。
言行與形象就很重要
對上市公司來說,品牌價值是企業所擁有與合法使用的品牌資產,現在和未來能夠給公司帶來的全部收益。而品牌資產是指用戶和公眾對品牌的全部認知和情感。
事實上,企業家的品牌形象,也是企業很重要的品牌資產。企業家的言行舉動,也影響著企業的品牌價值。如果說,品牌價值觀決定品牌價值的高度、厚度和深度;那么,作為品牌價值觀的代言人,企業家當然也是企業品牌價值的創造者。企業家有理想、有情懷,會很容易被等同于,這個企業有理想、有情懷。
比如,這次比亞迪發布騰勢品牌和新能源豪華MPV騰勢D9,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就親自登場代言。他宣布,騰勢品牌將承接兼容比亞迪王朝系列、海洋系列,并向上銜接尚未發布的高端品牌;同時,也信誓旦旦地表示,進入全新發展階段的騰勢,“穩立于世界新能源汽車市場”。這種表態,建立在比亞迪新能源車的品牌自信上。王傳福由來已久的企業家形象,能夠為產品品牌賦能加分。
在這樣的場合,企業家的亮相,就是企業品牌價值觀的出場。前不久,在福耀玻璃2021年度股東大會上,曹德旺的一席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說:“把股票發完,要對股東負責,讓股東賺到錢。福耀玻璃不參與資本市場的炒作,不弄虛作假,實事求是,(如果現金)沒辦法再投資,我們就拿去分掉,保證投資者的權益是平等的。”這段話本身就蘊含了非常重要的品牌價值觀,包括對實體經濟的堅守,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對市場規則的尊重等。
更重要的是,曹德旺的企業家形象,是能夠為這樣的品牌價值觀背書的。他累計捐款高達110億元,一度被譽為“中國首善”,為企業塑造了一種堅不可摧的品牌價值觀。而那一句“為中國人做一片自己的玻璃”,也成為品牌價值觀的核心要素。對股東負責和對社會負責的價值觀,相輔相成,彼此成就。
優秀的上市公司,具有優秀的品牌價值。品牌價值優秀的上市公司,也應該得到投資者的認可和市場的回報。而優秀的企業,往往有著優秀的企業家。企業家所代言的品牌價值觀,是上市公司品牌價值的重要源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