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28 11:20:08
◎連年營收為0、虧損規模逐漸擴大的背景下,來自資本市場的支援就變得尤為重要。蘇州滬云也在年報中直言,自掛牌新三板以來,公司融資渠道打開。截至4月29日,公司通過股票發行累計募集資金3.45億元,為持續經營提供了有力保障。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實習記者 楊卉 北京報道 每經編輯 梁梟
5月27日,剛剛進入創新層的蘇州滬云(833464,NQ)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的議案》。
此前,蘇州滬云早在今年1月就曾透露,其欲在北交所上市并付諸實踐。不過彼時公司仍在基礎層,未達申請條件。
據蘇州滬云2021年年報披露,公司專注于創新藥物研發,其在研項目均為原創新藥,截至目前尚無產品上市、也無營業收入,短期內將仍然處于虧損階段。自掛牌新三板以來,蘇州滬云通過股票發行累計募集資金3.45億元,成為其持續經營的保障。
5月27日收盤后,蘇州滬云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于5月26日審議通過了相關議案,擬申請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上市當日公司股票即在全國股轉系統終止掛牌。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擬用于創新藥研發項目、創新藥研發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及補充營運資金。
公開信息顯示,蘇州滬云成立于2008年,前身為蘇州滬云腫瘤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由邵金寶、李云森和周雅云共同出資組建,2015年起在股轉系統掛牌。
這已不是蘇州滬云首次透露沖擊北交所的計劃。
2022年1月20日,蘇州滬云向證監會江蘇監管局提交了在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材料。彼時,蘇州滬云曾在公告中提出,由于公司處于基礎層,須進入創新層后方可在北交所上市,公司存在因未能進入創新層而無法申報的風險。
4個月后,這一門檻性問題已被解決。5月20日,蘇州滬云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滿足創新層標準,按照市場層級定期調整程序,自5月23日起調入創新層。“晉級”創新層后第4天,蘇州滬云就召開董事會審議北交所上市議案。
蘇州滬云表示,根據公司于2022年4月28日披露的《2020年年度報告(更正后)》、2022年4月29日披露的《2021年年度報告(更正后)》,公司2020年度、2021年度經審計的研發費用合計不低于5000萬元,符合《上市規則》第2.1.3條規定的進入北交所上市的財務條件。
蘇州滬云是一家專注于創新藥物研發的企業,在研項目均為原創新藥。這類項目通常都有難以回避的難題:一個原創新藥研發周期至少需要8年~12年,短期內盈利很難覆蓋成本。
蘇州滬云也是如此。根據公司2021年年報,去年該公司虧損較上年同期增加1079.65萬元至5533.13萬元。對此,蘇州滬云解釋稱,公司尚處于項目的臨床或臨床前開發階段,截至目前尚無產品上市、尚無營業收入,短期內將仍然處于虧損階段。且由于研發活動的投入逐年增加,公司在產品上市之前的虧損將逐年擴大。
此外,年報數據還顯示,2021年期末,蘇州滬云預計負債509.71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0%。原因為公司2022年1月收到蘇州科瑞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律師函,函件稱蘇州滬云應支付融資顧問費514.8萬元。截至4月29日,雙方未就該事項達成一致意見。
連年營收為0、虧損規模逐漸擴大的背景下,來自資本市場的支援就變得尤為重要。蘇州滬云也在年報中直言,自掛牌新三板以來,公司融資渠道打開。截至4月29日,公司通過股票發行累計募集資金3.45億元,為持續經營提供了有力保障。
對于未來發展,蘇州滬云在年報中亦有提及。具體來看,蘇州滬云表示,公司新藥研發管線已初具規模,資產負債率結構合理,管理層及核心技術人員穩定存續,具備持續經營能力,不存在影響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不利風險。
就目前公司經營情況及北交所上市進展等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5月27日下午向蘇州滬云公開郵箱發送了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尚未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蘇州滬云公告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