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2 16:47:22
◎環評制度改革以來,環評機構數量增長了5倍,而環評工程師的數量只增長了5%,第三方服務企業整體上呈現小型化、分散化的特點。一些企業守法意識淡薄,環評報告粗制濫造、造假等問題時有發生。
每經記者 李彪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旭
6月2日,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舉辦六五環境日法制主題活動暨會員日活動。
在活動中,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郭承站表示,生態環保產業是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是清潔美麗世界建設的生力軍。
郭承站也指出了當前環保產業出現的問題。他指出,一些市場亂象日益向生態環境市場蔓延,出現了圍標串標、低價中標、層層墊資、長期欠款、拒不履行合同等情況,一些排放單位弄虛作假,一些運維人員被腐蝕收買,一些中介機構出具虛假報告,一些領域質量事故、安全事故頻發,嚴重擾亂了行業市場秩序,嚴重影響了行業的整體形象,影響了生態環境管理和民生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以環評服務機構為代表的環境第三方服務企業的問題頻出。
2021年8月,生態環境部曾公開指出,近年來,持續對環評機構及個人進行嚴格監管,從2019年11月至今,全國共有5萬多個環評機構及個人被處罰。
針對環評領域的問題,在本次活動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有關負責人指出,環評制度改革以來,環評機構數量增長了5倍,而環評工程師的數量只增長了5%,第三方服務企業整體上呈現小型化、分散化的特點。
該負責人進一步表示,一些企業守法意識淡薄,環評報告粗制濫造、造假等問題時有發生。
對此,北京國寰環境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蔡春霞在活動上說:“環評對我們公司來說是傳統優勢領域,可以說是我們的老本行。我們從2003年開展環評業務至今,近20年時間,環評市場的浮浮沉沉我們都親身經歷。如今環評市場的亂象,確實令我們這些老環評人非常痛心。”
蔡春霞稱,環評資質管理的年代,環評單位不到1000家。環評資質取消后,時至今日,環評機構在注冊平臺8281家,50%以上的單位都只有一名及以下的環評工程師。環評從一個技術活變成了“準入門檻低,誰都能干”的局面。
“現在的年輕人不愿意考環評師,覺得風險很大,也滋生了環評工程師掛職市場的繁榮,(掛職費用)從原來的一年5萬,提高到現在的10萬+。”蔡春霞說。
為此,在活動現場,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向社會發布《我是清潔美麗世界建設者 我是生態環保產業守法者倡議書》,向產業界倡議,學法明理,強意識;宣法尚德,強文化;用法自治,強企業;守法自律,強行業。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彪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