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22 20:36:55
◎6月21日晚間,《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在被譽為中國西部“最強大腦”的國家超算成都中心進行了第二場戶外實景錄制。
◎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的楊其長院士、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的陳寧生教授、航天科工微電子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金絲鍵合工劉艷和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技師王金等四位“神級工匠”大顯身手,帶來一場尖端科技創新產業的盛宴。
每經記者 溫夢華 每經實習編輯 楊夏
坐落在興隆湖畔,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機房硅立方前的實景舞臺上,正在進行著一場極富科技感的系列挑戰。
航天“繡娘”肉眼操作25微米金絲“盲焊”微縮熊貓?在“植物工廠”的環境下,用科技魔法“操控”植物快速生長?慧眼識“土”預測泥石流發生時間?“人造太陽”技師挑戰盲配零件?
這些讓人大開眼界、扣人心弦的挑戰場景,正是《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的現場。6月21日晚間,《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在被譽為中國西部“最強大腦”的國家超算成都中心進行了第二場戶外實景錄制。
現場,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的楊其長院士、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的陳寧生教授、航天科工微電子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金絲鍵合工劉艷和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技師王金等四位“神級工匠”大顯身手,帶來一場尖端科技創新產業的盛宴。
《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錄制現場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四川天府新區的尖端科技創新產業,是《天府工匠》第二場錄制所聚焦的創新策源地。當晚,《天府工匠》選擇被譽為中國西部“最強大腦”的國家超算成都中心作為“主舞臺”。
選擇國家超算成都中心并非心血來潮。“超算作為‘國之器’,在國家國防安全等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科技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運行維護部部長李佳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在當前“東數西算”的布局下,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最高運算速度可達到10億億次,擔任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重任,服務涵蓋了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先進材料、氣象環境等眾多領域。
當晚錄制中,來自農業、地質災害、航天科工、核工業等多個前沿的科技創新產業領域的“神級工匠”,用科技和創新對節目組設置的項目進行了展示和挑戰。
他們的技能與傳統工業制造的“車銑刨磨”大不相同。其中,楊其長院士的挑戰項目是通過栽培植物,由人工模擬植物所需的光照、溫度、營養這些要素,擺脫自然條件的束縛,挑戰誰長得更好;陳寧生教授挑戰的項目則是通過“望聞切”準確地分辨出6種土壤分別采自什么地區,同時還要在同等雨量大小的情況下準確地預告出每種土壤發生泥石流的時間。
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的陳寧生教授慧眼識“土”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劉艷挑戰的項目是在十分鐘之內,用只有頭發絲四分之一粗細的金絲,在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金板上鍵合出一個惟妙惟肖的大熊貓頭像;而來自“人造太陽”研究團隊的王金,挑戰的項目則是蒙上眼睛,完全憑手感和記憶,去完整拼接安裝30個不同形狀的零件。
航天科工微電子系統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金絲鍵合工劉艷挑戰“盲焊”微縮熊貓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每經記者注意到,《天府工匠》是由成都市廣播電視臺聯合成都市總工會、成都市人社局共同打造的一檔大小屏融合傳播的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
當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各行各業加速融合,不斷催生新的應用領域。《天府工匠》節目旨在全面貫徹國家“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節目采用“大型綜藝演播室+大型外場實景巡回錄制”相結合的模式,充分植入全川典型城市場景和產業地標,突出“生產場景舞臺化、技能展示藝術化、競技挑戰綜藝化、人物講述故事化”,大力展示四川成都現代產業發展優勢和機遇。
“通過挑戰,讓我對工匠的精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感受到了企業國家對技能型人才的重視,對自己職業也有了進一步了解和提升,讓自己在職業道路上有進一步取得發展的信心。”談及參與節目帶來的收獲,劉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自今年3月《天府工匠》啟動以來,目前已經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先期上線推出了60余條短視頻和定制話題,其中,抖音平臺整體曝光達5億,主話題“天府工匠”達到3億次播放,聯合抖音平臺推出挑戰賽定制話題“天府工匠等你來戰”達2億多次播放。
據悉,《天府工匠》計劃總共錄制10期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節目將圍繞“5+5+1”的產業細分領域進行策劃和打造,接下來《天府工匠》還將走進成都高新區和重慶、宜賓、德陽、資陽、眉山等地,深入車間廠房,在生產第一線實景呈現,展示不僅包括傳統的工業制造業,還將聚焦電子信息、高端制造、綠色智能等現代高新技術產業。
封面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