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30 20:22:00
◎Lapsus$究竟什么背景,為何在短時間內有能力連續攻擊兩大科技公司?有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們用的手段在技術層面并非領先,而是找到了薄弱點。也就是說,主要是企業方面的原因。
◎那么,面對強大又隱蔽的勒索攻擊組織,企業、機構、個人又該如何防護呢?對于企業來說,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等階段做好相關的勒索防護措施,比如說在事前做好相關的安全意識培訓。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梁梟
2022年,新冠疫情尚未平息,網絡世界也同樣不安全。今年上半年,全球GPU龍頭英偉達、輪胎巨頭普利司通、家居巨頭宜家等均遭受網絡攻擊。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很多公司的工作方式,云上辦公越來越普及,各大公司的數據也逐漸暴露在互聯網世界里。數字化進程在加快,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的防護水平卻未能與時俱進。這也給很多勒索組織提供了機會,多家公司的數據信息遭到攻擊,甚至被泄露。
其中,LockBit、Conti和Lapsus$三大勒索組織尤為突出。他們是什么背景?為何網絡攻擊行為如此肆無忌憚,我們應該如何防護呢?
如果在2021年提起Lapsus$,即使網絡安全專業人員也很少聽聞。然而進入2022年,Lapsus$的大名可謂如雷貫耳。作為一個新興的勒索組織,Lapsus$崛起速度之快不禁令人咋舌。
Lapsus$之所以迅速聞名,是因為其對一系列大型科技巨頭的連續攻擊。2021年12月,Lapsus$嶄露頭角。彼時,他們攻擊了巴西衛生部,竊取并刪除了大量數據從而進行勒索。2022年2月,該組織又攻擊了葡萄牙多家媒體集團以及沃達豐葡萄牙公司。
真正令Lapsus$揚名的還是攻擊英偉達。當年2月,該組織宣稱,他們在正式攻擊英偉達之前已經在內部系統潛伏了一周之久,也已經獲取了1TB的機密數據,包括未發布的40系列顯卡的設計藍圖、驅動、固件、各類機密文檔、SDK開發包,并對所有數據進行了備份。
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硬件科技公司,英偉達立刻反擊,成功黑掉了Lapsus$的電腦。不過,由于Lapsus$做了數據備份,英偉達的反擊未果。
其后,英偉達在聲明中表示,公司在2022年2月23日發現一起影響IT資源的網絡安全事件;發現此事不久后,公司進一步強化了網絡安全,聘請了網絡安全事件響應專家,并通知了相關執法部門。
由此可見,“術業有專攻”,即使硬件技術強如英偉達,也需要專業網絡安全專家的協助。
不僅僅是英偉達,2022年3月,另一科技巨頭三星也遭到Lapsus$攻擊。Lapsus$勒索組織發布了一份報告,其中包含了三星電子大量機密數據,以及三星軟件中C/C++指令快照的內容。
Lapsus$究竟什么背景,為何在短時間內有能力連續攻擊兩大科技公司?有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們用的手段在技術層面并非領先,而是找到了薄弱點。也就是說,主要是企業方面的原因。企業有很多薄弱點,其薄弱點被勒索組織發現并實施了攻擊。Lapsus$如此聞名,還是因為它比較活躍,因此被認知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據新浪科技報道,英國牛津的一名16歲少年被指控為信息安全犯罪團伙Lapsus$的頭目之一。倫敦市警方表示:“7名年齡在16至21歲之間的人因涉嫌黑客組織活動而被捕。他們隨后在調查中獲釋,但調查仍在進行中。”
不過,目前Lapsus$仍在持續活躍,在發布“我們正式從假期回來了”的消息之后,該組織隨即公布了入侵軟件服務公司Globant獲取的近70G源代碼數據。
據新余網警巡查執法微博,4月7日,江西新余渝水分局下村派出所接到轄區某企業報警稱,公司一臺電腦受到了病毒攻擊,重要數據全部被惡意加密,嚴重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該公司電腦感染的是一款名為“LockBit 2.0”的勒索病毒,被感染的電腦所有文件均被病毒惡意加密,無法正常使用和訪問,攻擊者宣稱需要向其支付一定數額的“贖金”才會將數據解密返還。這也正如安全專家之前指出的那樣,勒索攻擊正呈RaaS(勒索軟件即服務)化趨勢。
一方面,為實現價值多向變現,黑客團伙除自身發動勒索攻擊外,還會借由暗網和虛擬貨幣技術,對外出租或售賣成熟的勒索軟件產品和服務,這促使數據勒索“產業鏈”逐漸形成,上中下游的勒索軟件開發者、勒索執行者,以及應運而生的贖金談判和贖金代管者之間相互協作配合,共同瓜分勒索收益,大大降低了攻擊的技術門檻。
另一方面,不同黑客團伙之間開始著手構建具有精準配合關系的勒索商業聯盟,通過共享受害者信息等手段,擴大勒索商業模式,并進一步增強勒索攻擊能力和隱蔽性。
那么,面對強大又隱蔽的勒索攻擊組織,企業、機構、個人又該如何防護呢?對于企業來說,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等階段做好相關的勒索防護措施,比如說在事前做好相關的安全意識培訓(人是整個安全鏈條里面最不可控的一環),然后做好針對相關威脅的演練。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99978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