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萬億GDP城市科創板競賽:它們為何能夠領跑?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1 22:32:30

    ◎截至7月22日,已經有439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交易。這里面,上海、北京、蘇州、深圳的科創板企業數量遙遙領先,上海市上市交易的企業為65家,北京為59家,蘇州有34家,深圳有34家。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航空科研院所和制造企業云集,不出成都就能完成全產業鏈條的生產,很容易形成產業鏈閉環。

    ◎持續的研發經費投入與聚集的高校、研究所,也為成都吸引到不少高質量人才。今年5月,智聯招聘發布《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從人才吸引力指數觀察,2021年成都位居第六位。

    每經記者 曾劍  范芊芊    每經編輯 楊夏    

    6月29日上午9點30分,來自成都的公司中無人機(SH688297,股價50.88元,市值343億元)于科創板正式交易。至當天收盤,它為投資者創造了76.2%的收益。

    投資者們或知道,這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無人機公司,但恐怕很少有人意識到,它已經是成都第二家在科創板上市的無人機相關公司。正是這座城市成熟的無人機產業鏈,將這兩家公司推上了科創板。

    所以說,一座城市有著怎樣的科技底蘊,于科創板上如錐處囊中。

    科創板公司特色為科技創新,如同北交所偏好專精特新,創業板提供高成長性標的。這些板塊像一盤盤不同的棋局,上市公司便是棋盤之上的黑白子,而背后的弈者,便是一座座城市。

    科創板三周年之際,每經記者“觀棋”城市科創板布局。希望借此了解各大城市科創發展特色,并從中尋找成功經驗,提升為城市之間可以互相融通的理論。

    不一樣的城市座次

    以2021年全國城市經濟格局來看,上海、北京突破4萬億元大關,深圳首次跨越3萬億元門檻,成都離2萬億元僅一步之遙。破萬億GDP的城市已有24座,其中東莞GDP達10855.35億元,為新增破萬億的城市。

    經濟上你追我趕的同時,這些城市也在科創板上進行著激烈的角逐。

    截至7月22日,已經有439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交易。這里面,傳統“豪門”上海、北京、蘇州、深圳的科創板企業數量遙遙領先,上海市上市交易的企業為65家,北京為59家,蘇州有34家,深圳有34家??苿摪迳鲜泄緮盗颗旁谇?位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蘇州、深圳、杭州、廣州、成都、合肥(以下簡稱為“Top8城市”)。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Wind

    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城市,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商業氛圍、科教文衛最好的城市之一,排名第一毫無懸念。北京的科創板企業數量緊隨其后。蘇州與深圳的競爭則是相當的激烈。2021年末深圳還以29家科創板企業位居第三,但截至7月22日,蘇州以34家的數量與深圳持平。

    第二梯隊城市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截至7月22日,杭州以23家領先,廣州16家,成都15家,合肥為14家,無錫、西安、東莞、南京、武漢等在10家附近。

    整體來看,這些在科創板上有所斬獲的城市,均是經濟發展在所在區域較為領先的城市。用數據來說,它們都是GDP過萬億的城市。

    “GDP比較高的城市對于科技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比較大,創業的環境比較好,所以科創板公司的數量和GDP的發展水平是有一定的關聯的。”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記者表示。

    成都GDP在全國城市中排第七,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數量排在全國城市第六位。

    不過,同樣位于西部的重慶,GDP排名全國第5,但目前尚未有企業在科創板注冊生效,僅一家企業山外山的科創板IPO申請已在此前獲得上市委會議通過。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告訴記者,有些城市通過創業氛圍,包容的政策環境,優化的營商環境來締造科創企業,雖然有資源限制,但橫向對比來說比那些資源豐富的城市做得更好。

    的確,企業上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幾年的布局是難以兌現的,這其中既有企業的發展,也有地方的推動。

    以成都為例,政策上,成都市曾發布多份文件,明確表態要推動成都市科技創新企業通過在科創板上市做大做強;資金上,成都相關部門專門運營了“科創貸”產品,通過政府資金幫助企業增信,幫助諸多企業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此外,成都是同時擁有滬、深交易所、全國股轉系統(新三板)三個全國性核心機構區域基地的城市。

    成都先導是其中一家受益良多的成都科創板企業。“公司進駐成都市高新區后,園區給公司提供了辦公場地,為吸引人才制定了相關人才引進政策、提供人才公寓。”董事長李進曾回憶道,“同時還在稅收獎勵扶持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在辦理工商注冊等流程事務方面提供高效服務等”。

    城市科創需要“王牌公司”

    科創板企業數量排名頭部的城市,各自都擁有其具有代表性的“王牌公司”。

    根據Wind統計顯示,上海科創板企業的總市值、市值平均值遙遙領先;截至7月22日,上海65家科創板企業市值合計1.48萬億元,平均值為227.17億元;北京、深圳緊隨其后,其科創板企業的總市值分別為8397.56億元、3846.04億元,平均值分別為142.33億元、113.12億元。

    事實上,上海、北京、蘇州的科創板版圖里,都有挑大梁的企業。如上海坐擁中芯國際(SH688981)、中微公司(SH688012)、瀾起科技(SH688008)等半導體巨頭。北京則有百濟神州-U(SH688235)、金山辦公(SH688111)等坐鎮。蘇州有12家科創板企業的市值超百億元,其中思瑞浦(SH688536)的市值超300億元。

     

    數據來源:Wind

    從募資水平上看,上海和北京分別排在前兩位。上海科創板企業IPO募資總額達1663.36億元,平均值為25.59億元;北京科創板企業的募資總額為1043.68億元,平均值為17.69億元。

    從公司平均募資額上看,成都以11.14億元位列第三。成都剛剛上市的中無人機募資總額達43.67億元,公司原計劃募集資金16.4億元,超募27.27億元。在外界看來,或許是由于中無人機獨特的行業屬性,以及它高速增長的業績,得以獲得機構的追捧。合肥科創板企業募資總額為83.25億元,平均值為5.95億元,排名8座城市末尾。

     

    數據來源:Wind

    從經營業績上看,上海和深圳的科創板企業明顯高出一截。其中,上海企業2021年度的營業收入合計1563.34億元,平均值為24.05億元;同期,深圳企業的營業收入合計759.75億元,平均值達23.74億元。在這個指標上,合肥的表現有些亮眼,合肥科創板企業營收平均值達10.51億元,甚至高于杭州和蘇州。

    2021年度,上海科創板企業合計實現凈利潤230.6億元,幾乎與其他7座城市科創板企業盈利總和(235.9億元)相當,平均值也高達3.55億元。這主要得益于中芯國際在去年實現了高達107.33億元的凈利潤。深圳、杭州、蘇州分別以81.01億元、45.83億元、45.74億元緊隨其后。

    2021年度,北京59家科創板企業合計實現的凈利潤只有26.37億元,但主要是受百濟神州2021年虧損近百億元影響。

    以凈利潤平均值來看,上海依然以3.55億元一騎絕塵;深圳、杭州分別以2.38億元、1.99億元緊隨其后,之后的蘇州、成都企業的凈利潤平均值分別為1.35億元、1.02億元。而北京、廣州、合肥均不足1億元。

    數據來源:Wind

    產業鏈完備性之爭

    “一架工業無人機的生產涉及上千個零部件,產業鏈長。”來自成都的另一家無人機企業縱橫股份(SH688070,股價43.83元,市值38億元)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做到自給自足,這對產品供應鏈帶來了挑戰和機遇。其還透露,目前公司產品40%的零部件都是由成都企業提供。這足以說明成都在無人機相關產業上的深厚積累。

    事實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航空科研院所和制造企業云集,不出成都就能完成全產業鏈條的生產,很容易形成產業鏈閉環。

    以成都在無人機產業的實踐來看,城市是否有實力搭建大型產業集群,成為其能否在科創板實現破局的重要底氣。

    數據來源:Wind

    從科創板科創主題行業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等四大行業上市公司數量最多。

    在這些行業上有深厚積累的城市,也更容易成為科創板的“贏家”。

    科創板數量排名第四的深圳,已上市交易32家科創板公司,其中有20家企業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包括“非洲互聯網”之王傳音控股(SH688036,股價73.06元,市值586億元)等。

    作為制造業大市和信息通信產業重鎮,深圳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是工信部最早試點的三個集群之一,其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領跑全國,2021年占到五分之一。

    今年6月,深圳市還發布了《深圳市培育發展網絡與通信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擬加快發展壯大網絡與通信產業集群。

    除了無人機外,成都在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產業等優勢產業及信息技術產業領域也有積累。

    電子信息作為成都第一個萬億級產業,成都坐擁極米科技(SH688696,股價360元,市值252億元)等多家電子信息行業內的優質企業。

    極米科技創始人鐘波曾直言,選擇成都創業很重要的一點是成都在光電顯示領域積累深厚。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已集聚了華為、京東方、英特爾、IBM、德州儀器等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生物醫藥則是成都將重點打造的下一個萬億級產業。2019年,成都印發的兩份相關文件中提到,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萬億元。目前,成都在生物醫藥領域已坐擁成都先導等5家科創板企業。

    科創后備力量之爭

    上海、北京、蘇州、深圳在未來一段時間里大概率會繼續在科創板上領跑。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科創板已受理企業中(不包含中止審核、終止審核、注冊未成功),排名前三的仍然是北京、上海、深圳,北京為23家,上海為19家,深圳為16家,合計數量占比近40%。

    蘇州顯得有些“后勁不足”,科創板已受理企業數量為5家。

    接下來的城市競爭更為激烈。南京的科創板后備軍團領先,已受理企業為9家,無錫、合肥、杭州均為6家,成都、長沙、廣州均為4家,重慶有3家。

    科創板企業的靈魂是創新,而“專精特新”企業則是城市科創的重要支撐力量。尤其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無疑是各大城市重要的科創板后備力量。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三批重點支持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上海、北京穩坐前兩席。其中,上??倲禐?62家,占總數的5.5%,居全國各城市之首;北京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7家,約占全國的5.4%。兩座城市GDP總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研發投入強度等相關指標均表現亮眼,收獲好成績毋庸置疑。

    數據來源:各省市經濟和信息化廳、每經記者統計

    寧波目前擁有18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居全國城市第三位。作為全國的工業重鎮,寧波制造業門類齊全、根基深厚,擁有相對完善的產業鏈。

    深圳(169家)、天津(130家)、重慶(118家)、成都(107家)均進入了前十。

    成都的“小巨人”企業集中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等重點產業領域。這些企業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

    以國星宇航為例,該公司16個月發射9顆衛星,完成11次太空任務,成功研制并發射15顆AI衛星及載荷,其中包括全球首顆AI商業衛星,實現了“AI衛星,成都智造”。華都核設備就是“特”的典型代表,其產品是用于核電站核反應堆的控制棒驅動機構;成都歐賽醫療的產品則體現了“精、專”,專于血液透析膜的研究,精耕血液凈化領域。

    成都產經決策智庫雨前顧問產研中心總監許鑫曾表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大多數企業是在為龍頭骨干企業配套,成都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自然可以乘勢而起。

    圍繞“小巨人”之爭,各大城市也在紛紛在發力。

    此前,寧波曾提出力爭到2025年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600家。北京力爭到“十四五”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500家;東莞則力爭到“十四五”時期末,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00家。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6月下旬曾公開表態,上海計劃年內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0家以上。

    科研投入對抗

    與創業板、主板等板塊不同,科創板擬上市企業在研發投入占比、研發人員占比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包括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研發人員占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而這兩大方面也成為城市在打造科創實力方面發力的關鍵。持續不斷投入研發經費與出臺多項政策吸引高層次創新人才成為每個城市的重要任務。

    例如上海一直在不斷放開人才落戶政策,近期還發布通知稱,針對畢業于世界排名前50、51-100名院校的留學回國人員不同程度放開落戶限制。在研發投入方面,《2021上??萍歼M步報告》顯示,上海去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達1700億元(預測數),同比增長5.22%。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一座城市的科創實力并非憑空就會出現的,而是需要不斷真金白銀投入,也是近年來我國各地區越來越重視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的原因所在。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2020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R&D經費投入2.4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

    成都、杭州、西安等城市在R&D經費投入上的增長勢頭十分顯著。2020年度,成都R&D經費551.40億元,增速首超20%,杭州R&D經費578.8億元,西安則突破500億元大關,這三個城市R&D經費的投入強度(與GDP之比)均超過3%。

    R&D經費投入的三大主體——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所占比重分別為76.6%、14.0%和7.7%。

    對于企業而言,科研經費的投入是為了實現經濟效益,科創企業越多,研發投入越多。蘇州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雖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相對較少,但2020年的R&D支出達到760多億元,這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工業體系和高新技術產業較為龐大。

    而對于其他不少城市而言,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的數量與城市的科創投入、實力呈現一定關聯。

    在高校實力上,成都是一個“優等生”。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5月底,各城市普通高等學校數量排名中,成都以58所高等院校位列第八位。以雙一流高校數量來看,成都與武漢、廣州、西安共同位居第四位,均為九所。

    持續的研發經費投入與聚集的高校、研究所,也為成都吸引到不少高質量人才。

    今年5月,智聯招聘發布《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從人才吸引力指數觀察,2021年成都位居第六位,當屬中西部地區最吸引人才的城市。其中碩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應屆生人才流入占比分別為4.2%、4.7%,分別位列全國第四、第二,對高學歷人才和年輕人才保持較高吸引力。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