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18 12:42:28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葉峰
基金經理公開定投劃似乎已經成為一項趨勢,近日有多家公募的基金經理都先后公布了自己的定投計劃。定投產品都是自己管理的基金,金額和周期則不一,有的是每周定投一千或一萬元,有的則是每天定投、持續幾個月。
例如,今天華夏基金“定投團未來:25‘愛我'定投節啟動會”在線上舉行,華夏定投團也隨之正式成團。十余位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作為定投團的團長,不僅投入真金白銀開啟實盤周定投,還將與公眾分享市場觀點、交易機會、投資心得等等。
在一波轟轟烈烈的自購潮后,基金經理們似乎要掀起另一輪定投潮了。
有公募人士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基金經理公開定投計劃,以及此后的一系列動作,本質上是“換個更大陣仗的方式宣傳定投”。不過在他看來,目前市場點位正處在一定的低位,更何況準確擇時有難度,現在開始定投也是個不錯的時機。
多位基金經理公開定投計劃,引發廣泛關注
經過年初轟轟烈烈的自購潮后,近期公募行業又出現了一項新趨勢——基金經理公開自己的定投計劃。
最早開啟這一模式的是華夏基金的基金經理周克平。他從4月14開啟定投計劃,投資的產品是四只他在管的基金,計劃每周一堅持定投一萬元,并且承諾所有定投計劃至少持續到2023年底。
每經記者掐指一算,如果周克平的定投計劃是持續到2023年最后一個禮拜一結束,那么他這一輪定投計劃將投入近90萬元的本金。
華夏基金的另一位基金經理孫蒙也公開了自己的定投計劃,他的方案是每周三定投自己管理的一只指數基金,每次定投1000元。除此之外,華夏基金旗下還有多位基金經理也公開了自己的定投計劃,這里不再一一枚舉。
還有一位引起投資者廣泛關注的基金經理是建信基金的陶燦。5月18日,他公布將啟動一項名為“圓弧計劃”的定投活動,從4月底開始,為期三個月,每天做定投5000元,定投他自己管理的基金產品。
他在介紹這項活動時表示,通過每日定投的方式逐步入場,“不奢求抄到尖尖底,只求抄到圓弧底”。
同樣加入“曬單”行列的還有嘉實基金的基金經理田光遠。4月26日他在平臺上公布了自己的“雙稀”基金定投計劃,顯示將每周定投他管理的稀土和稀有金屬主題ETF共1500元。截至今天(5月25日),他已經投資了5期。
現在是定投的好時機嗎?專業人士這樣說
有意思的是,除了單個基金經理公開自己的定投計劃、每周的定投情況外,還有一些基金公司在定投這件事上設計了更多玩法。
例如,近日在微信理財通、螞蟻基金等平臺上,上線了一個叫做“華夏定投團”的小程序。據頁面介紹,包括周克平、徐猛、孫蒙、鄭澤鴻等在內的12名基金經理將分別擔任主動權益團和被動指數團的“團長”,每周一實盤公開定投。
投資者不僅可以通過頁面看到各個“團長”的操作記錄,還可以一鍵跟投他們的定投計劃,同時“團長”有操作變更時,平臺也會提醒投資者。
更重要的是,上述提到的公布了定投計劃的基金經理,每一期都會按時定投發車并發布,還會撰文闡述自己的市場觀點與操作思路,這樣一來也無形之中拉近了與投資者之間的距離。
從這個角度來說,倒是與此前各個平臺大賣的基金組合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基金組合的投資標的是一籃子基金,而跟著“團長”定投的則是他本人管理的某一只基金產品。對團長們來說,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更加“細水長流”的自購。
其實說到底,基金經理公開定投計劃也好,化身“團長”帶領投資者定投也好,本質上還是大家熟悉的定投。那么當前是不是一個定投的好時機呢?
周克平在今天下午的一場直播中闡述了自己最近開啟定投的原因:“其實我們覺得在經過了市場的幾輪調整之后,現在可能到了一個比較關鍵的拐點時期。”在他看來,經過深度調整,結構性因素會重新代替周期性因素成為股票市場的主導定價因素,要充分珍視這次難得的回調機會。
百嘉基金董事、副總經理王群航則告訴每經記者,現在的基礎市場行情處于低位區域,想絕對抄底不現實,還不如在低位區域布局。“第一,基于股市現在的點位,開始做定投,未嘗不可。第二,跟著基金經理買,也是一種策略。建議:誰買得多,就跟誰。”
他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小竅門:在低位區域,在行情下跌的時候,尤其是當指數的K線形態為光腳陰線或短下影的時候申購,因為“基金的凈值是按照股票的收盤價格計算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