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2 09:35:36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楊夏
■相關公司:電氣風電(SH688660,股價9.69元,市值129億元)
■核心競爭力:中國領先的風電整機制造商與服務商,也是中國最大的海上風電整機制造商與服務商,深耕風力發電設備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以及后市場配套服務
■機構眼中的公司:海上風電龍頭,市場份額領先
■所屬概念:海上風電、清潔能源
從上海市區出發,一路向南至臨港新城,再前往洋山港,一座大橋宛如一條巨龍橫臥于海面之上,一直向深海延伸。這就是“國之重器”東海大橋,它是中國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跨海大橋。
碧波蕩漾的海面上,一排排白色的風機高高聳立,巨大的槳葉緩緩轉動。
它們靜靜地伴在東海大橋一旁,伴著忙碌的車流,迎來送往。這是中國第一個安裝著國內自主研發風機的海上風電場,這一排排“壯麗”的風機,正是中國海上風電領軍者電氣風電的“杰作”。
海上風電項目 圖片來源:受訪企業供圖
6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線上連線專訪了電氣風電董事長繆駿,就電氣風電的發展、公司管理制度改革以及登陸科創板的影響進行了深入交流。
2022年春天的上海是靜默的,疫情侵襲讓人們的生活不得不按下暫停鍵,但這并未停下電氣風電前進的腳步??偛侩m身處上海,電氣風電的業務卻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繆駿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明道:“發展至今,電氣風電已經是一家全國性公司,目前總部設置在上海,但生產基地分布在全國。研發方面,我們分布在西安、杭州、大連等地的研發中心均未受到本輪上海疫情影響。”
此外,公司一直在推進的數字化轉型也降低了疫情帶來的沖擊。“我們一直對整個公司的數字化轉型高度重視,公司內部日常經營的生產管理流程已經全部線上化了,所有的研發也都是在線上或者甚至是在云上進行?,F場的運行維護、安裝項目施工等也都是分布在全國各地,受到疫情的影響相對也比較有限。”
受影響較大的,則是大件物流以及客戶拜訪工作。因此,6月10日,當疫情稍稍緩解之際,電氣風電便召開誓師大會,要追回“逝去的春天”。
繆駿在誓師大會上說,本輪疫情期間,各條線干部員工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居家不停工,在全面復工復產之前已有150余名干部員工主動離滬推進業務。滬外機構也打好“補位戰”,把遠離的客戶拉了回來。下半年,全體干部員工要繼續開足馬力,搶回疫情中逝去的時間。
繆駿也對記者表示:“我們管理層都在帶頭盡快地去拜訪客戶,把關系再恢復起來,把該談的事情盡快談定,該簽的協議和合同要簽下去,該推動落實的事情要盡快推動落實,把逝去的時間搶回來。”
一方面,按照既定經營目標,市場銷售團隊以最快速度恢復滬外客戶拜訪、交流活動,積極對接客戶、滿足客戶需求,開拓市場。公司在采購、制造、物流等多條線則協同并進,根據重點物料到貨情況合理安排生產節拍,全力以赴完成全年既定目標。同時,也高度重視供應商協同復工達產,充分排摸供應商所在地的相關防疫政策,提前做好規劃和預案,主動協調內外部資源,加強供應鏈的應急保障能力。
時間不等人,“把時間搶回來”就是電氣風電下半年要做的??婒E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踐行著。而其本人,就是在遠赴甘肅拜訪客戶之余,線上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海上風電項目 圖片來源:受訪企業供圖
在電氣風電的發展長河中,無論是在研發還是在市場競爭中,公司總在時刻面對挑戰,攻關克難。
電氣風電的前身是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6年,至今已有16年。成立之初,公司的策略是許可證生產,引入德國Dewind的成熟機型以及通過與德國風電整機設計公司Aerodyn長達三年的聯合設計、培訓及軟件合作,公司掌握并建立起了自己獨立的風電機組設計能力。
技術引進,構成了電氣風電最初的技術底蘊。而通過消化吸收,電氣風電很快形成自己的競爭力??婒E介紹:“2008年,公司推出2兆瓦的風機。2010年,我們為東海大橋項目研發了當時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3.6兆瓦。”
“風行有常,適者為王”。電氣風電在摸索風的規律,也在探索符合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的獨特道路。
東海大橋項目是國內同期應用的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彼時,相比國外海上風電已經發展二十余年,國內海上風電項目才剛剛起步。關于東海大橋項目,在繆駿的記憶里有幾件事印象深刻。
作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電氣風電從陸地走向大海。彼時,公司前任總工程師王力雨撲在現場、撲在樣機上,在烈日下連續奮戰一個多月。“我印象特別深,他是戴著太陽鏡的,奮戰一個多月后,他被曬得漆黑。脫掉太陽鏡,眼睛就像熊貓眼。”
海上風電的一大問題是風機的吊裝。當時,國內的安裝船還沒有如今這么先進,安裝的噸位也不夠。為此,電氣風電聯合中交集團、申能集團三航局三方共同進行創新和研發,最終研發出一個獨創性的整體吊裝方案,就是把風機在岸邊基本上組裝好,再整體挪到海上吊裝。
“這個方案是全球領先和獨創的,到目前為止,都是一個很先進的吊裝方案。一方面既滿足了東海大橋特定的海況,另一方面,事實上證明安裝方案效率也非常高。”繆駿說。
由于風機第一次下海,后續調試過程并不順利,也很艱苦。“最開始的時候,員工調試過程都是吃住在海上,睡在塔筒里面,枕著波濤入眠。幾瓶礦泉水、幾塊面包度日。這樣,假如晚上風機出現問題,隨時可以上去調試。”
員工的辛苦調試,給電氣風電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婒E稱:“到目前為止,風機運行很平穩。(東海大橋項目)磨煉了隊伍,積累了經驗。后續很多海上風電項目經驗,就是源自這個項目吃的苦。”
彼時,中國海上風電幾乎是一片空白的局面。為要謀得進一步發展,電氣風電決定把目光投向了世界海上風電先驅——歐洲。
2012年,上海電氣與已經在海上風電領域擁有成熟經驗的西門子成立風電合資公司??婒E表示:“中國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也得益于上海電氣(電氣風電)與西門子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都從中獲益良多。西門子向我們許可了部分產品,合資期間也帶來了國際先進的風電各業務鏈上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得我們在原來自我發展的基礎上,能夠快速對接世界一流的海上風電標準,并將其成功引進國內。”
“海上風電存在很多風險,海上安全作業標準、規范如果靠我們自己摸索,也可以。但是通過與西門子合作,大大縮短了時間,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和付出。”繆駿總結。
經過多年沉淀,電氣風電在海上風電領域站穩腳跟,并逐漸成長為中國“海上風電一哥”。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及彭博新能源財經的歷年統計數據,電氣風電自2015年以來,連續7年蟬聯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量第一。其中,2016年、2021年新增裝機量全球排名第一。
風電市場競爭激烈,電氣風電常常是“踏浪而行”。自2017年、2018年開始,隨著國內行業形勢的變化,產品迭代速度越來越密集,電氣風電也感受到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
“自2008年開始,公司2兆瓦的風機系列賣了接近七八年時間。但從2017年開始,便感覺風電迭代速度加快了。很快就從2兆瓦升級2.5兆瓦,突破3兆瓦。陸上單機容量由最初的1.5兆瓦上升至目前的5兆瓦、6兆瓦甚至7兆瓦。海上單機容量由最初的3.6兆瓦上升至目前的15兆瓦,甚至更高。”
風機大型化,是因為隨著國家補貼的退出,平價上網政策的落地,平價大基地項目、分散式風電項目的需求增加,對提高風能資源利用效率、提升風電項目投資開發運營的整體經濟性、提高土地/海域利用效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速促進了大兆瓦機型的開發。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電氣風電分析判斷,大兆瓦、高可靠性、高經濟效益的風電項目整體解決方案在市場上的認可度高,具備大兆瓦機型產品能力的整機廠商在未來將更具市場競爭力。
為了積極響應市場的快速變化,電氣風電選擇借鑒華為的成功經驗,引進IBM的IPD(產品集成開發流程)體系。
華為強大的研發能力,與IPD體系密不可分。電氣風電同樣選擇了IPD體系,加強了市場端與研發端的銜接,使得產品開發速度、效率和成功率都大大提升。
在2021年年報中,電氣風電提到,產品開發過程中公司除了嚴格執行IEC(國際電工委員會)、GB(國標)等風電行業設計標準以外,還依托IPD(集成產品開發設計)流程體系,在產品關鍵參數論證、產品概要設計、產品詳細設計、車間試驗驗證、樣機現場驗證、小批量驗證等環節均有非常完善的評審、決策體系,從而保障產品安全可靠。
“(引入IPD體系),使電氣風電從一個比較傳統的制造型企業,轉變為一個更加現代意義上,符合市場競爭需要的企業。”繆駿感嘆。
IPD體系為何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呢?它在公司內部組織架構、流程、制度等方面進行了變革,是一場“靈魂的洗禮”。
在繆駿看來,現在的公司研發,已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與市場結合。電氣風電在市場端和研發隊伍之間打造了“中臺”。中臺既聯系了客戶需求,又聯系了技術團隊的研發能力,既是一個外部需求對內部的輸入方,也是內部資源的整合方,同時還是產品綜合策劃部門。“以前研發產品基本由技術發起動議,這個技術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就可以?,F在我們去‘打磨’一款產品,首先討論的是競爭對手的競品情況,未來的發展趨勢等等。”繆駿強調稱。
“此前公司研發,并沒有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F在是兩眼對外看,真正跟市場的需求、客戶的痛點結合起來。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改變。”
除了引入IPD體系,對電氣風電來說,另一大深刻變革在于登陸科創板。
繆駿表示:“從輔導到上市,公司做了很多加強內功的工作。過去,公司強調我們是國有企業?,F在更多是強調向股東負責、向員工負責。”
對于科創板,在繆駿看來,“科創板的設立是中國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驗田,我覺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未來希望更多具有科創屬性的企業能夠登陸科創板,借助科創板發展壯大。期待科創板能夠繼續不斷創新、行穩致遠。”
“風蘊未來,能創無限”,這是電氣風電2020年參加國際風能展的主題,也是其對風電未來的展望。
這是屬于新能源的時代。在雙碳目標發展過程中,很多投資者將目光聚焦于太陽能光伏。事實上,風電也已經開始走向平價上網。
繆駿表示:“目前風電項目是否平價與相應區域的項目造價(含主機)、上網電價、風場利用小時數是密切相關的,在2020年陸上風電國家補貼全面退出后,陸上風電已基本實現平價。2021年海上風電國家補貼全面退出后,目前招標的項目也基本都為平價項目,行業的全面平價預計在‘十四五’中后期實現。”
其實,相比光伏發電,風力發電也有其優勢。“在雙碳目標發展的過程中,風力發電作為新能源的主力之一,相比于光伏發電具有它獨特的優勢,能量密度更高,發電小時數更長,生命周期也可以達到20-25年。目前來看,在新型能源互聯網下,如果能夠充分地將風資源進行開發,風力發電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主力能源之一。”
繆駿介紹,公司作為國內海上風電龍頭,已經在大型風機的研發設計與產業化落地上具備領先的技術積累,包括長柔葉片、TRB主軸承、高扭矩密度的驅動鏈、高電壓等級變流器、分段式塔筒、數字化控制等。同時公司加速陸上6MW以上、海上12MW以上的半直驅平臺化系列機組的開發并積極部署海上15MW級以上產品預研。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研發投入合計9.25億元,較2020年增長65.26%。
此外,繆駿提到,為了更好地實現雙碳目標,可以加快海上風電向深遠海的進發。廣闊無垠的大海,充滿著無限的可能。
“深遠海海域非常的廣闊,因為它不受限或者說受限的條件更少,機組的容量可以做得更大,歐洲和中國都在積極地發展漂浮式風機,也是為未來深遠海的發展所做的準備。”繆駿說。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14003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1400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