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7 21:26:27
每經編輯 盧祥勇
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日益引發關注。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接連發布糧食出口禁止令。產糧大國烏克蘭警告,其糧食產量今年恐大幅下降50%。今年5月,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隨著食品價格持續上漲,全球范圍內人們對能否以合理價格購買食品的擔憂已經達到頂峰。
與糧食安全問題一同引發關注的,還有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近況。近日,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農田私人所有者,但他大量購買農田的動機近期遭到多方質疑。
為了肉價?
提起比爾·蓋茨,普通大眾腦海中首先蹦出的關鍵詞或許是“世界首富”“微軟”“慈善家”等,但殊不知,如今已經從“世界首富”退位的他,正在通過購入一宗宗農地,坐穩美國最大“農地主”的“寶座”。
26日,據央視財經援引外媒報道稱,比爾·蓋茨旗下的紅河信托基金公司目前在全美擁有近11萬公頃的土地,其中近九成為農田,分布在19個不同的州。與此同時,近年來,比爾·蓋茨一直在推動“人造肉”產業的發展,投資了多家人造肉公司,他還曾在去年公開表示,為應對氣候變化,所有發達國家的公民應該食用100%合成牛肉。
針對比爾·蓋茨在美國大舉購買農田,同時又告訴美國人不要吃肉一事,美國南達科他州國會議員達斯迪·約翰遜希望比爾·蓋茨可以對此作出解釋,包括購買這些農田有何計劃。約翰遜認為,比爾·蓋茨此舉目的是人為地抬高肉類的價格,使其高得令人望而卻步,從而迫使人們在不久的將來食用人造肉。
美國一家氣候科學新聞網站日前推測,比爾·蓋茨收購的農田將大部分用于種植轉基因玉米和大豆作物,而這些作物正是人造肉等合成食品的基礎原料。另外,這些土地還可能會被用來種植生產生物燃料所需的作物。?
一邊買進農田,另一邊,比爾·蓋茨也在大手筆捐贈。7月13日,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宣布,計劃到2026年將年度贈款支出提高到90億美元,較新冠疫情之前提升50%。
蓋茨基金會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決定旨在幫助應對不斷加劇的多重全球危機,包括仍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過去20年在消除可預防疾病、改善教育、實現性別平等和減貧等領域取得的進展陷入停滯或倒退。
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13日通過個人社交媒體賬號宣布向基金會捐資200億美元,知名投資人沃倫·巴菲特6月宣布向基金會捐資31億美元。這兩筆捐資將使基金會的總資金達到約700億美元。
莫小瞧農地的收益
雖然比爾·蓋茨目前穩居“美國最大農地所有者”的地位,但根據《土地報告100強》,他所擁有的土地面積,在美國僅排名49位。美國最大的土地擁有者實為被稱作“美國有線電視教父”的億萬富翁約翰·馬龍,他在全美擁有220萬英畝土地。
此外,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也擁有42萬英畝土地,除了耕地,貝索斯還有大量森林和未開墾的土地。
富豪們大筆錢投入農地,或許與美國農地收益有關。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473494
首先是直接種植作物所得,在全球通貨膨脹、食品價格飆漲的今天,直接收益較為可觀。其次是如果不想自己耕種,可將土地租賃出去。目前美國三分之一的農地為大投資者所有,有39%的農地地主自己是不種地的,可見租賃非常主流。
最為重要的是,美國對農業實行“高補貼”策略,通過對政策的研究及嵌套,農地可以從政府那里輕松“變現”,以2020年為例,這年美國政府向農民提供的補貼超過465億美元,占到整個農業1196億美元凈收入的40%。
因此,投資美國農業用地具備“高回報,低風險”屬性。有數據顯示,自1972年以來,美國農地(NCREIF農地指數)的年化回報率約為10%,而美國房地產(美國房地產投資信托指數)僅為9%;標普500指數約為7%,黃金約為5%。
編輯|盧祥勇?杜恒峰 蓋源源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央視財經、央視新聞、齊魯晚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