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8 19:40:55
7月27日,成都市委工作會議舉行,對下半年進行了具體安排。會議指出,要以省會城市的擔當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全力沖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每經記者 吳林靜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片)
今年以來,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遠超去年,眼下,成都也正身處新一輪疫情防控之中。
7月22日,成都曬出上半年成績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65.55億元,同比增長3.0%。結合成都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年初為全年GDP增速定下“7%左右”的發展目標,接下來的挑戰與機遇并存。
未來如何布局發展?7月27日,成都市委工作會議舉行,對下半年進行了具體安排。會議指出,要以省會城市的擔當拼經濟搞建設抓發展,全力沖刺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為了提振信心、助企紓困,成都上半年出臺“助企30條”“穩增長40條”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同時,以產業圖譜為引領,聚焦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實施強鏈補鏈穩鏈靶向招商,一批重大項目招引也取得突破。
上半年,成都雖然經歷了兩輪疫情沖擊,整體來看還是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階段性的“來之不易的成績”。
從全國來看,成都上半年經濟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從四川省來看,成都增速從今年一季度落后的態勢到上半年整體實現反超0.2個百分點的水平;在已公布半年報的21個GDP萬億城市中增速與深圳并列第六,在國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三。
具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成都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07.82億元、3213.31億元、6544.42億元,分別增長4.7%、3.8%、2.5%。
“三駕馬車”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0%;社消零總額4560.5億元,進出口總額4034.6億元。
“上半年,成都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發揮‘雙機場’‘雙通道’作用,強化重大項目牽引帶動,全力促進投資擴量、消費復蘇、外貿增長。”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稱,具體而言,上半年成都投資運行趨穩、消費逐步回升、外貿持續增長。
還有一些細節數據也能反映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韌性與潛力。比如,新登記市場主體32.03萬戶,城鎮新增就業14.5萬人,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078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新增4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扣除留抵退稅后同口徑增長5.4%,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了5.8%和6.8%,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高于時序進度11.0個百分點……這些積極的指標都為下半年乃至全年工作的完成奠定了基礎與信心。
如今,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和《行動計劃》、“三個做優做強”重點片區和項目集群、產業建圈強鏈、“四大結構”優化調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等已經謀定的方向,下半年的關鍵在落實,“加壓奮進,跳起摸高”。
雖然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在上升,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成都判斷,隨著宏觀政策效應進一步釋放,新一輪穩增長政策持續出臺,下半年經濟有望繼續回升,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經濟復蘇在疫情后也會迎來重要的窗口期、機遇期,為經濟穩定增長打開空間。
“我們要順勢而為,抓住利用好各類重大的機遇和政策利好,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潛力。”針對下半年經濟社會發展,成都提出,堅定信心、決心把拼經濟擺在最突出的位置,持續鞏固經濟恢復基礎,“確保一季好于一季,下半年要好于上半年”。
會議上提到四個“全力以赴”,包括保主體、穩就業,擴需求、優供給,強產業、提質效,辦實事、惠民生。錨定既定目標,把“拼經濟”擺在最突出位置,持續鞏固經濟恢復基礎,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促發展,交出合格答卷。
成都提到,將打通政策堵點,健全“制定出臺-協調落實-終端檢驗-優化提升”政策落實閉環機制,發揮政策最大效用,全面激發市場主體動力活力。
成都還將動態充實項目集群清單,推動條件成熟的項目納入國家、省的項目“盤子”,獲得更多生產要素資源配置傾斜,形成支撐性、引領性、示范性項目滾動發展的火熱局面。
打造戰略科技力量、大力培育高精尖特企業、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強化區域科技創新合作、優化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等多個方面“多管齊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推動重點項目大干快上方面,成都將梳理項目落地開工的疑難雜癥,著力解決“簽得快落得慢、簽得多落得少,簽得大落得小”的問題,推進項目實實在在地落地,力爭提前竣工投產。
同時,成都還將圍繞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豐富供給、激活需求,打造新場景促回升拼消費。深挖潛力促消費,多措并舉推動消費回補、消費力釋放;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廣拓市場穩出口,推動建設高品質生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