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8-11 21:46:19
每經記者 孫磊 每經編輯 程鵬 裴健如 蓋源源
今日,一起車禍視頻迅速在微博上引起熱議。
有微博博主(@填鴨式教育受害者)上傳了一段小鵬P7高架追尾事故的視頻。視頻內容顯示,寧波一位小鵬P7車主在高架行駛過程中與前方檢查車輛故障的人員和故障車輛發生碰撞,事故導致一人死亡,被撞車輛的尾部已經被嚴重撕裂,小鵬P7的車頭也發生變形。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填鴨式教育受害者)
視頻內容顯示,在寧波某高架橋路段,一輛拋錨的故障車停在最左側車道,車主疑似正在后備廂處進行作業,而后一輛小鵬P7快 速駛來,在沒有減速的情況下徑直撞上故障車,站在車尾的人直接被拋向空中然后重重落下。
值得注意的是,視頻當中小鵬P7的剎車燈從撞擊開始到車輛完全停下都沒有點亮。
8月11日,小鵬汽車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核實,8月10日下午,寧波一車主駕駛車輛與前方檢查車輛故障人員發生碰撞,發生人員傷亡。我們為本次事故中不幸離世的遇難者感到悲痛和惋惜。目前交警部門已經立案處理,門店已第一時間已前往現場協助處理。我們將全力配合相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持續跟進后續結果,并協助客戶處理后續相關事宜。”
據@九派新聞,負責該路段的奉化交警大隊事故處理中隊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該事故正進行初步調查。該名工作人員表示,“昨天發生事故后,我們就把他(肇事車主)傳喚過來做筆錄了。” 至于事故是否為網傳的LCC輔助功能造成,其說暫時不能確認。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網傳信息顯示,該小鵬P7車主在高架橋上開啟了LCC(車道居中輔助)功能,時速符合高架限速要求的80km/h。該小鵬P7車主稱, 他在行駛中突遇道路前方車輛故障拋錨,車主站在故障車輛后,但輔助駕駛功能“沒識別到”,也“沒有預警”,他“又剛好分神”,導致其駕駛的車輛撞上前車及前車車主。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董天意 攝(資料圖)
公開資料顯示,小鵬汽車的輔助駕駛XPILOT包括車道居中輔助(LCC)、自適應巡航(ACC)和自動變道輔助(ALC)功能等功能。其中,LCC主要通過擋風玻璃上的攝像頭對路上車道線進行檢測,輔助控制方向盤,使車輛保持在兩條車道線中間行駛。
在小鵬汽車車主首次使用輔助駕駛系統時,小鵬汽車的操作界面有一個強制的考試答題環節,其中就對ACC+LCC系統的無法識別的使用場景進行標注。其中,對于低速或靜止的工程車/清掃車;橫停的事故車;擁堵或等紅燈的車輛;大石塊;三腳架;凸出的隔離帶或者水泥墩等,小鵬汽車ACC+LCC系統均不能識別,需要車主立即接管車輛。
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想曾表示:“目前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組合像青蛙的眼睛,對于動態物體判斷還好,對于非標準的靜態物體幾乎無能。視覺在這個層面的進展幾乎停滯,哪怕是動態,車輛以外的識別率也低于80%,千萬別真當自動駕駛來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月,也有一輛小鵬P7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故。彼時,小鵬汽車車主鄧先生發布視頻 維權 稱,在國道上開啟輔助駕駛系統行駛十幾公里后,前方道路出現一輛側翻車輛,自己駕駛的小鵬P7沒有任何報警和減速,徑直撞了上去。在發現異常后車主緊急踩剎車,但汽車沒有任何反應。車主提供的行車記錄儀顯示,車輛撞擊前加速度數值有上升現象。
針對該起事故,小鵬汽車方面回應稱:“經查,3月13日,車主鄧先生駕駛小鵬P7于當地高速路段與前方橫停的側翻車輛發生碰撞,事故未導致人傷。事故發生后,通過后臺碰撞監測,我司客服人員一時間致電客戶詢問情況,并給予協助指引。初步判斷為車主在使ACC+LCC(自適應定速巡航&車道居中保持功能)過程中,沒有保持對車輛前方環境的觀察并及時接管車輛所致。經當地交警部門調查判定后,結論亦符合上述情況。”
“在此,我們需要再次提醒廣大駕駛員,使用輔助駕駛系統過程中,需保持對車輛周圍環境觀察,遵循用戶手冊中相關功能的使用指引,確保行駛安全。”小鵬汽車方面表示。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裴健如 攝(資料圖)
近年來,智能汽車的智駕功能快速迭代,但仍未達到完全自動駕駛階段,仍需要駕駛員事實觀察周圍環境,并隨時接管車輛。在此過程中,有車企曾因對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的宣傳有誤導性而受到指責。
有觀點稱,當前智能汽車的輔助駕駛功能尚未成熟,車主駕車時不能心存僥幸,應時刻關注路況。而對車企而言,其不僅要避免輔助駕駛功能宣傳的誤導性,還應在輔助駕駛功能上加強技術攻關,保證車輛和人員的安全。
記者| 孫磊
編輯| 程鵬 裴健如 蓋源源 杜恒峰
校對| 盧祥勇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40024786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