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02 23:34:49
◎一方面,北交所投資者更應著眼于中長期的價值投資,享受企業成長紅利;另一方面,在北交所進一步建立健全制度體系的過程中,也將釋放發展紅利與制度紅利,諸如推出北證指數以及相應ETF產品、融資融券落地等,投資機會亦蘊含其中。
每經記者 楊煜 每經編輯 董興生
2022年9月2日,是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宣布設立一周年的日子。一年來,北交所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達110家,公開發行累計融資超235億元。合格投資者數量已經超過513萬戶,是宣布設立前的近3倍。不過,作為新興市場,北交所仍存在市場流動性功能發揮不足、市場產品品種較為單一等情形。對此,北交所方面表示,將持續推進交易機制創新,預計流動性水平將穩步提升。
就在北交所宣布設立一周年之際,北交所同時推出兩大創新舉措,發布首只指數“北證50成份指數”編制方案,同時就融資融券交易細則公開征求意見。
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如何抓住新的機遇?9月2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中關村國睿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會會長程鳳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北交所投資者更應著眼于中長期的價值投資,享受企業成長紅利;另一方面,在北交所進一步建立健全制度體系的過程中,也將釋放發展紅利與制度紅利,諸如推出北證指數以及相應ETF產品、融資融券落地等,投資機會亦蘊含其中。
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圖
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也是穩增長、穩就業、穩民生的重要力量。但是,民營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客觀上相對較弱,在內外部復雜環境和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下更容易受到沖擊,迫切需要金融支持。
2021年9月2日,北交所宣布設立,其致力于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一年來,北交所平穩運行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2年9月2日,北交所上市公司達110家,其中,中小企業占比77%,民營企業占比90%,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企業等占比超八成。
北交所方面表示,部分公司用資本市場融資突破關鍵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替代,在穩鏈補鏈強鏈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一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公開發行累計融資超235億元,平均每家2.1億元,有效助力企業提高技術、提升核心競爭力,支持企業持續創新發展。
在融資機制方面,北交所針對中小企業提供了按需、靈活的融資機制。除公開發行外,上市公司在新三板掛牌階段平均進行2次定向發行融資,單次融資5000萬元左右,上市后已有5家啟動再融資,形成按需、小額、多次的接續融資機制,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緩解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現金流壓力。
此外,在交易制度方面,北交所提供競價交易、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多種交易方式,契合中小市值股票特點需求。同時,貼合中小企業實際,平衡企業融資需求和規范成本。
北交所方面表示,下一步,將聚焦“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的總目標,持續深化改革創新,推動市場盡快實現規模積累,完善市場融資交易功能,健全市場產品體系,繼續發揮好“主陣地”輻射帶動作用,為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另一方面,作為新興市場,北交所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在程鳳朝看來,北交所尚處于市場建設初期,市場流動性功能發揮仍有不足、市場產品品種比較單一、市場生態比較脆弱、市場品牌效應尚未充分形成。
“從交易所建設一般規律來看,規模積累、功能完善、生態優化有一個逐步的過程。還需要各方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動市場高質量發展。”程鳳朝表示。
流動性方面,據北交所介紹,開市滿月后,北交所小市值公司以自由流通市值計算的換手率中位數為1.11%,雖然低于科創板小市值公司0.51個百分點,但仍然高于港股同規模公司0.98個百分點,總體上符合中小市值股票成交特征。整體看,北交所開市以來(截至8月25日)日均成交10.29億元,較此前的精選層階段提高167.17%。
北交所方面表示,隨著上市公司數量進一步增加、結構進一步豐富,市場深度將進一步增加,優質上市公司集聚也將帶動更多資金參與,進一步激活市場交易。另一方面,北交所還將研究降低交易成本,持續推進交易機制創新,豐富產品供給,滿足投資者多元化交易需求,促進提升定價效率。
據北交所官網,就在北交所宣布設立一周年之際,北交所同時推出兩大創新措施。一是聯合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制定發布北證50成份指數編制方案。該指數是北交所首只寬基指數,按照市值規模和流動性選取排名靠前的50只證券。二是就融資融券交易細則公開征求意見。
圖片來源:官網截圖
此外,程鳳朝認為,資本市場最大的特點是股份充分流動,每個投資者的持股比例相對比較低,企業的市場價值由投資者根據企業未來現金流的實現程度來判斷,由市場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而實控人持股比例比較高,公司治理缺少硬約束,容易造成一個人、一個組織說了算。“因此,北交所設立之初,就應鼓勵上市公司的股票充分流動,降低實控人控股比例,讓市場決定公司的生死存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