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帶巨資進組”、大手筆拿地!地鐵公司們都來房地產搞副業了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16 18:46:45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地鐵公司來說,開發房地產項目具備天然優勢,起碼掌握了地鐵開發時間進程和線路優勢,可以說是“穩賺不賠”的業務。

          ◎而對地方政府來說,也是愿意地鐵公司去布局一些其他業務的,地鐵的開發和運營對資金需求較大,如果光靠乘客車資和政府補貼,并非長久有效的方式。讓地鐵公司通過自己的經營賺錢,多數城市的地方政府也是支持的。

          每經記者 陳榮浩    每經編輯 陳夢妤    

          地鐵公司正成為房地產行業的重要參與者。

          克而瑞統計的1-8月新增貨值榜單上,廣州地鐵以698.2億元新增貨值位居第8,超過了龍湖集團和中國金茂;深圳地鐵以173.1億元新增貨值位居第35。

          ?事實上,近兩年的土拍中,時常可以看到地鐵公司的身影。

          在今年5月廣州首輪集中供地中,廣州地鐵斥資165億元拿下4宗地塊;在去年11月深圳第三批集中供地共推出11宗地塊,深圳地鐵以178.51億元總價拿下其中5宗。

          而昨日(9月15日)剛剛結束的杭州第三批集中供地中,杭州地鐵底價拿下2宗地塊,耗資40余億元。

          放眼全國,地鐵公司進軍房地產并非新鮮事。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深圳地鐵、廣州地鐵、杭州地鐵、青島地鐵、武漢地鐵、南寧軌道交通、昆明軌道交通等在內,超10個城市的地鐵公司均有房地產業務布局。

          地鐵公司看上房產生意

          目前房地產業務在營收表現上呈現出較大規模的地鐵公司,主要是深圳地鐵和廣州地鐵兩家。

          而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兩家企業本身就與龍頭房企有著密切交集。

          比如,深圳地鐵是萬科A的最大股東,持有32.43億股股份,占萬科總股本的27.91%;廣州地鐵則是越秀地產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19.9%。

          除了對房企在財務上的投資外,像深圳地鐵、廣州地鐵這樣的公司,在各自的大本營,都已是實力不可小覷的品牌房企。

          以深圳地鐵為例,今年6月,深圳地鐵以1.3億元拿下后海T107-0097宗地塊;在去年第三輪集中供地中,豪擲約179億元拿下5宗地塊。

          廣州地鐵也如此。在今年5月的廣州首輪集中供地中,廣州地鐵以總價165億元,拿下海珠赤沙車輛段地塊、海珠石榴崗南側臺涌地塊、白云廣海路地塊以及白云東平地鐵站綜合開發地塊。

          另從啟信寶信息看,杭州地鐵2018年起陸續成立了多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在昨日(9月15日)剛剛結束的杭州第三批集中供地中,杭州地鐵底價拿下2宗地塊,耗資40余億元。

          對于地鐵公司布局地產行業,在業內看來,地鐵集團在駕馭難度較高的TOD模式項目時更具備資金優勢,此外地鐵公司對地鐵的開發時間表和線路也更為熟悉,在布局房地產上具有先天優勢。

          9月15日下午,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大部分地鐵公司在地鐵運營上的盈利是負值,如何盈利是他們普遍面臨的重大問題,這也是很多地鐵公司開始尋找‘副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陳霄認為,地鐵公司在布局房地產業務上具備先天優勢。在當前社會,人們對地鐵交通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地鐵不僅能給人們出行帶來巨大便利,還能對房地產市場產生重要的拉動作用,房地產項目集中于地鐵沿線,地鐵也為房地產增值。

          房產創收回哺主業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8月末,中國內地共有51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而從媒體統計的2021年24個城市地鐵公司的營收利潤情況來看,在不計算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僅5家地鐵公司實現了正收益,分別為深圳地鐵、武漢地鐵、南昌軌道交通、濟南軌道交通和廣州地鐵。

          對多數地鐵公司而言,通過進軍地產綜合開發,然后用這筆收入去補貼地鐵運營收入,不失為一個緩沖業績的好辦法。

          陳霄向記者表示,“用房地產收入補貼地鐵運營的模式,在很多城市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廣州地鐵、深圳地鐵等,均通過布局房地產實現了良好的營收,對其他城市也能起到借鑒作用。”

          在陳霄看來,地鐵公司本身的國資背景,加上雄厚的資金實力,再加上地鐵公司拿地后利用地鐵交通吸引大量商業入駐,有助于提升地塊附加值,進而增加利潤。近年來TOD模式的興起更是為地鐵集團帶來新的方向,相較于普通項目,TOD模式開發難度更高,而地鐵公司在這方面經驗豐富,開發更具優勢。

          事實上,“軌道+物業”的TOD模式,在我國香港也已發展多年,早在1910年即開辟首條商業收費線路的港鐵,吸金能力一直令諸多同行羨慕,而內地也有越來越多地鐵公司開始效仿TOD發展模式,布局房地產業務。

          從財報表現來看,確實有不少地鐵公司依托房地產業務,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其中深圳地鐵是最典型的案例,2021年,深圳地鐵實現營業收入163.97億元,利潤總額29.66億元,其中站城一體化開發(TOD)收入達95.71億元,占全年營業收入的58.67%。

          還有南寧、寧波、青島等城市。南寧軌道交通去年商品銷售收入達22.58億元,占其總營收比例近7成。寧波軌道交通商品房銷售額為22.65億元,占其總營收的69.74%。青島地鐵房地產開發收入16.25億元,占總營收的45.53%。

          9月15日下午,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通過微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對部分大城市來說,通過地鐵公司布局房地產,然后通過房地產收入來補貼運地鐵運營收入,整體來說還是行得通的,但部分客運量較小的中小城市,就比較難說了。”

          嚴躍進提到,對地鐵公司來說,開發房地產項目具備天然優勢,起碼掌握了地鐵開發時間進程和線路優勢,可以說是“穩賺不賠”的業務。而對地方政府來說,也是愿意地鐵公司去布局一些其他業務的,地鐵的開發和運營對資金需求較大,如果光靠乘客車資和政府補貼,并非長久有效的方式。讓地鐵公司通過自己的經營賺錢,多數城市的地方政府也是支持的。

          封面圖片來源: 攝圖網-50062291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本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免费国产精品自产拍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91 | 午夜一级国产经典欧美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