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強規劃引導、推部省合作、促產業轉移……十年來我國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交出亮眼成績單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3 23:50:13

          ◎“十三五”以來工信部先后與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簽訂部省合作協議,圍繞國家戰略方向和區域發展定位,指導各地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鏈。

          ◎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組織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依托先進制造業集群優化產業發展生態,支持各地“抓集群、促增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對區域整體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9月2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主題是“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促進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綜合考慮能源資源、環境容量、市場空間等因素,結合各地主體功能和發展定位,系統推進東部地區產業高端化發展、中部地區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西部地區提升特色優勢產業、東北地區重塑產業競爭優勢,產業梯度轉移有序開展,要素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高,區域比較優勢有效發揮,分工協作不斷深化,生產力布局持續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推動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調整優化生產力布局等方面,開展了哪些重點工作?針對這一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向工信部提問。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王偉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認真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堅持市場化原則,因地制宜推進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

          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工信部 

          制造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能夠加快地區工業化進程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長江、黃河橫貫東西,秦嶺、淮河分異南北,各地區基礎條件差別之大世所少有,統籌區域發展是“國之大者”。

          中西部地區包括18個省份,國土面積和人口分別占全國的82%、53%,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室主任葉振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制造業的區域協調發展有利于優化全國生產力布局,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也有利于形成區域互動的產業分工體系,能夠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創造有利的條件。

          制造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能夠加快地區工業化進程,形成內生發展動力。葉振宇說。

          事實上,“十四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優化區域產業鏈布局,引導產業鏈關鍵環節留在國內,強化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建設。

          “承接產業轉移是優化生產力布局、壯大區域經濟規模的有效途徑。”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楊正華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重慶以加工貿易大規模轉移機遇為契機,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著力打造“芯屏器核網”產業體系,截至2021年底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軟件+硬件”營業收入已近萬億元,成為重要支柱產業。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朱鳴在發布會上表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堅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攻方向,制造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先進制造業大省地位更加鞏固。

          “河南省積極承接制造業轉移,產業體系更趨優化。”朱鳴介紹,連續舉辦6屆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區域合作不斷深化,十年來,全省實際到位省外資金2.48萬億元,落地建成項目近5000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全面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達到24.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57%。

          長城汽車重慶永川工廠智能化生產車間作業現場 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共創建445家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王偉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詳細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工信部在推動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調整優化生產力布局等方面開展的重點工作。

          具體而言,首先是強化規劃和政策引導。制定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方案,研究制定支持京津冀產業升級轉移、長三角制造業協同發展、上海高端制造業增長極建設等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文件。

          同時,“深入推進部省合作。”王偉介紹,“十三五”以來工信部先后與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簽訂部省合作協議,圍繞國家戰略方向和區域發展定位,指導各地打造特色優勢產業鏈。幫助定點幫扶和對口支援地區編制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大力培育發展縣域經濟和鄉村產業。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帶動鄉村特色產品發展。

          在推動重點區域產業集群化發展方面,“工信部持續推進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引導和支持重點產業集聚區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效益,截至目前共創建十批445家示范基地。”王偉說,自2017年起,每年組織開展示范基地發展質量評價,引導示范基地對標先進,加快實現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組織開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競賽,依托先進制造業集群優化產業發展生態,支持各地“抓集群、促增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談及推動重點區域產業集群化發展對于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的意義,賽迪研究院規劃所區域發展研究室主任侯彥全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書面采訪時表示,推動重點區域產業集群化發展,加快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一方面可以激發地方資源稟賦優勢,不斷促進產業、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在一定區域空間內的高度集聚,實現規模經濟和集聚經濟,極大提升區域生產效率,進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可以憑借集群內跨區域發展和集群間的鏈接互動形成的集群網絡,有效推動大中城市和小城鎮在產業鏈上的分工協作,實現集群與城市(城市群)互動共生,進而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暢通產業鏈國內大循環。”侯彥全說。

          明確制造業“轉什么”“誰承接”“如何承接” 

          除了強化規劃和政策引導、推動重點區域產業集群化發展,工信部還著力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

          王偉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介紹,工信部制定實施重點行業布局方案,引導石化、船舶、航空等重點產業優化布局。按照“主體集中、區域集聚”的原則,有序引導和規范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發展秩序。

          與此同時,統籌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引導各地差異化協同發展。推動中國軟件名城、軟件名園建設,支持創建6個工業互聯網示范區,4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8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積極引導數字經濟產業集聚發展。

          在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方面,則“先后制定2012年和2018年兩版產業轉移指導目錄,在河南、江西、新疆、貴州等中西部地區累計舉辦20余次產業合作對接活動,引導地區間產業有序轉移合作。”

          王偉提到,2021年底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制造業“轉什么”“誰承接”“如何承接”。“同時,我部分別與寧夏、廣西共同舉辦產業合作論壇,促進東中西部地區產業合作。”

          在諸多舉措之下,我國制造業區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制造業區域發展更加協調。

          東部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帶動作用不斷增強。王偉說,“2021年,東部地區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30.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1個百分點,是我國智能制造發展高地,58%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53%的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工廠位于東部地區。”

          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作用更加凸顯。通過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和加快培育新興產業,中部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中部六省份聚焦工程機械、智能語音、光電子信息、新材料等領域,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國內領先水平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西部地區工業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12-2021年,西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6.7%,是四大板塊中增速最快的,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17.84%上升為19.21%,發展差距逐步縮小。”王偉說。

          東北地區產業升級取得新進展。2021年東北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較2016年增加了近萬家,遼寧工業戰略性新興企業數量比2017年增長一倍。“大型電站成套機組、大型壓力容器、跨音速風洞主壓縮機等大國重器不斷涌現。”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 王偉 圖片來源:工信部

          需下更大力氣推動解決制造業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盡管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王偉坦言,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制造業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需要下更大力氣推動解決。

          為解決這一問題,還可以從何處發力?

          對此,侯彥全認為:“推動區域制造業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堅持集聚、梯度、聯動的原則,不斷拓展制造業發展新空間,構建形成區域聯動、協調發展、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

          為此,他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首先在頂層設計上,建議相關部門完善相關政策,統籌我國制造業區域布局,做好分區指導、分類施策。

          其次,在空間戰略上,建議優化完善極點支撐、軸帶輻射、板塊聯動的主體架構,構建形成“點—線—面”結合的多層次區域發展戰略體系。

          再次,在發展格局上,建議以“集聚—協調—綠色”為原則,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以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為紐帶,著力發展園區經濟、縣域經濟,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向集群發展的全面提升,培育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

          最后,在治理機制上,建立健全區域產業鏈布局的利益分享機制,鼓勵多主體共同參與區域治理,持續增強區域協調發展的上下聯動性。

          葉振宇也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引導一般性制造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同時促進東部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二是鼓勵建設跨區域產業合作園區,在產業轉移的利益分配方面要有體制機制突破。

          三是優化中西部地區營商環境,要為產業轉移創造較好的承接條件。

          在回應每經記者提問時,王偉明確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結合新形勢新要求,不斷完善各項落實舉措,推動制造業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成效,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展現更大作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工信部 制造業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噜噜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精品79国产精品 | 一本热久久sm色国产 | 亚洲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色婷婷国产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