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5 21:56:32
每經記者 付克友
每經品牌價值研究院 付克友
在羅永浩“離開”83天后,“交個朋友”突然交上了新朋友,傍上老牌上市公司世紀???,簽訂了為期5年的獨家合作協議。
而相映成趣的是,9月20日,離開直播間109天的李佳琦卻復播了。首場直播中,GMV(商品交易總額)超過1.3億元,3場直播累計觀看量1.56億,再次展示了他個人品牌的強大影響力和號召力。
當初羅永浩的離開,讓人們看到一個頭部主播的“個人品牌階段”在落幕;李佳琦復播的火爆,又讓人眼前一亮,似乎從前“超級主播”的盛況又回來了。
的確,作為平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播帶貨產業的盛況在持續,甚至更加火爆,但不可逆轉的趨勢是:它已經告別個人品牌的上半場,而進入機構品牌或企業品牌的下半場。
個人品牌不能承受之重
視頻平臺的興起,帶動了直播帶貨行業。在這個新興的業態上,主播們通過視頻節目吸引粉絲、打造個人品牌,也憑借個人品牌進行直播帶貨。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擁有千萬粉絲和巨大流量的“超級主播”們。按照羅永浩的說法,直播電商有“四大天王”:“淘寶的薇婭李佳琦”“快手的辛巴”和他自己。
視頻平臺與“超級主播”是共生共榮、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主播們需要視頻平臺,沒有平臺、沒有賬號,就沒有粉絲,主播再怎么“超級”也一文不值;另一方面,平臺也需要“超級主播”,要靠他們帶來關注,帶來流量,帶來生意。粉絲選定了主播,也就選擇了平臺。
然而,這種超級主播的“個人品牌”是把雙刃劍,存在巨大的風險。甚至咖位越大,風險就越高。因為“超級主播”無可替代,一榮俱榮,也一損俱損。
在很大程度上,超級主播們的“個人品牌階段”也是直播帶貨的草莽階段。隨著平臺經濟進一步發展,特別是2020年以來,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了超過20部法規章程,規范行業各參與主體的權責邊界,引導產業有序發展,直播帶貨行業太依賴于個人品牌的風險也就暴露出來了。
先是2021年“帶貨女王”薇婭被查處偷稅漏稅6億多元,淘寶直播被封號;2022年6月,李佳琦因故停播;辛巴也困于“糖水燕窩”等事件,麻煩纏身,一度被封號……萬千寵愛集于一身,千萬風險也都系于一人——這是超級主播“個人品牌”不能承受之重。
羅永浩的離開,正是因為他看到了“個人品牌”的巨大風險。作為品牌營銷的高手,他在直播帶貨中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但也仍然免不了翻車。他承認,自己帶著“理想主義者”的光環,個人品牌在創業早期有熱啟動的幫助,能產生一定的力量和優勢;但是他也清醒地認識到,“很少有本來具備公眾影響力的個人,能靠著這種個人影響力把企業做得很大”。最終做成優秀企業,還是靠作為企業家的綜合能力。也就是說,個人品牌再怎么強大,也不是萬能的,甚至在創業過程中,個人品牌越強大越是危險,因為個人品牌垮了,企業也就沒救了。
所以,盡管李佳琦復播依然表現亮眼,也很難回到從前那個“李佳琦”了。至于其他個體賬號的流量主播,你方唱罷我登臺,各領風騷三五天,也不過是“老虎不在山,猴子稱霸王”罷了。
想想,2021年“雙11”李佳琦和薇婭二人創下百億元銷售額,碾壓4000家上市公司全年營收,這樣壟斷直播電商半壁江山的盛況可能一去不復返了。
機構或企業品牌是方向
超級主播們隨著直播業務的發展,自身也產生了擺脫“個人品牌”的需求,逐漸成立了自己的機構,甚至自己的企業。這也帶來了個人品牌和機構品牌、企業品牌之間的沖突。
羅永浩說過的一段話發人深省。他說,創業時應該到處去找跟自己一樣強,甚至比自己還強的人一起做事,而不是很容易地招一堆小兄弟一起干,因為這樣很容易讓自己的能力成為企業發展的天花板。他就自認為醒悟得太晚。
如果一直靠個人品牌單打獨斗,那么業務如何發展壯大?如果個人品牌一直奪目耀眼,那么機構品牌和企業品牌如何塑造?解決之道,必然是個人品牌向機構品牌和企業品牌轉化。
羅永浩的離開就是給機構品牌讓路。很長時間里,“交個朋友”直播間靈魂人物都是羅永浩,前期的成功靠的還是羅永浩的個人品牌。據媒體報道,目前“交個朋友”人員規模已達1400余人,1個直播間變成14個,如果再繼續靠羅永浩的個人品牌來支撐,顯然不現實。其與世紀??茽渴郑环矫孀尮镜暮罄m發展獲得充沛的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意義則在于讓公司治理結構更完善,更好地塑造機構品牌或企業品牌。只有羅永浩離開之后,“交個朋友”還能繼續保持業務增長,才能證明機構品牌和企業品牌的塑造是成功的。
后來入場而東山再起的東方甄選,其實直接采取的就是這種品牌塑造模式。盡管董宇輝是風頭無雙的個人明星主播,但是他的個人品牌終歸只是“東方甄選”的機構品牌的一部分。東方甄選對外傳遞的是“最有文化直播間”這樣一個品牌形象。
其他的超級主播,其實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這種轉型。比如,李佳琦早在2019年就引進高學歷人才,組建高專業素養的團隊。耐人尋味的是,這次復出首播的品牌口號,也從以前的“OMG”“買它!”變成了“理性消費、快樂購物”,不求一時狂熱,力求行穩致遠。辛巴則成功孵化多個賬號,從辛巴的個人品牌向辛巴家族的機構品牌轉化;薇婭背后的謙尋,放棄薇婭這個IP后,也成功運營“蜜蜂驚喜社”這個機構品牌,還免除坑位費、降低傭金,形成新的商業模式。
直播電商意識到個人品牌的局限和風險,而供貨品牌方也不再迷信頭部主播的明星效應,一起推動了直播電商的模式轉型。這對整個直播帶貨行業,甚至對整個平臺經濟來說,都不是壞事。據預測,2022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將超過3.4萬億元,年增長率為53%。
超級主播們或許沒有往日風光,個人品牌在隱退,但直播帶貨行業“輕舟已過萬重山”,迎來的是機構品牌和企業品牌的新階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