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6 22:05:14
每經記者 杜恒峰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近段時間,全球經濟風險急劇上升。俄羅斯部分動員意味著俄烏沖突將朝著更長期、更復雜的階段演進,俄烏沖突越是持久,歐洲的能源短缺就愈發嚴重。物價飛漲疊加經濟下行,歐盟內部的離心力也在迅速變大,一些國家的極右翼政黨正在迅速獲取關鍵影響力,“疑歐”“政策重心向內”是這些政黨的典型特征。在需要全歐洲內部調動資源以共渡能源危機的當下,歐盟內部的任何裂縫都可能讓經濟更加舉步維艱。
在歐洲大陸對岸,特拉斯領導的英國新內閣,不顧英國在G7國家中最高的物價增幅,繼續減稅并增加支出,這種烈火烹油之舉,讓英鎊匯率直線下落至37年低位。對本就有嚴重逆差的英國來說,匯率的大幅下行將進一步加重輸入性通脹壓力。
海外市場風險加劇,不可避免會對中國市場造成影響。一是美元匯率的影響,更高的進口商品價格,可能加大輸入性通脹壓力,而隨著外資更為充分地融入到中國市場,強勢美元引發的短期資本擾動,對中國證券資產也有心理層面的影響。二是,全球能源重構對能源保供帶來了新壓力,這主要體現在歐洲國家在全球的掃貨行動上。比如,德國就將目標瞄準了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而中國的液化天然氣也主要來自澳大利亞。第三,海外需求萎縮,對出口形成挑戰,在今年疫情反復、內需對整體經濟形成拖累的情況下,正是強勁的外需起到了緩沖作用,但在全球加息潮抑制需求的大背景下,接下來我國很可能要面對外需轉弱的情況。
面對更為復雜的外部環境,筆者認為,要將穩預期,尤其是將穩內需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上來,其主要的著力點在于房地產和居民消費。房地產一頭關系金融體系安全,另一頭還連著地方財政,同時也是中國居民貯存財富的重要形式,與消費信心直接相關,中國經濟需要一個健康的房地產市場。就在上周末,銀監會就表示“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實質性扭轉”,同時透露國開行已向遼寧省沈陽市支付全國首筆“保交樓”專項借款,后續還將“以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的方式,支持有需要的城市推進已售逾期難交付的住宅項目建設交付”,這是穩樓市預期的重要舉措,等到有更具體的實質性好轉,樓市信心將有望恢復。
穩消費方面,居民消費信心的恢復或來自勞動收入增長,或來自財富增長,因此,保就業、保市場主體仍將是未來政策持續發力的重點。同時,清除與國家防疫要求沖突的過度防疫措施,方便居民消費,也可以起到非常直接的效果,是“經濟要穩住”的必然要求。
穩預期,就是傳達信心,市場主體有信心,經濟就有健康循環的動力,尤其是在海外市場劇烈動蕩的大背景下,立足于中國龐大的體量和巨大的回旋空間,從樓市到消費,從物價到能源保供,從資本市場到地方財政,穩預期的舉措應更加積極、有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