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28 23:17:56
作為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高教發展迎來積極信號。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8670號建議的答復》,其中明確提及積極支持河南省設立高等學校、支持河南高校改善辦學條件和提升辦學水平、支持河南高校人才隊伍建設。從積極對接北師大、中國民航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謀求在豫設立研究院或分校,到省委書記樓陽生帶隊赴京向教育部“懇請”……多番努力后,河南高校似乎迎來了“柳暗花明”的時刻。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501558243
作為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苦高校缺失久矣。
近日,教育部官網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8670號建議的答復》(以下簡稱“答復”),其中明確提及積極支持河南省設立高等學校、支持河南高校改善辦學條件和提升辦學水平、支持河南高校人才隊伍建設。
河南省委咨詢組研究員、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張占倉告訴城叔,河南主要領導此前曾赴教育部進行會商,《答復》提出的政策基本也是對此前雙方溝通的呼應,對于河南具有信號意義。
作為人口大省、生源大省,河南2022年高考報名人數達125萬人,占全國的10.5%。但河南僅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兩所“雙一流”高校,招生規模合計接近兩萬,難以承載百萬學子的“名校夢”。
隨著河南“十大戰略”提出,“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被放在首位,這座中部大省對于優質高教資源的渴求愈加強烈。
從積極對接北師大、中國民航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謀求在豫設立研究院或分校,到省委書記樓陽生帶隊赴京向教育部“懇請”……多番努力后,河南高校似乎迎來了“柳暗花明”的時刻。
從數量上看,河南好像并不缺高校。
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共有2759所高校,排名前三的江蘇、廣東和河南高校數量獨占近兩成。其中,河南高校數量達156所,僅比江蘇、廣東少12所、4所,這與其經濟及人口體量大致一致。
不過這156所高校中,本科高校僅57所,占比36.5%,低于全國平均水平9.5個百分點。從更能反映地區高教水平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來看,河南僅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兩所,隔壁陜西有8所,同處中部地區的湖北有7所,湖南有5所。
換句話說,河南高等教育之困,困于優質高校,而非高校規模。
這樣的矛盾也投射在了省會鄭州身上,其高等院校68所,在校大學生(含本專科)數量127.4萬人,排名全國第二位,僅次于廣州的155.83萬人。
但在鄭州師范學院國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長助理徐艷紅看來,鄭州普通高等學校數量雖多,但質量上需要提升的空間很大,“很多高校都是職業院校和二本、民辦高校,缺乏高質量大學”。
圖片來源:鄭州大學官網
作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創新的主陣地,高校在區域創新體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以不到全國10%的研發人員、不到全國8%的研發經費,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60%以上的重大科研任務……
但以量取勝的河南高校,顯然未能在科學研究支撐能力上形成規模。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職責情況自查自評報告》直指,河南高水平重點科研平臺的短缺使得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難、培養難、留住難,承擔國家重大項目能力弱、基礎研究能力不足,難以有效支撐河南省創新驅動發展。
“成不了創新高地,就會淪為發展洼地”,去年以來,河南在高校建設上頻繁發力,并期待獲得更高層級的支持。當年11月,樓陽生率隊在北京與教育部進行會商會談,內容便是希望對河南“多一些幫助”。
“懇請教育部一如既往關心支持河南發展,在‘雙一流’建設、高等教育布局優化調整、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等方面給予更多指導幫助”。
根據教育部此次《答復》,將從設立高等學校、高校改善辦學條件和提升辦學水平、高校人才隊伍建設三方面給予支持。
在不少人看來,比起“雙一流”高校建設,教育部更強調的是河南全面發展各層次的高等教育。
此次《答復》明確指出,將支持河南優化本科高等學校結構、設置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高等職業學校。
回顧2021年,河南省提出通過新建、分立、整合資源等方式設立理工、工程技術等類型本科學校。今年1月,樓陽生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依托現有理工科院校,籌建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大學、交通大學、工業軟件學院等。
“河南要組建航空航天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學校,建設方案都已經有了。”張占倉認為,這些政策很有針對性,對于河南籌建本科高校和推進“雙一流”建設都是利好。
公開信息顯示,河南焦作市擬在焦作大學、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并基礎上組建本科高校焦作師范學院,在黃河交通學院的基礎上籌建本科高校河南交通大學;中原工學院將積極推進河南電子科技大學籌建……
若能順利實施,河南在特色骨干型大學的建設上將取得重要突破,更為重要的是將對新型工業領域形成創新支撐。根據規劃,河南在“十四五”期間,將力爭5所左右高校、10個左右學科達到國家“雙一流”建設水平,培育3-5家未來技術學院。
圖片來源:鄭州大學官網
此外,作為當前高等教育中的一類新型高校,公辦職業本科高校招生已經進入第三年。張占倉認為,河南作為人口大省,過去由于各種因素造成職業類院校專業覆蓋不全,不能夠完全適應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亟需建設一批新型職業本科院校。
作為省部共建、整省推進的7個國家職教創新發展高地建設省份之一,河南省現有高職院校99所,卻僅有1所職業本科高校。高職院校在校生138萬人,職業本科在校生不足萬人……
河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垠亭此前透露,將組建一批職業本科院校,“到2025年,河南省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將達到高職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本科在校生將達16萬人。”
而對于河南當地更為關注的“雙一流”高校建設問題,教育部也在《答復》中給予了回應,表示支持河南省政府加大對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政策引導和資源投入的力度,統籌區域內“雙一流”建設高校與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
河南“雙一流”建設版圖正在擴大——去年9月,河南已遴選出河南科技大學、河南師范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7所高校作為“后備軍”。
從中選取11個學科作為“雙一流”創建學科,并力爭新增1~2所高校進入第三輪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
實際上,對于河南高校改革發展,并不乏國家層面的支持。
去年10月,財政部和教育部提前發布《關于提前下達2022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預算的通知》,預計將總額為313.0149億元的資金下發至各地區,其中河南以32.4464億元位居榜首,可見國家層面扶持河南高等教育發展的決心。
圖片來源:河南大學官網
高校是區域發展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更是區域發展的創新源頭和動力引擎。
在9月27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以華中科技大學為例,表示該校深耕光電領域,和相關龍頭企業建立25個聯合實驗室,有力支撐中國光谷“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突破6千億大關……
這便是頂級高校對于區域的撬動作用,也是河南努力的方向。
一方面,加快優化高等教育布局,一方面積極搭建創新平臺,放大優勢高校和龍頭企業的創新策源作用,進而對產業釋放輻射效應。
在張占倉看來,近段時間,河南提出重建重振省科學院、做優做強省農科院、提高省社會科學院智庫水平等,對于創新的工作力度、密度、頻度,超過以往任何時期。
僅今年上半年,河南引進“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62人,海內外博士1500余人;前7月,技術合同成交額達620.8億元、增長145.6%,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額……
“這既是國家要求,更是河南需要。”張占倉認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支撐就是科技和教育。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河南已經成立6家省級實驗室,下一步還將推動河南農業大學進入“雙一流”建設高校行列。
實際上,從全國層面來看,面對類似高校困局的不只河南。僅聚焦中部地區,山西、江西等省份,也存在高等教育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匹配的問題。
此前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曾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中部地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同時部屬高校招生指標增量向中部地區傾斜等等。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定天撰文指出,只有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深化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協同育人,才能全面提升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培養能力,引導高層次人才向包括河南省在內的中西部地區流動。
若相關舉措能夠積極落地,其意義也將會超越一省一地,讓更多中西部地區學子有機會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與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