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4 13:22:16
每經編輯 王月龍
截至2021年底,在中國的德國企業約有5000家,德國已經是我國重要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在中國投資的德國企業都有哪些特點?他們更喜歡在哪些領域投資?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德國對華實際投資同比增長114.3%,德國企業用實際行動對中國投下信任票。
德國企業在中國更喜歡投資哪些領域呢?數據顯示,汽車、電子零配件、化工、工業設備、制藥及生物技術是德企最愛。2021年,這些領域的投資,占到了德國對中國直接投資的近70%。
供應鏈的本土化也是近年來德國企業在投資中更加看重的。
在山東青島,這家在中國深耕15年的德國企業,從最初只有一條生產線、一款產品、年產值1000萬元,發展到現在,產品已經擴展到40多個品類,年產值增長到了近30億元。15年里,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6.1%,這背后有著濃厚的中國印記。
安德烈斯蒂爾動力工具(青島)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宋瓊麗:這個產品當時的本土化率只有20%,但是到了2020年我們生產的這款高壓清洗機產品,本土化率已經達到92%,在20%到92%的數字背后,其實是我們中國日益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還有我們的供應商能看到的他們的技術和質量水平的快速提升。
如今,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布局在中國的本土化發展。今年,德國巴斯夫集團投資廣東湛江化工項目一體化生產基地,默克科技公司在張家港投資建設先進半導體一體化生產基地,多個重大投資項目紛紛落地。
數據顯示,在所有歐盟國家中,德國是對中國直接投資最多的一個國家。僅2021年,德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額就達到16.8億美元,占歐盟對華投資額的三分之一。
一線調研:江南小城見證中德合作
德國是我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一方面許多企業選擇來華投資建廠,另一方面一些地方也把對德合作作為產業發展方向。在蘇州太倉,從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戶截至今年9月,已經有453家德企匯集在這里。讓這座長三角的縣級市成了遠近聞名的中德合作高地。
這天一早,孫敬育就約著一家客商來到太倉在建的中德生命科學園介紹廠房。雖然園區要到明年8月份才能竣工,但招商工作從今年夏天就已經開始。
據太倉市招商部門統計,截至9月份,太倉全市今年新增德資項目40個,注冊外資總額超過3億美元,德企數量已經達到453家。
一方面不斷地有新項目落地,德企的數量持續增長。另一方面,今年許多既有的德資項目也紛紛增資擴產。
卓能電子(太倉)有限公司運營總監錢昀:這是我們在建的二期廠房,大概建完以后有15000平方米的生產面積。然后未來的話在里面我們計劃會有7條產線。
太倉的這家機電設備生產企業,今年新增投資2000萬美元,用于產線擴建。不止一家德資企業選擇增產。截至今年9月份,太倉共有14個德資項目選擇增資,總額達2.47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400%。
卓能電子(太倉)有限公司總經理維克多·烏根馬赫:我們現在越來越關注在中國的業務。我們已經和國內的客戶在高鐵,航空領域取得了深入合作。
截至目前,90%以上的早期落戶德資企業都在太倉完成了增資擴產,總投資額超過60億美元。而隨著德國企業不斷融入當地,產業鏈也更完善。對于更專注于細分領域發展的德國企業來說,完善的產業鏈讓他們更踏實。在一家汽車裝備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有的產品甚至在廠區周邊的一條街上就可以走完整個產供銷流程。
海瑞恩精密技術(太倉)有限公司總經理葉森:這是我們新能源車的一根電機主軸,也是我們正在試制的一個產品。非常巧的是我們的核心供應商在我們出門左轉500米的地方,我們的客戶在我們出門左轉600米的地方。除了這個產品以外,我們統計了一下,我們85%的其他產品也都在我們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這個范圍之內。
從1993年第一家德國企業落戶太倉,到現在,太倉的德國企業已經形成了高端裝備制造、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等主導產業,聚集了50多家“隱形冠軍”企業,年工業產值突破600億元。
太倉的瀏河,一頭連接著長江,可以說是太倉的母親河。這幾年太倉市依托于瀏河邊上修建了一條德式風情街。無論是453家產線繁忙的德國企業,還是這里甜美靜謐的德式風情街。近30年的時間里太倉見證了中德兩國的文化交融,也見證著更加開放的中國與世界分享發展紅利,攜手共贏。
太倉“新市民”馬莉珂:扎根當地服務兩國
因為在太倉的德國企業較多,最多的時候有3000多名德國人生活在這里,他們以實際行動推動了中德合作,見證了兩國合作的成效。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位來自的德國的太倉“新市民”馬莉珂。
早晨八點半,在太倉的一家咖啡館,十幾位德企的高管聚在一起邊吃早餐邊聊天。這是太倉歐商投資企業協會組織的早餐會。政府部門會在此介紹一些最新的產業扶持政策。作為協會的組織者之一,德國姑娘馬莉珂也一早來到現場。在工作人員介紹完政策后,她會把一些重點,再詳細解釋一遍。
太倉德國中心總經理馬莉珂:上周五我參加了高新區管委會組織的政策推介會,里面介紹了你們剛剛看到的手冊里的內容。
太倉歐商投資企業協會有106個會員單位,其中大部分是在太倉經營的德企。作為協會的組織者之一,馬莉珂更像是一名幫助企業了解當地政策的志愿者。
馬莉珂不僅是協會組織者之一,也是一名德企高管。作為太倉德國中心的總經理,她的本職工作,是為許多需要在太倉設立部門的跨國公司,提供辦公場所租賃和服務。
利用工作契機,馬莉珂會接觸大量的中德兩國企業,這也讓她成為雙方溝通的橋梁。從今年開始,在租賃房屋之外,馬莉珂還組建起了培訓平臺,專門給在太倉的企業提供職業技能培訓。這兩天,明年的培訓計劃正在加緊制定,當中還設置了文化交流課程。
太倉德國中心總經理 馬莉珂:很多(中國)企業其實派幾個員工到德國去了,然后他們也趁去之前上類似跨文化的課。然后反過來我們也考慮,幫德國企業的德國人去做類似于跨文化的課程,他們也可以更好了解這邊的工作文化,怎么和同事溝通等等。
編輯|王月龍 杜恒峰
校對|何小桃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