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加碼中國!寶馬、西門子、阿迪達斯…解局“訪華德企豪華總裁團”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6 08:53:48

          每經記者 吳澤鵬  陳鵬麗  鄭雨航    每經編輯 董興生 段煉 易啟江    

          “去北京對我而言很重要。”10月下旬,德國總理朔爾茨談及出訪中國時就說過。在那之后,他還在德國媒體發文表示:“即使世界形勢變化,德國仍將中國視為德國和歐洲重要的經貿伙伴。

          帶著這樣的心愿,朔爾茨訪華的飛機上,還載著12家德國重點企業的掌門人。這些企業中,有6家位列2022年世界500強榜單。“訪華天團”陣容豪華,外界形容朔爾茨“把德國最大的品牌帶到中國”。

          實際上,有約100家德國企業或個人申請隨行,最終,橫跨制造、化工、醫藥、食品等多個行業的12家德企巨頭脫穎而出,由這些企業的掌門人組成隨行商業代表團。

          12家德企中,醫藥生物企業占了四分之一,分別是默克集團、拜耳集團、拜恩泰科;汽車、化工領域各占兩席,包括國內消費者熟知的汽車品牌寶馬、大眾,以及國際化工巨頭巴斯夫、瓦克化學。此外,金融領域的代表是德意志銀行,能源企業的Geo Clima Design、制造巨頭西門子、食品行業的喜寶集團,以及著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也得到訪華飛機的坐席。

          領域

          企業名稱

          掌門人

          排名(2022財富500強)

          市值(美元)

          創辦年份

          化工

          巴斯夫

          薄睦樂

          109

          422.24

          1865

          化工

          瓦克化學

          克里斯蒂安·哈特爾

          62.05

          1914

          汽車

          大眾

          奧博穆

          8

          883.20

          1937

          汽車

          寶馬

          奧利弗·齊普策

          59

          523.41

          1916

          醫藥生物

          默克

          葛麗鶴

          214.33

          1668

          醫藥生物

          拜耳

          沃勒·溫寧

          254

          582.03

          1863

          醫藥生物

          拜恩泰科

          烏爾·薩欣

          374.49

          2008

          金融

          德意志銀行

          克里斯蒂安·澤溫

          350

          179.34

          1870

          能源

          Geo ?Clima Design

          制造

          西門子

          博樂仁

          159

          921.67

          1847

          食品

          喜寶

          Stefan ?Hipp

          1899

          運動

          阿迪達斯

          卡斯柏·羅斯德

          217.08

          1924

          表格數據來源:《財富》網站 每經記者整理

          上述12家各行業的巨頭中,8家已是“百年老店”,其中默克集團創立至今已超300年。此外,也有諸如生物技術公司拜恩泰科等新興公司的身影。從市值上看,西門子和大眾市值均超過800億美元。

          一國總理與各行業巨頭掌舵人訪華,在當下意義重大。過去多年,中國一直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目前,有超過5000家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對華出口也為德國創造了近百萬個就業崗位。

          毫無疑問,中德合作,符合全球第二大、第四大經濟體的各自需求。過去幾年,“總裁團們”在中國一次又一次進行了各自的海外最大投資。訪華期間,關于飛機的采購、疫苗的使用也已有了實質合作。分析也稱,此次來訪的總裁們會與中國公司進行商業磋商。

          2eic4iblTAWEWDk4jLERhLSrnDozYsoCDv4ib0IRAuP1LS9S5pickfEeTwmCHhtZC7GtPHCowP4oDLsEibHbvmA056A.png

          中國連續47年的歐洲最大貿易伙伴2eic4iblTAWEWDk4jLERhLSrnDozYsoCDv4ib0IRAuP1LS9S5pickfEeTwmCHhtZC7GtPHCowP4oDLsEibHbvmA056A.png

          2022年正值中德建交50周年,橫跨半個世紀的情誼,成就了中國與德國之間的緊密經貿合作關系。

          “德國總理訪華”是雙方緊密關系的見證之一。朔爾茨的前任,有“鐵娘子”之稱的默克爾,在擔任德國總理的16年內12次訪華,是訪華次數最多、對中國最了解的西方國家領導人之一。

          如今,就任不滿一年的朔爾茨,這位默克爾政府中的老將,也踏上了首次訪華行程。出發前的11月2日,朔爾茨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刊登署名文章,題為《我的中國之行涉及這些方面》。文章表示,“距離我的前任上次訪華已經過去了三年。在這三年里,歐洲、東亞,當然還有德中關系都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風險。世界也在這三年里發生了深刻改變”。不過,朔爾茨強調,雖然情況發生了變化,但中國仍是德國與歐洲重要的經濟與貿易伙伴。

          “德國總理來訪,表明中歐經濟相互依存關系依然是相當牢固的。由于各自比較優勢的差異,中歐與中德經濟本來就存在較強的互補性,相互經貿合作的潛力巨大,這是令德國政商精英不能忽視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大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忻華教授表示,能源危機導致歐洲內部滯脹嚴重,制造業成本高企,處境艱難,不得不對外尋找可以轉移制造業資本的場所,而中國恰好是能吸收德國這種資本轉移的較好的投資目的地。此次朔爾茨訪華,必然能夠推動中德經貿合作關系得到大幅度提升,雙邊貿易額和德國對華投資額都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貿易數據是雙方緊密關系最好的注解。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數據,2021年,中德貿易額再創新高,達到2453億歐元,中國連續第6年保持德國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具體而言,2021年,中國是德國的第二大出口國,出口額增長8.1%至1036億歐元;以及第一大進口國,進口額增長20.8%至1417億歐元。[1]

          2eic4iblTAWEV4NsG36b18ibVXa4unicqPw08HLEwh61shlmj2Aylyl80KElq3qJiakjVMicyCTSVeiaq3LIyetRnC0gQ.jpg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11835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每經頭條記者,面對不少爭議聲,朔爾茨仍然堅持到訪中國,不僅傳達了德國要堅持全球化,反對與中國脫鉤,并保持良好經貿關系的態度。而從經濟上來說,意義更大。

          “我認為,這次訪華對中德經貿關系的維系,甚至一定程度上發展,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至少雙邊看到了繼續維護經濟正常合作的希望,對雙邊經濟的走穩和發展有積極意義。”丁純說,德國是歐洲的領頭羊,中德經貿占中歐貿易的1/3,這次雙方領導人會晤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中歐之間的經貿往來。雙邊通過這次訪問,更加明確各自的想法,求同存異,對維系中德、中歐關系有積極作用。

          回顧1972年建交至今,兩國經貿等務實合作更是碩果累累,中德雙邊貿易額從不到3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2351億美元。如今,每分鐘雙邊貿易價值近50萬歐元,一天的貿易額就達兩國建交之初全年的2倍多,德國已連續47年成為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伙伴。

          同時,目前,有超過5000家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2000多家中資企業在德生產經營。兩國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對華出口為德國創造了近百萬個就業崗位。

          回顧半個世紀以來,在華德企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經貿合作為兩國企業和人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紅利,不斷造福兩國人民。[2]

          丁純在此前的文章中就分析,盡管德國政府和一些企業聯合會一再警告德國經濟對中國“過于依賴”的風險,但根據德國《商報》報道,2021年,德國企業在華直接投資不降反升,占歐盟在華投資的46%。疫情期間,逆勢上揚的中歐班列則是中歐經貿密切合作、互利共贏的最為生動的寫照。

          2eic4iblTAWEV4NsG36b18ibVXa4unicqPw01RdmEttdHuVWVcfvVhnNwyFQr8GDvBU0f9LgwYNFGGqZlSU7t2PsnQ.jp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2eic4iblTAWEWDk4jLERhLSrnDozYsoCDv4ib0IRAuP1LS9S5pickfEeTwmCHhtZC7GtPHCowP4oDLsEibHbvmA056A.png

          到中國,化工巨頭實現“最大投資”2eic4iblTAWEWDk4jLERhLSrnDozYsoCDv4ib0IRAuP1LS9S5pickfEeTwmCHhtZC7GtPHCowP4oDLsEibHbvmA056A.png

          “直接對話,現在變得更加重要。”這話剛落,11月初,朔爾茨便登上了飛向中國的專機,同行的還有12家德企巨頭掌門人。

          12人中,薄睦樂在今年9月初剛來過中國,他是巴斯夫的首席執行官,世界化工巨頭的掌舵人。9月,他在廣東湛江見證了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全面建設暨首套裝置投產儀式。

          據了解,薄睦樂于1988年加入巴斯夫,2018年起擔任執行董事會主席兼首席技術官,也是在這一年,薄睦樂陪同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出訪中國。因此,如今也是他第二次爭取到了隨總理到訪中國的機會。

          巴斯夫是最近投資中國的最大的德國企業之一,該公司計劃至2030年在中國投資100億歐元。今年9月,巴斯夫在湛江建設的“一體化基地”首套裝置投產,這也是巴斯夫有史以來最大的單筆海外投資,預計整體建成后將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薄睦樂表示,到2030年,中國在全球化工市場的份額預計將擴大至50%。“中國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石化市場之一,也是巴斯夫在全球重要的戰略市場。”[3]

          巴斯夫也是此番隨訪團中在華銷售額最高的企業之一。根據巴斯夫發布的2021年年報,該公司2021年全球銷售額約786億歐元,面向大中華區客戶的銷售額約為120億歐元。中國是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場。

          2eic4iblTAWEV4NsG36b18ibVXa4unicqPw0A8KhdENDtpbiciav3ib0ZnLtVXvo1RGdUj8hyicF9wDEGPAH9wfYf0gFHw.jpg

          圖片來源:巴斯夫官網

          另一家化工巨頭瓦克化學,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由亞歷山大·瓦克于1914年創立。該公司由瓦克家族控制,并在歐洲、亞洲和美洲擁有超過25個生產基地。產品范圍包括硅橡膠、乙烯-醋酸乙烯可再分散乳膠粉等聚合物產品、化工材料、多晶硅和半導體行業的晶圓。

          瓦克化學在中國經營時間已有20多年。2021財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創下新高,達到17.9億歐元,相比2020年增幅高達75%。瓦克化學集團在官方新聞稿中表示,業績大幅增長主要歸功于公司強大的產品組合完美契合中國加速向低碳發展趨勢,以及多數產品售價的攀升。

          瓦克化學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分別位于江蘇南京、張家港,廣東順德以及山東。其中,位于南京的世界級聚合物綜合生產基地,投資約2億歐元(折合人民幣14.2億元)。瓦克化學與道康寧在張家港共同建有世界級有機硅綜合生產基地,占地面積達100萬平方米,是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有機硅生產基地之一。2021年10月,瓦克化學曾斥資9億元人民幣收購山東有機硅上游材料生產商。

          拜恩泰科是隨訪團中為數不多的新興德企,這家總部位于德國美因茨的生物技術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開發針對患者特定疾病治療方法的活性免疫療法,曾跟美國輝瑞聯合開發治療新冠的RNA疫苗。自2019年10月10日起,拜恩泰科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新成立的北美總部已作為美國存托股票(ADS)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公開交易,股票代碼為BNTX。其在IPO中獲得的總收益為1.5億美元。

          拜恩泰科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烏爾·薩欣位列訪華團名單中,薩欣也是德國腫瘤學家和免疫學家。2001年,在美因茨大學任職期間,薩欣開始創業,于2001年和2008年與他的合伙人兼配偶?zlem Türeci共同創立了兩家制藥公司。其中,第二家公司便是拜恩泰科。

          另外,作為訪華團中唯一的運動品牌,阿迪達斯是最風靡中國市場的國外運動品牌之一。自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阿迪達斯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直線增長,獲得不少消費者認可。

          不過,自2018年以來,阿迪的銷量增速開始放緩。2020年,其營收同比下跌16.2%,2021年銷售額再度下降。阿迪達斯首席執行官卡斯柏·羅斯德(Kasper Rorsted)在今年8月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阿迪達斯第二季度大中華區收入下跌35%,除了受新冠疫情影響外,阿迪達斯自身也“犯了錯誤”。

          在中國市場的“潰敗”也直接導致在2018、2019和2020三年都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的阿迪達斯今年沒能入圍。

          2eic4iblTAWEWDk4jLERhLSrnDozYsoCDv4ib0IRAuP1LS9S5pickfEeTwmCHhtZC7GtPHCowP4oDLsEibHbvmA056A.png

          到中國,傳統車企投資新技術2eic4iblTAWEWDk4jLERhLSrnDozYsoCDv4ib0IRAuP1LS9S5pickfEeTwmCHhtZC7GtPHCowP4oDLsEibHbvmA056A.png

          過去,傳統汽車廠商們在中國建廠,看中的是國內的制造力以及市場。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德兩國在汽車領域有超強的產業合作基礎。他回憶,中國與德國在汽車上的合作最早是從上世紀80年代左右開啟,當時上海汽車公司與德國大眾合作,讓大眾汽車成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汽車企業。這幾年,德國汽車企業在中國發展一直表現很強。目前,德系汽車在中國高端汽車市場的份額占比最大,占到80%左右。

          如今,中國以“造車新勢力”的新形象迅速崛起,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圍繞著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成為世界汽車巨頭的投資新標的。

          在此次訪華團中,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奧博穆和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策便引人關注。前者同時是大眾和保時捷的首席執行官,后者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寶馬公司度過,二人背后的兩家車企均在加碼投資中國造車新技術。

          大眾集團近日宣布,計劃投資約24億歐元,使旗下軟件公司CARIAD與中國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并控股,以加快集團面向中國市場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開發進程,這也是大眾40年來在中國最大的一筆單項投資。

          2eic4iblTAWEV4NsG36b18ibVXa4unicqPw0pVvBoKj9SjhPfLZeL8Aek6He9DraZJkvlmqsm9kp0qMpAPtn5mQXZQ.jpg

          德國狼堡大眾汽車集團總部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星 攝(資料圖)

          寶馬集團也透露,將再投資100億元人民幣擴建其在沈陽的高壓電池生產中心,擴大在中國的電池項目投入。據悉,該中心是寶馬集團全球第三家以及德國之外第一家完整的動力電池中心。10月15日,英國《泰晤士報》也報道稱,寶馬集團將于明年結束在英國牛津工廠生產MINI電動車型,并將在明年年底前把該生產線轉移到中國。

          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援引報道,寶馬集團董事、首席財務官彼得(Nicolas Peter)表示,寶馬堅持擴大對華合作,正努力建立中德伙伴關系,合作將促進全球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特別是在電動汽車和數字化方面。他還宣布,將與中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開展合作。彼得預計2022年寶馬純電動汽車銷量將達24.5萬輛,市場滲透率將首次達到10%,明年將突破40萬輛。

          “歐洲在機械產品上做得優秀,精密制造有優勢。但中國在智能化設計、電動化技術方面有獨特優勢,這是歐洲車企目前不具備的。”崔東樹認為,整體來看,中德在汽車行業上已經進入超深度合作,未來會開啟全面合作。

          近年來,不少德企在增加對中國的投資。環球網援引紐約榮鼎集團的一項研究顯示,梅賽德斯-奔馳、大眾、寶馬和巴斯夫在2018年至2021年期間共占歐洲對華投資總額的1/3。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今年8月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德國在華投資約100億歐元,創歷史新高。

          2eic4iblTAWEWDk4jLERhLSrnDozYsoCDv4ib0IRAuP1LS9S5pickfEeTwmCHhtZC7GtPHCowP4oDLsEibHbvmA056A.png

          到中國,合作領域不斷涌現2eic4iblTAWEWDk4jLERhLSrnDozYsoCDv4ib0IRAuP1LS9S5pickfEeTwmCHhtZC7GtPHCowP4oDLsEibHbvmA056A.png

          回顧過去,忻華介紹,中德在資本密集型制造業領域,也就是重化工業領域,有較好的合作基礎。具體來說,化工、汽車制造、機械等行業,雙邊合作基礎良好,“這樣的行業,能源成本在生產成本中占比較高,目前受到能源危機的壓力較大,因而中國對德國的吸引力較大”。

          忻華還介紹,德國企業在中國已有大量投資和多年廣泛合作,中國同時也是德國在歐洲域外最重要的貿易對象國,雙方既往的合作已形成深厚的積累,未來雙邊的投資與貿易合作會進一步增強。

          實際上,朔爾茨此次訪華,也創下多個“首次”。因此,有分析也認為,朔爾茨訪華是中德關系、中歐關系的重大標志性事件。

          “這次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對于穩定中德,乃至中歐關系起到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分析稱,朔爾茨是2020年疫情以來,首位訪華的歐盟和西方國家領導人,他在行前克服了比較大的內外部政治壓力,朔爾茨在行前也數次撰文闡述他對中德關系的理解。

          實際上,延續德國務實外交的朔爾茨,在訪華期間已有實際合作落地。

          “中國航材”微信公眾號消息顯示,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期間,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航材”)與空客公司在北京簽署了140架空客飛機的批量采購協議,其中包括132架A320系列飛機、8架A350飛機,總價值約170億美元。

          2eic4iblTAWEV4NsG36b18ibVXa4unicqPw0gVYKEibqps7BAcchuiaT8dvgQiaXpicbXBOTZnwkqJeKFJGAGiaB3LHCJ6w.jpg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此外,朔爾茨在兩國總理聯合記者會上也宣布,由拜恩泰科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將可為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接種。朔爾茨說,這只是“第一步”,他期待未來拜恩泰科疫苗的在華受惠者范圍能夠進一步擴大。

          “這次訪華充分體現了朔爾茨總理所領導的德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系。這次國家領導人的線下會晤釋放了積極的政治信號,有利于增信釋疑,增強中德雙邊關系發展當中穩健、務實、合作的基調。”伍慧萍表示,總的來說,這是加強雙邊務實合作的良好契機,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實屬不易。

          丁純則表示,除了傳統合作已經比較深的領域外,雙方新的合作領域也在不斷涌現。比如汽車行業,雙邊在新能源車、智能汽車、汽車電池上的合作已經很明確。此外,在醫藥、數字、綠色等領域,中德也有很多合作的潛在機遇。如果雙邊關系能維持積極向上勢頭,雙邊互利共贏的合作潛力非常巨大。

          2eic4iblTAWEWDk4jLERhLSrnDozYsoCDv4ib0IRAuP1LS9S5pickfEeTwmCHhtZC7GtPHCowP4oDLsEibHbvmA056A.png

          互利共贏,中德關系的“底色”2eic4iblTAWEWDk4jLERhLSrnDozYsoCDv4ib0IRAuP1LS9S5pickfEeTwmCHhtZC7GtPHCowP4oDLsEibHbvmA056A.png

          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始終是中德關系的“底色”和主流。中國駐德國大使吳墾表示,一方面,包括中德兩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對加快疫后經濟復蘇、建設更美好世界有著共同期盼。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當前世界局勢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經濟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逆風,鼓吹脫鉤和陣營對立的非理性沖動正在抬頭。面對全球性挑戰,合作是當務之急,也是唯一出路。

          伍慧萍表示,從中國來說,黨的二十大也釋放出了很多積極信號,包括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更希望通過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改革開放來回應如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德之間的經貿基礎依舊牢固,同時也是雙邊關系非常重要的穩定因素。

          伍慧萍表示,目前,德國國內的一些聲音希望把中德經貿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德國政府也正在制定新的中國戰略,調整對華經貿政策,中德經貿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還將上升。

          在伍慧萍看來,立足新的發展格局,中國一方面可以通過高水平改革開放系列政策持續對德國等歐洲國家釋放政策利好,實現經貿雙贏。另一方面,德國在發展對華關系時,也需要降低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傾向,實現雙邊互贏。

          “中方歡迎包括德企在內的外國企業赴華興業,樂見德方保持歐洲對華經濟合作領頭羊的優勢地位。當前,中國市場開放程度比改革開放之初,甚至比10年前,都有更大進步。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將為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機遇。”吳墾建議,一是客觀看待競爭。中德合作如此緊密,有些競爭矛盾并不奇怪,不能因為害怕競爭,就排斥合作;二是理性看待經濟依賴。依賴不是單行道,出于政治動機或通過政治施壓人為推動脫鉤斷鏈,只會帶來更大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三是共同承擔維護全球化和開放合作的企業責任,為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投資領域問題貢獻智慧和力量。

          wzRMnLyrf370xYuTme7lVgSIwMlO9qZJgH9ibB9SHNUXBC665ynAUzY3aLvLROoPgaLXtOqZyAdfQxiatKcFsphA.jpg

          2eic4iblTAWEV4NsG36b18ibVXa4unicqPw0ibbkBH78XBd9DXzYbib2ibiaeYoAkKkiariao85Vk5roJ3goHOSde2BB5P2g.jpg

          代表作品:

          “土坑”敗退華容道:13萬酸菜從業者如何自救?

          攥緊“中國種子”

          一個季度巨虧100億,知名品牌宣布裁員4000人

          參考資料

          [1]2021年中德貿易額再創新高達2453億歐元,中國連續第6年保持德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商務部官網

          [2]春華秋實五十年 攜手合作譜新篇——人民日報

          [3]中德務實合作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人民日報

          記者|吳澤鵬?陳鵬麗 鄭雨航

          編輯|董興生 段煉 易啟江

          統籌|易啟江

          視覺|劉青彥

          視頻|張涵

          排版|董興生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去北京對我而言很重要。”10月下旬,德國總理朔爾茨談及出訪中國時就說過。在那之后,他還在德國媒體發文表示:“即使世界形勢變化,德國仍將中國視為德國和歐洲重要的經貿伙伴。” 帶著這樣的心愿,朔爾茨訪華的飛機上,還載著12家德國重點企業的掌門人。這些企業中,有6家位列2022年世界500強榜單。“訪華天團”陣容豪華,外界形容朔爾茨“把德國最大的品牌帶到中國”。 實際上,有約100家德國企業或個人申請隨行,最終,橫跨制造、化工、醫藥、食品等多個行業的12家德企巨頭脫穎而出,由這些企業的掌門人組成隨行商業代表團。 12家德企中,醫藥生物企業占了四分之一,分別是默克集團、拜耳集團、拜恩泰科;汽車、化工領域各占兩席,包括國內消費者熟知的汽車品牌寶馬、大眾,以及國際化工巨頭巴斯夫、瓦克化學。此外,金融領域的代表是德意志銀行,能源企業的GeoClimaDesign、制造巨頭西門子、食品行業的喜寶集團,以及著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也得到訪華飛機的坐席。 領域 企業名稱 掌門人 排名(2022財富500強) 市值(美元) 創辦年份 化工 巴斯夫 薄睦樂 109 422.24億 1865 化工 瓦克化學 克里斯蒂安·哈特爾 62.05億 1914 汽車 大眾 奧博穆 8 883.20億 1937 汽車 寶馬 奧利弗·齊普策 59 523.41億 1916 醫藥生物 默克 葛麗鶴 214.33億 1668 醫藥生物 拜耳 沃勒·溫寧 254 582.03億 1863 醫藥生物 拜恩泰科 烏爾·薩欣 374.49億 2008 金融 德意志銀行 克里斯蒂安·澤溫 350 179.34億 1870 能源 GeoClimaDesign 制造 西門子 博樂仁 159 921.67億 1847 食品 喜寶 StefanHipp 1899 運動 阿迪達斯 卡斯柏·羅斯德 217.08億 1924 表格數據來源:《財富》網站每經記者整理 上述12家各行業的巨頭中,8家已是“百年老店”,其中默克集團創立至今已超300年。此外,也有諸如生物技術公司拜恩泰科等新興公司的身影。從市值上看,西門子和大眾市值均超過800億美元。 一國總理與各行業巨頭掌舵人訪華,在當下意義重大。過去多年,中國一直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目前,有超過5000家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對華出口也為德國創造了近百萬個就業崗位。 毫無疑問,中德合作,符合全球第二大、第四大經濟體的各自需求。過去幾年,“總裁團們”在中國一次又一次進行了各自的海外最大投資。訪華期間,關于飛機的采購、疫苗的使用也已有了實質合作。分析也稱,此次來訪的總裁們會與中國公司進行商業磋商。 中國連續47年的歐洲最大貿易伙伴 2022年正值中德建交50周年,橫跨半個世紀的情誼,成就了中國與德國之間的緊密經貿合作關系。 “德國總理訪華”是雙方緊密關系的見證之一。朔爾茨的前任,有“鐵娘子”之稱的默克爾,在擔任德國總理的16年內12次訪華,是訪華次數最多、對中國最了解的西方國家領導人之一。 如今,就任不滿一年的朔爾茨,這位默克爾政府中的老將,也踏上了首次訪華行程。出發前的11月2日,朔爾茨在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刊登署名文章,題為《我的中國之行涉及這些方面》。文章表示,“距離我的前任上次訪華已經過去了三年。在這三年里,歐洲、東亞,當然還有德中關系都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風險。世界也在這三年里發生了深刻改變”。不過,朔爾茨強調,雖然情況發生了變化,但中國仍是德國與歐洲重要的經濟與貿易伙伴。 “德國總理來訪,表明中歐經濟相互依存關系依然是相當牢固的。由于各自比較優勢的差異,中歐與中德經濟本來就存在較強的互補性,相互經貿合作的潛力巨大,這是令德國政商精英不能忽視的。”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大國家戰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忻華教授表示,能源危機導致歐洲內部滯脹嚴重,制造業成本高企,處境艱難,不得不對外尋找可以轉移制造業資本的場所,而中國恰好是能吸收德國這種資本轉移的較好的投資目的地。此次朔爾茨訪華,必然能夠推動中德經貿合作關系得到大幅度提升,雙邊貿易額和德國對華投資額都會有一定幅度的增長。 貿易數據是雙方緊密關系最好的注解。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數據,2021年,中德貿易額再創新高,達到2453億歐元,中國連續第6年保持德國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具體而言,2021年,中國是德國的第二大出口國,出口額增長8.1%至1036億歐元;以及第一大進口國,進口額增長20.8%至1417億歐元。[1]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711835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每經頭條記者,面對不少爭議聲,朔爾茨仍然堅持到訪中國,不僅傳達了德國要堅持全球化,反對與中國脫鉤,并保持良好經貿關系的態度。而從經濟上來說,意義更大。 “我認為,這次訪華對中德經貿關系的維系,甚至一定程度上發展,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至少雙邊看到了繼續維護經濟正常合作的希望,對雙邊經濟的走穩和發展有積極意義。”丁純說,德國是歐洲的領頭羊,中德經貿占中歐貿易的1/3,這次雙方領導人會晤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中歐之間的經貿往來。雙邊通過這次訪問,更加明確各自的想法,求同存異,對維系中德、中歐關系有積極作用。 回顧1972年建交至今,兩國經貿等務實合作更是碩果累累,中德雙邊貿易額從不到3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2351億美元。如今,每分鐘雙邊貿易價值近50萬歐元,一天的貿易額就達兩國建交之初全年的2倍多,德國已連續47年成為中國在歐洲的最大貿易伙伴。 同時,目前,有超過5000家德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2000多家中資企業在德生產經營。兩國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對華出口為德國創造了近百萬個就業崗位。 回顧半個世紀以來,在華德企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經貿合作為兩國企業和人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紅利,不斷造福兩國人民。[2] 丁純在此前的文章中就分析,盡管德國政府和一些企業聯合會一再警告德國經濟對中國“過于依賴”的風險,但根據德國《商報》報道,2021年,德國企業在華直接投資不降反升,占歐盟在華投資的46%。疫情期間,逆勢上揚的中歐班列則是中歐經貿密切合作、互利共贏的最為生動的寫照。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建攝(資料圖) 到中國,化工巨頭實現“最大投資” “直接對話,現在變得更加重要。”這話剛落,11月初,朔爾茨便登上了飛向中國的專機,同行的還有12家德企巨頭掌門人。 12人中,薄睦樂在今年9月初剛來過中國,他是巴斯夫的首席執行官,世界化工巨頭的掌舵人。9月,他在廣東湛江見證了巴斯夫(廣東)一體化基地項目全面建設暨首套裝置投產儀式。 據了解,薄睦樂于1988年加入巴斯夫,2018年起擔任執行董事會主席兼首席技術官,也是在這一年,薄睦樂陪同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出訪中國。因此,如今也是他第二次爭取到了隨總理到訪中國的機會。 巴斯夫是最近投資中國的最大的德國企業之一,該公司計劃至2030年在中國投資100億歐元。今年9月,巴斯夫在湛江建設的“一體化基地”首套裝置投產,這也是巴斯夫有史以來最大的單筆海外投資,預計整體建成后將成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體化生產基地。 薄睦樂表示,到2030年,中國在全球化工市場的份額預計將擴大至50%。“中國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石化市場之一,也是巴斯夫在全球重要的戰略市場。”[3] 巴斯夫也是此番隨訪團中在華銷售額最高的企業之一。根據巴斯夫發布的2021年年報,該公司2021年全球銷售額約786億歐元,面向大中華區客戶的銷售額約為120億歐元。中國是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場。 圖片來源:巴斯夫官網 另一家化工巨頭瓦克化學,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由亞歷山大·瓦克于1914年創立。該公司由瓦克家族控制,并在歐洲、亞洲和美洲擁有超過25個生產基地。產品范圍包括硅橡膠、乙烯-醋酸乙烯可再分散乳膠粉等聚合物產品、化工材料、多晶硅和半導體行業的晶圓。 瓦克化學在中國經營時間已有20多年。2021財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創下新高,達到17.9億歐元,相比2020年增幅高達75%。瓦克化學集團在官方新聞稿中表示,業績大幅增長主要歸功于公司強大的產品組合完美契合中國加速向低碳發展趨勢,以及多數產品售價的攀升。 瓦克化學在中國的生產基地分別位于江蘇南京、張家港,廣東順德以及山東。其中,位于南京的世界級聚合物綜合生產基地,投資約2億歐元(折合人民幣14.2億元)。瓦克化學與道康寧在張家港共同建有世界級有機硅綜合生產基地,占地面積達100萬平方米,是全世界最大、最先進的有機硅生產基地之一。2021年10月,瓦克化學曾斥資9億元人民幣收購山東有機硅上游材料生產商。 拜恩泰科是隨訪團中為數不多的新興德企,這家總部位于德國美因茨的生物技術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開發針對患者特定疾病治療方法的活性免疫療法,曾跟美國輝瑞聯合開發治療新冠的RNA疫苗。自2019年10月10日起,拜恩泰科在馬薩諸塞州劍橋市新成立的北美總部已作為美國存托股票(ADS)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公開交易,股票代碼為BNTX。其在IPO中獲得的總收益為1.5億美元。 拜恩泰科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烏爾·薩欣位列訪華團名單中,薩欣也是德國腫瘤學家和免疫學家。2001年,在美因茨大學任職期間,薩欣開始創業,于2001年和2008年與他的合伙人兼配偶?zlemTüreci共同創立了兩家制藥公司。其中,第二家公司便是拜恩泰科。 另外,作為訪華團中唯一的運動品牌,阿迪達斯是最風靡中國市場的國外運動品牌之一。自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阿迪達斯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直線增長,獲得不少消費者認可。 不過,自2018年以來,阿迪的銷量增速開始放緩。2020年,其營收同比下跌16.2%,2021年銷售額再度下降。阿迪達斯首席執行官卡斯柏·羅斯德(KasperRorsted)在今年8月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阿迪達斯第二季度大中華區收入下跌35%,除了受新冠疫情影響外,阿迪達斯自身也“犯了錯誤”。 在中國市場的“潰敗”也直接導致在2018、2019和2020三年都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的阿迪達斯今年沒能入圍。 到中國,傳統車企投資新技術 過去,傳統汽車廠商們在中國建廠,看中的是國內的制造力以及市場。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德兩國在汽車領域有超強的產業合作基礎。他回憶,中國與德國在汽車上的合作最早是從上世紀80年代左右開啟,當時上海汽車公司與德國大眾合作,讓大眾汽車成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汽車企業。這幾年,德國汽車企業在中國發展一直表現很強。目前,德系汽車在中國高端汽車市場的份額占比最大,占到80%左右。 如今,中國以“造車新勢力”的新形象迅速崛起,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圍繞著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成為世界汽車巨頭的投資新標的。 在此次訪華團中,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奧博穆和寶馬集團董事長奧利弗·齊普策便引人關注。前者同時是大眾和保時捷的首席執行官,后者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寶馬公司度過,二人背后的兩家車企均在加碼投資中國造車新技術。 大眾集團近日宣布,計劃投資約24億歐元,使旗下軟件公司CARIAD與中國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并控股,以加快集團面向中國市場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開發進程,這也是大眾40年來在中國最大的一筆單項投資。 德國狼堡大眾汽車集團總部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星攝(資料圖) 寶馬集團也透露,將再投資100億元人民幣擴建其在沈陽的高壓電池生產中心,擴大在中國的電池項目投入。據悉,該中心是寶馬集團全球第三家以及德國之外第一家完整的動力電池中心。10月15日,英國《泰晤士報》也報道稱,寶馬集團將于明年結束在英國牛津工廠生產MINI電動車型,并將在明年年底前把該生產線轉移到中國。 據中國商務部網站援引報道,寶馬集團董事、首席財務官彼得(NicolasPeter)表示,寶馬堅持擴大對華合作,正努力建立中德伙伴關系,合作將促進全球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特別是在電動汽車和數字化方面。他還宣布,將與中國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開展合作。彼得預計2022年寶馬純電動汽車銷量將達24.5萬輛,市場滲透率將首次達到10%,明年將突破40萬輛。 “歐洲在機械產品上做得優秀,精密制造有優勢。但中國在智能化設計、電動化技術方面有獨特優勢,這是歐洲車企目前不具備的。”崔東樹認為,整體來看,中德在汽車行業上已經進入超深度合作,未來會開啟全面合作。 近年來,不少德企在增加對中國的投資。環球網援引紐約榮鼎集團的一項研究顯示,梅賽德斯-奔馳、大眾、寶馬和巴斯夫在2018年至2021年期間共占歐洲對華投資總額的1/3。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今年8月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德國在華投資約100億歐元,創歷史新高。 到中國,合作領域不斷涌現 回顧過去,忻華介紹,中德在資本密集型制造業領域,也就是重化工業領域,有較好的合作基礎。具體來說,化工、汽車制造、機械等行業,雙邊合作基礎良好,“這樣的行業,能源成本在生產成本中占比較高,目前受到能源危機的壓力較大,因而中國對德國的吸引力較大”。 忻華還介紹,德國企業在中國已有大量投資和多年廣泛合作,中國同時也是德國在歐洲域外最重要的貿易對象國,雙方既往的合作已形成深厚的積累,未來雙邊的投資與貿易合作會進一步增強。 實際上,朔爾茨此次訪華,也創下多個“首次”。因此,有分析也認為,朔爾茨訪華是中德關系、中歐關系的重大標志性事件。 “這次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對于穩定中德,乃至中歐關系起到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分析稱,朔爾茨是2020年疫情以來,首位訪華的歐盟和西方國家領導人,他在行前克服了比較大的內外部政治壓力,朔爾茨在行前也數次撰文闡述他對中德關系的理解。 實際上,延續德國務實外交的朔爾茨,在訪華期間已有實際合作落地。 “中國航材”微信公眾號消息顯示,2022年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期間,中國航空器材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航材”)與空客公司在北京簽署了140架空客飛機的批量采購協議,其中包括132架A320系列飛機、8架A350飛機,總價值約170億美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張建攝(資料圖) 此外,朔爾茨在兩國總理聯合記者會上也宣布,由拜恩泰科研發的mRNA新冠疫苗,將可為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接種。朔爾茨說,這只是“第一步”,他期待未來拜恩泰科疫苗的在華受惠者范圍能夠進一步擴大。 “這次訪華充分體現了朔爾茨總理所領導的德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系。這次國家領導人的線下會晤釋放了積極的政治信號,有利于增信釋疑,增強中德雙邊關系發展當中穩健、務實、合作的基調。”伍慧萍表示,總的來說,這是加強雙邊務實合作的良好契機,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實屬不易。 丁純則表示,除了傳統合作已經比較深的領域外,雙方新的合作領域也在不斷涌現。比如汽車行業,雙邊在新能源車、智能汽車、汽車電池上的合作已經很明確。此外,在醫藥、數字、綠色等領域,中德也有很多合作的潛在機遇。如果雙邊關系能維持積極向上勢頭,雙邊互利共贏的合作潛力非常巨大。 互利共贏,中德關系的“底色” 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始終是中德關系的“底色”和主流。中國駐德國大使吳墾表示,一方面,包括中德兩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對加快疫后經濟復蘇、建設更美好世界有著共同期盼。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當前世界局勢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經濟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逆風,鼓吹脫鉤和陣營對立的非理性沖動正在抬頭。面對全球性挑戰,合作是當務之急,也是唯一出路。 伍慧萍表示,從中國來說,黨的二十大也釋放出了很多積極信號,包括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更希望通過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改革開放來回應如何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德之間的經貿基礎依舊牢固,同時也是雙邊關系非常重要的穩定因素。 伍慧萍表示,目前,德國國內的一些聲音希望把中德經貿問題政治化、意識形態化,德國政府也正在制定新的中國戰略,調整對華經貿政策,中德經貿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還將上升。 在伍慧萍看來,立足新的發展格局,中國一方面可以通過高水平改革開放系列政策持續對德國等歐洲國家釋放政策利好,實現經貿雙贏。另一方面,德國在發展對華關系時,也需要降低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傾向,實現雙邊互贏。 “中方歡迎包括德企在內的外國企業赴華興業,樂見德方保持歐洲對華經濟合作領頭羊的優勢地位。當前,中國市場開放程度比改革開放之初,甚至比10年前,都有更大進步。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將為各國提供更廣闊市場機遇。”吳墾建議,一是客觀看待競爭。中德合作如此緊密,有些競爭矛盾并不奇怪,不能因為害怕競爭,就排斥合作;二是理性看待經濟依賴。依賴不是單行道,出于政治動機或通過政治施壓人為推動脫鉤斷鏈,只會帶來更大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三是共同承擔維護全球化和開放合作的企業責任,為解決當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投資領域問題貢獻智慧和力量。 代表作品: “土坑”敗退華容道:13萬酸菜從業者如何自救? 攥緊“中國種子” 一個季度巨虧100億,知名品牌宣布裁員4000人 參考資料 [1]2021年中德貿易額再創新高達2453億歐元,中國連續第6年保持德最大貿易伙伴地位——商務部官網 [2]春華秋實五十年攜手合作譜新篇——人民日報 [3]中德務實合作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人民日報 記者|吳澤鵬陳鵬麗鄭雨航 編輯|董興生段煉易啟江 統籌|易啟江 視覺|劉青彥 視頻|張涵 排版|董興生 |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色A在线免弗看五月丁香 | 一级a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 |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国产视频伊人 | 性感AV天堂亚洲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