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數百人進河灘“挖寶”,還有人帶金屬探測器!當地文物部門:擅自挖掘、出售文物違法,將聯合警方追責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9 08:37:52

          每經編輯 程鵬 蓋源源    

          近日,在江西贛州,因為持續干旱導致當地章水、贛江水位下降,河灘裸露,數百名市民到河灘上“尋寶”。網傳視頻顯示,甚至有人帶上了金屬探測器進場“挖寶”。

          對此,贛州市文物部門發布通告,嚴禁任何個人以任何形式進行水下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等活動。

          另據極目新聞,11月7日,贛州市文廣新旅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已經關注到此事,網上有市民撿到古錢的傳言,需要鑒定之后才能確定是否屬于文物。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江西一地市民進河灘“挖寶”

          據封面新聞,章水、贛江是江西省內兩條河流,今年因持續干旱,兩河水位持續下降,大片河床逐漸裸露出水。最近一周,有市民江邊游玩時,在河灘發現一些零散的瓷片。消息傳開之后,吸引了大批市民涌入兩岸河灘尋寶。

          CFF20LXzkOyxTR0A7cJbw0vnJa66LajttgE2ah4AwNlL7d4l8Jre19mQPwnKfLJ1teicbPIyTGfKxdW4HpVddCQ.jpg

          市民在裸露的河床上尋寶 圖片來源:極目新聞

          其中,在章貢區東河浮橋附近,大片灘涂上每天有數百人涌入。有人帶著孩子體驗稀奇,有人拿著鋤頭鐵鍬專心尋寶,甚至還有不少人背著金屬探測儀進場。還有不少網絡主播趕到河灘,進行尋寶直播。

          C5oichaia3icNOhzRCr9se5dWETrIzACn7m13LXl1ORal0eRUPPFBQSR6RJIGsl2AdE3jlicv3qrKyzwydZia0MG0Sg.png

          圖片來源:瀟湘晨報?

          現場有不少工作人員勸阻,其中一名工作人員拿著喇叭喊話,稱江邊容易發生危險,要求未成年人趕快上岸。

          另據瀟湘晨報,記者從當地市民處了解到,如此大規模的“尋寶”在當地還是第一次,目前現場已經被封鎖,禁止進入。

          據極目新聞報道,來自江西贛州的王先生(化姓)告訴記者,“感覺真正尋寶的人其實并不多,大部分人和我一樣,都是去湊熱鬧的,再說真要找到好東西肯定要交給文物部門。”王先生介紹,市民到橋頭附近尋寶的情況已經持續了一周左右,他只看到有人找到一些碎瓷片,沒看到網上傳言的有人挖到古錢。

          CFF20LXzkOyxTR0A7cJbw0vnJa66LajtXXewGibia6Yl8j1fxkaTQ2arepEshMyUXwlXDWTP8jBmfWHACk33EgmQ.jpg

          圖片來源:封面新聞

          另一名市民陳先生(化姓)表示,他也到浮橋附近湊過熱鬧,但感覺沒什么寶貝可以尋,而且還有人帶著挖寶工具在現場擺拍。

          商戶羅先生則表示,浮橋附近本來就有古城墻,最近兩三年,每到河水退去、河床露出,便會有市民前來尋寶,大部分是本地市民。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當地:發現兩尊石雕

          發通告更多是為預防

          上月底,當地文物部門在河道考察時,在一處古碼頭發現多件清代石柱、石碑,上邊刻有“贛南道東關”字樣。專家介紹,清代的“贛南道”存在時間很短,史書上僅有只言片語的資料,這批石柱的發現,對研究贛州歷史文化意義重大。

          贛州文物專家表示,非專業的人員私自挖掘,很容易造成文物損壞。對此,11月2日,贛州市文物部門發布《關于加強水下出露文物保護管理的通告》。通告稱,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水下文物的義務。嚴禁任何個人以任何形式進行水下文物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等活動。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以任何方式發現疑似水下文物的,應當及時報告當地政府或者就近的文物部門,并上交已經打撈出水的文物。市民朋友們應主動將發現、搜集的文物上交屬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保管,對盜撈、哄搶、隱匿、販賣文物的行為進行舉報,對主動上交文物和舉報文物犯罪線索有功人員,將予以獎勵。

          同時,文物部門將同公安部門開展打擊防范水下出露文物犯罪專項行動,對私自收購水下出露文物,將文物出售給文物販子的違法犯罪行為,將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C5oichaia3icNOhzRCr9se5dWETrIzACn7mrzr3fk3aG6c3PQlSDckw9VDovibYw0CibmkuOrticdfHASleLJQG97FSQ.jpg

          據瀟湘晨報,11月7日上午,贛州市文物部門的工作人員回應瀟湘晨報記者稱,近日來因為水位下降,水中確實出露了兩尊用紅石雕刻的遺棄塑像,但其是不是文物以及價值還需鑒定。“我們這里正在找專家鑒定,河灘附近已經被保護起來了。”工作人員說。

          “很多市民去那邊也是散散心、解解悶,網上有些人在那邊炒作說在河灘挖到文物,后面就越來越多人去挖。”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概在11月初時,他們在網上看到很多“尋寶”視頻,說江邊有很多有價值的文物,但很多都是在炒作,是不真實的。“我們也有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普法教育,并發了通告。”工作人員說。

          工作人員還稱,發布通告目的一是為了市民安全,二是為了提前預防,萬一有歷史文化價值高的文物出露,他們可以提前做好預防性的保護。同時,文物部門也派出了專家組前往河灘考察,如果有市民發現文物,按照相關法律是需要上交的。

          編輯|程鵬?蓋源源

          校對|何小桃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報道截圖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極目新聞、瀟湘晨報、封面新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一本视频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 | 中文字幕欧美aⅴ字幕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一区二区 | 五月天AV电影在线播放 | 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