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5 23:27:56
每經記者 王晶 實習記者 孔澤思 每經編輯 陳俊杰
11月14日晚間,ST國華(SZ000004,股價9.55元,市值12.69億元)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下發的《深圳證監局關于對深圳國華網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黃翔、陳金海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ST國華收到深交所警示函的主要原因是其披露的業績預告出現重大財務數據偏差。
數據來源:記者整理 攝圖網圖 劉國梅制圖
出現重大財務數據偏差
11月14日,深圳證監局決定對ST國華及董事長兼總經理黃翔、董事兼財務總監陳金海出具警示函,原因是:公司在2021年度業績預告編制過程中,未審慎確認收入并考慮子公司商譽減值的影響,導致2022年1月披露的2021年度業績預告出現重大財務數據偏差。
同時,黃翔作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金海作為公司財務總監,未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四條的規定履行勤勉盡責義務,對上述問題負主要責任。
2022年1月26日,ST國華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全年歸母凈利潤為1億元到1.4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74%至129.02%。有如此亮眼的成績,主要是加強了對信息安全業務的戰略規劃、整體管控以及風險管理,同時公司布局拓展應急產業產生了利潤。消息一出,市場反應強烈,當日股價“一字”漲停。
4月28日,ST國華又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修正公告,對2021年業績預告大幅修正,最新預計2021年度虧損4億元至6億元。
4月30日,ST國華披露2021年年報,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9億元,同比增長3%;歸母凈利潤虧損5.09億元,同比下降887.81%。同日,因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出具了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ST國華觸及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
短短三個月,業績預告與實際歸母凈利潤相差6億多元,上市公司業績為何“大變臉”?
公司表示,在進行商譽減值測試時,未充分考慮子公司北京智游網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游網安)報告期未完成業績承諾事項,導致商譽減值計提不充分,而當年對智游網安的商譽計提減值金額達5.57億元。
8月3日,基于上述信息披露的違規行為,深交所對ST國華及黃翔、陳金海給予公開譴責處分。
疫情導致收入大幅下降
ST國華于上世紀90年代初上市,2019年公司出售了生物醫藥業務,并收購智游網安,進入移動互聯網安全領域,現主要從事移動互聯網安全、智慧城市及應急業務。
2019年7月,ST國華通過了《關于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方案的議案》,決定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智游網安100%股權,交易作價12.81億元。
在資產重組中,彭瀛、郭訓平、深圳市睿鴻置業發展有限公司、珠海橫琴普源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鄭州眾合網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業績承諾方,承諾智游網安2019~2021年度的扣非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人民幣9000萬元、1.17億元、1.52億元。
2019年智游網安實現扣非后凈利潤9099萬元,剛剛完成目標。而到了2020年,智游網安就因應收賬款信用減值,當年僅完成凈利潤7592萬元。2021年,智游網安扣非后凈利潤僅4954萬元。ST國華表示,由于智游網安未達到承諾業績金額,本期對商譽計提減值準備5.57億元,導致公司合并經營業績出現重大虧損。
2019~2021年,智游網安營收逐年上升,為何2021年扣非后凈利潤僅為2019年約一半水平?2022年11月15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ST國華,其工作人員表示,主要是受疫情影響,市場環境欠佳,以及因收入確認標準的提高,部分訂單未在本報告期內驗收和確認收入。
2022年三季報顯示,1~9月,ST國華實現營業收入8423萬元,同比下降49.33%;歸母凈利潤虧損5677萬元,同比下降268.26%。公司表示,主要是疫情等原因,導致收入下降幅度較大。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