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16 20:12:19
◎“中介行業是彈性很大、伸縮自如的行業,同時也是市場化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因此大量從業人員或機構,已經做好了上行就進入市場、下行就變法求生的準備,所以出現門店從事房產交易之外,與生活密切相關業務的現象也很正常。
每經記者 甄素靜 每經編輯 陳夢妤
近日,一則深圳Q房網中介門店內左側賣房右側賣肉的視頻在網上傳播,視頻中,原本統一設置在門口的迎客桌臺被撤掉,取而代之的是一條將店門分割為二的長長通道。通道一側是開著紅光燈泡的肉鋪,另一側是經紀人的辦公桌。門店內賣肉的攤位前,顧客絡繹不絕。
深圳某豪宅顧問在微博轉發稱,左手賣房子,右手賣豬肉,這招客戶引流堪稱完美。買豬肉的大姐大媽一不小心可能就買了套房子,這叫精準1對1營銷;買了房子的大姐大媽又回頭買豬肉,這叫增強客戶黏性。
房產交易縮量影響了產業鏈的每個條線。
11月14日,克爾瑞深圳區域總經理陳洪波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特殊時期,生存第一,而接地氣、有人情味的中介門店,更能與老百姓緊密相關。幾年前電視劇《安家》中,中介門店就在幫鄰舍寄養寵物,結果寵物主人就在這家中介賣房、租房。特殊時期,盈利模式、創新模式層出不窮,對地產中介、對老百姓都是益處更多。
“會不會再加蔬菜、水果進去,然后慢慢類似于錢大媽。”獲悉Q房網門店賣肉又賣房的消息,深圳某大型中介平臺店東委員會會長黃先生如此分析道。
“Q房網以前在深圳的市占率還能接近30%,但現在不到10%,越來越低了,所以他們可能后面重心會偏離。”
根據媒體披露的深房中協數據,2021年Q房網在深圳二手房市場的占有率為9.5%。
今年以來,Q房網多次發文,鼓勵現有團隊以加盟模式參與公司所在地的運營。
“目前Q房網還有個平臺,但下面的員工各自為政。每一個門店的店長都是老板,他們就是這種加盟模式了,不像之前的直營模式。”11月13日,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如果是直營的話,沒有哪個店敢去做副業,會影響整個公司形象,但加盟的就不一樣了,每個店長有經營自主權,碰到生意不好時,可以隔出一半面積來做別的業務。”
上述店東黃先生也向記者印證了Q房網經營模式的改變。
“每個門店原來的店長就做老板,不繳費用。”
“名存實亡”,上述知情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評價。不過,當記者以購房者身份登陸Q房網APP和微信小程序咨詢購房事宜時,依舊得到了經紀人的快速回應。
但記者也注意到,此前作為與市場重要鏈接紐帶的“Q房網數據研究中心”公眾號,從今年10月10日起便不再更新。Q房網的百度賬號,自今年5月后更新頻次就大幅下降,8月后亦不再更新。
對于近期欠款、轉型等經營情況,記者多方嘗試聯系Q房網,但截至發稿暫未得到回應。
Q房網背靠上市公司國創高新(SZ002377),據Wind,國創高新的房產中介業務業績占比達58.19%。三季報顯示,國創高新錄得業績虧損,董事會解釋為,報告期內國內房地產交易低迷,公司房地產中介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大幅下滑。
Q房網并不是最先跨界嘗試新業態的中介平臺,此前,21世紀不動產在其上線的電商平臺上開賣白酒、大閘蟹等一度引發熱議。
“21生活優選”是21世紀不動產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線上電商平臺。今年8月,21世紀不動產將某醬酒品牌納入平臺,記者留意到,目前在該平臺首頁,上架的商品包括大閘蟹、美妝、預制菜、家居用品等。
21世紀不動產聯合創始人盧航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21世紀不動產門店眾多,在當前的行業背景下很難保持之前的高速增長,公司涉足社群生態業務是根植于社區的新嘗試。
“中介行業是彈性很大、伸縮自如的行業,同時也是市場化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11月16日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因此大量從業人員或機構,已經做好了上行就進入市場、下行就變法求生的準備,所以出現門店從事房產交易之外,與生活密切相關業務的現象也很正常。
“市場下行時,如何贏得客戶信任,增加黏性,迎合消費者心理以生存,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特別是進入買方市場后,對于客戶爭奪的競爭是非常慘烈的。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高頻生活服務積累大量人緣,增加客戶交流,對市場轉化和購房者需求進行摸底,有利于后續交易。”
李宇嘉認為,房產中介作為生活服務業,跟社區生活服務業差不多,圍繞整個社區的居住生活,考慮老百姓生活痛點,即凡是客戶需要的,都是我能夠提供服務的。從這種中介代理式轉向管家式和顧問式,作為背后積聚流量來創造衍生業務,這種邏輯可行。由此,中介服務結合社區服務,是其必須要做的事情,或也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7113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