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5 18:40:14
每日經濟新聞 劉杰 每經編輯 趙博淵
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是成都貫徹落實“雙碳”目標部署的戰略舉措,也是城市塑造比較優勢的新賽道。這條新賽道,為成都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提供了哪些機遇,成都又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做了哪些探索?11月25日下午,由成都市生態環境局主辦的“綠色低碳發展 產業建圈強鏈”圓桌論壇線上舉行,并于每日經濟新聞微博、中國環境app、中經云端app、成都生態環境官方微博、成都生態環境視頻號同步播出。論壇共吸引超30萬人次關注,推廣了成都綠色低碳發展經驗,分享了“雙碳”背景下的綠色機遇。
本次論壇邀請到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以及綠色低碳企業和生態環境領域專家來到論壇直播間,對成都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的探索、低碳清潔能源市場推廣、利用科技手段打造綠色發展名片等方面展開討論,并從不同角度分析如何把握成都綠色低碳發展的機遇。
圓桌論壇線上舉行
“協同發展是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橋梁和紐帶,是推動產業建圈強鏈的重點和抓手。”論壇上,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文雁針對成都整合各方力量,共謀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進行分享,她談到,成都始終堅持以高站位提高認識、大視野搶抓機遇,大格局構建優勢,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1-10月,全市綠色低碳產業產值達1781億元,同比增長22.3%,簽約重點項目30個,簽約總額達1372億元。
文雁表示,未來成都將繼續以協同發展作為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持續優化合作共贏的區域協作機制、條塊結合的統籌協調機制、政企暢通的企業服務機制,按質保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為全力穩住第四季度經濟大盤、助力成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而對于如何提升低碳行動的社會參與度,增強市民對綠色低碳認知方面,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楊斌平也結合自身工作經驗進行了解答。他表示,為推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引導廣大市民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2020年3月,成都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構建“碳惠天府”機制的實施意見》,在國內首創提出“公眾碳減排積分獎勵、項目碳減排量開發運營”雙路徑碳普惠建設思路,而“碳惠天府”通過構建碳積分獲取和兌換體系,策劃開展系列主題活動,搭建個人榮譽體系,切實調動公眾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積極性,目前用戶數超過70萬。
圖片來源:萬紅靈 攝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論壇還邀請到了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一同來到直播間,分享成都在資源循環利用與提升鋰電影響力方面的經驗做法。
“推動城市產業的綠色低碳需要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發力,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推進。”對于推動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方面,成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總經濟師陳健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她表示,產業綠色低碳的重點是循環化。節約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有研究認為,資源循環利用將為減碳作出50%以上的貢獻,這項工作需要得到高度重視。下一步,成都將通過國家“無廢城市”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的相關工作,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打牢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石。
隨后,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朱健談到,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成都鋰電產業未來發展機遇十足、前景廣闊。成都背靠四川清潔能源大省,豐沛的綠電供應可以在電價上有所優惠,除此之外緊鄰成都的甘孜、阿壩及云貴地區鋰礦、磷礦儲量巨大且供應鏈完備,成都發展鋰電產業的優勢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下一步,成都還將在引進壯大細分領域鏈主企業,培育關鍵環節配套企業,降低企業成本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成都鋰電產業邁上千億能級新臺階。
圖片來源:杜睿嘉 攝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提供)
論壇上,除了成都市市級相關部門帶來的成都綠色低碳發展經驗外,生態環境部原國家生態環保督察專員夏光也針對如何尋找到生產提速和生態保護的平衡點,促進生態保護與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展開發言,并現場回答了企業代表提出的問題。“當前成都市正在加快建設公園城市,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優化發展,本質上就是將善待自然、善用自然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法則應用于城市發展實踐,其成效是顯著的,經驗是有益的。”夏光表示,成都應當開發樓頂空間,利用房屋樓頂進行種花種草,增加吸收污染物的植物面積。在公園城市建設中,除了建設大面積的公共綠地外,還可利用街頭巷尾小塊空地,見縫插綠,建設“口袋公園”等。
除此之外,論壇上來自成都的低碳企業代表趙健還對企業推進重大低碳技術進行了分享。“成都市生態環境局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產業鏈建圈強鏈工作,持續加強綠色低碳產業的交流合作和重點項目推進,為公司水務環保項目投資落地全生命周期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全力保障項目環評、能評等重要環節順利實施,同時為公司科技研發成果推廣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持。”趙健表示,目前公司擁有2座國家級供水、排水水質監測站,自主開展科技創新和技改技革100余項,取得專利143項,參與制定國家行業標準22項。
從專家到企業,從科技到市場,從“無廢”到“鋰能”,論壇上各方分別站在不同角度,利用專業目光發現綠色低碳發展中的各種成都機遇。當前綠色正日益成為城市的鮮明底色,成都的公園城市大美形態也正在加速形成。未來的成都,將不斷在綠色發展中尋找機遇,同時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使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在成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