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8 22:02:24
◎記者注意到, 此前,湖南省、浙江省、江蘇省等地方醫保局也紛紛提出逐步探索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但截至目前均未正式落實。
◎行業普遍認為,如果輔助生殖相關技術醫療費用能納入醫保,或有效緩解需通過技術手段備孕家庭的經濟壓力,提高不孕不育患者的輔助生殖意愿,中國輔助生殖的滲透率也有望持續提升。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據浙江日報消息,明年起參加杭州市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西湖益聯保”的居民,在2023年度實施輔助生育的參保市民,將可獲得最高3000元的報銷。
具體報銷方面,在杭州市范圍內具有特定輔助生育資質的省、市三甲醫療機構治療期間,接受胚胎培養和胚胎移植兩項治療的費用,“西湖益聯保”給予一定限額的補助,其中胚胎培養費用報銷限額為0.15萬元/年,胚胎移植費用報銷限額為0.15萬元/年。
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在《中國輔助生殖行業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白皮書》中指出,少子及老齡化已成為21世紀我國面臨的最大灰犀牛之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顯示,2020全年出生人口120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8.50‰,出生人口數量連續三年滑落,出生率為1952年該數據公布以來最低。
為了減緩我國老齡化的進程以及出生率的下滑態勢,國家人口政策逐步放開,從2015年“雙獨二孩”政策進階到2021年5月提出的“三孩”政策,鼓勵生育的人口政策極大利好輔助生殖行業;同時,政府出臺監管政策完善行業頂層設計,行業監管趨于規范,足見國家重視生育和人口問題、積極支持進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發展的總體態度。通過推動重點地區試點輔助生殖納入醫保支付,減少患者經濟負擔,利好政策助力輔助生殖加速滲透和深度發展。
此外,弗若斯特沙利文還指出,由于社會環境、工作壓力大,女性生育年齡推遲等種種因素影響,中國夫婦的不孕癥患病率預計從2018年的16%,上升到2023年的18.2%,不孕不育患者將超過7700萬,不孕不育患者數年復合增速約為10%。但與此同時,受制于輔助生殖醫療費用開支高、符合資質的輔助生殖機構少等原因,我國接受輔助生殖服務的人群比例仍與國外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以試管嬰兒技術舉例,《中國高齡不孕女性輔助生殖臨床實踐指南》測算,女性在35歲及以下時,平均需要3個治療周期成功活產,單次取卵周期價格約3.3萬-4.2萬元;35歲以上的女性則需要更長周期。這意味著育齡女性成功活產一次大約需要花費10萬元,甚至更多。
8月16日,國家衛健委、發改委等17部門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就輔助生殖技術一項,《意見》首次明確提出,指導地方綜合考慮醫保(含生育保險)基金可承受能力、相關技術規范性等因素,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基金支付范圍。這是國家衛健委首次明確要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醫?;鹬Ц斗秶?。
行業普遍認為,如果輔助生殖相關技術醫療費用能納入醫保,或有效緩解需通過技術手段備孕家庭的經濟壓力,提高不孕不育患者的輔助生殖意愿,中國輔助生殖的滲透率也有望持續提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 此前,湖南省、浙江省、江蘇省等地方醫保局也紛紛提出逐步探索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支付范圍,但截至目前均未正式落實。
輔助生殖納入醫保難在何處?錦欣生殖首席戰略官段濤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不孕不育患者中,需要輔助生殖的患者群體只是小部分,只有不到20%需要輔助生殖,80%以上患者只需要常規治療就可懷孕。據此,段濤認為:“如果輔助生殖項目要納入醫保的話,那80%的常規治療也應該納入醫保。從覆蓋面角度來看,應該先解決不孕不育的問題,因為80%的患者僅需進行常規的不孕不育治療,并不需要一開始就進行試管嬰兒等昂貴項目,所以基本順序不能搞反。”
此外,從覆蓋范圍來看,這次“西湖益聯保”僅將兩項輔助生殖項目納入,且報銷金額最高不超過3000元。
CIC灼識咨詢高級咨詢顧問劉宇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一個完整“試管嬰兒”治療周期的花費(平均3-5萬/周期,平均治療時長0.5-2年),3000元的報銷上限還是有很大的缺口,從短期內的落地來說影響可能會比較有限。
不過,劉宇琪仍對此次事件持積極態度:“此前輔助生殖領域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直接的相關醫保政策,該政策的實施還是比較有推動意義的,有可能推動其他省市的政策推出和落地,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國內輔助生殖產業鏈的發展。”
在“西湖益聯保”相關消息發酵后,錦欣生殖(HK01951,股價5.48港元,市值137.92億港元)、達嘉維康(SZ301126,股價18.03元,市值37.23億元)等相關公司股價大漲,可見資本市場對于此次地方商保將輔助生殖納入也給予了積極的態度。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