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5 22:31:45
每經特約評論員 曹中銘
近期,中天科技(SH600522,股價16.66元,市值568.6億元)因分拆上市事項前后不一致的信披問題引發市場質疑。該信披問題從現行法律法規層面上講很難界定違規,但卻因之導致股價出現大幅波動。基于此,筆者以為,上市公司的信披不可游離于監管之外,且須保持一慣性與連續性。
2020年9月,中天科技首次披露了分拆上市事項,標的劍指旗下優質資產中天海纜。不過在2021年8月,中天科技由于自身經營情況等原因宣布終止中天海纜分拆上市計劃。盡管如此,投資者的關注仍在持續。比如在今年11月8日召開的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就問及中天海纜是否會進行分拆上市。11月14日,又有投資者通過上證e互動提及此事。對此,中天科技先后兩次回復均表示,自2021年該項目終止后,沒有審議過分拆中天海纜上市的事項。
但11月24日晚間,中天科技突然公告了計劃將中天海纜分拆上市的事項。信披出現大“變臉”,自然引起投資者廣泛質疑。11月25日午間,中天科技解釋稱,此前并未考慮重啟分拆上市的相關事宜。公司董秘于2022年11月14日下午向董事長匯報投資人關注熱點問題時,請示是否將部分重大事項提請董事會決策,董事長同意將籌劃分拆上市議案提請董事會討論。11月24日,分拆上市議案獲得董事會通過。
分拆上市屬于上市公司信披中的重大事項,不過,從中天科技的內部討論、表決,論證直至最終付諸實施,個中是存在不確定性的。雖然上市公司前后說法不一,也無法令人信服,但從時間軌跡上看,從此前對投資者的回復,以及后來公告分拆上市事項獲得董事會通過,其實并不矛盾,因而很難界定存在所謂的信披違規行為。
中天海纜屬于中天科技旗下的優質資產,2022年前三季度,中天海纜實現的營收及凈利潤在中天科技中的占比分別為22.1%和34.62%。如果分拆上市,對于股價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消息發布后的短短兩個交易日,該股的最大跌幅近20%,投資者可謂損失慘重。
事實上,中天科技上演的鬧劇以及投資者遭遇的悲劇并非不可避免。由于分拆上市事項董秘在向董事長匯報時,董事長同意提交董事會審議,在如何回復投資者時,上市公司董秘大可在先向董事長匯報并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答復后再回復投資者,如此其短期內信披前后不一的問題就可迎刃而解,投資者也不會遭遇到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公告的“突然襲擊”,其股價或許也不會出現如此暴跌。但由于個中操作不當,結果釀成了悲劇,且其中沒有贏家。上市公司信披遭到投資者的質疑,股價下跌又導致投資者損失慘重,雙輸的結局由此產生。
上市公司信披質量如何,能否真正做到真實、準確、及時、完整,不僅關系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投資者自身的聲譽與利益。資本市場上,上市公司因信披問題導致的投資者維權案例不勝枚舉。
此次中天科技信披引發的鬧劇與悲劇,應該引起包括監管者在內的整個市場思考信披的一慣性與連續性問題。該問題此前并未受到應有重視,有了此次的教訓,類似的悲劇,不能再重演了。當然,針對類似現象,監管部門也有必要對相關規章制度進行修訂,以提升上市公司信披質量,更好地保護投資者與整個市場的利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