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07 22:18:28
◎眾多科學研究以及真實世界的數據顯示,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從阿爾法、德爾塔、伽馬,到目前流行的奧密克戎,其傳播力雖然不斷增強,但致病力及病死率卻在不斷降低。
◎隨著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大規模核酸檢測或將逐步取消,抗原成為重要的檢測手段,抗原檢測試劑盒需求端呈現增長態勢,其生產銷售情況備受市場關注。
◎胡善聯表示,以目前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主要損傷人體上呼吸道的特征來看,不太可能會出現醫療擠兌的情況。
每經記者 許立波 每經編輯 梁梟
今日(12月7日),根據當前疫情形勢和病毒變異情況,為更加科學精準防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新十條)。
近段時間,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密集調整,針對公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如“核酸還要不要做”“感染人數增加會不會出現醫療擠兌”“需不需要擔心新冠后遺癥”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12月6日專訪了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
國家衛健委2020年10月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將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其中,甲類傳染病是指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特別嚴重,可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采取強制管理、強制隔離治療、強制衛生檢疫,控制疫情蔓延的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是指對人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嚴重,可能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需要采取嚴格管理,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降低發病率,減少危害的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
2020年1月20日,新冠疫情肆虐之初,國家衛健委發布1號公告稱,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相關規定,基于當時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特征等特點的認識,報國務院批準同意,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胡善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過去兩年中,新冠肺炎之所以一直采取“乙類甲管”的管理方法,是因為充分考慮到彼時原始毒株的高致死率。此外,這項決定也有法律依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四條規定,“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采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不過,眾多科學研究以及真實世界的數據顯示,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從阿爾法、德爾塔、伽馬,到目前流行的奧密克戎,其傳播力雖然不斷增強,但致病力及病死率卻在不斷降低。
胡善聯表示,業內對“新冠病毒回歸乙類管理”的呼聲漸起,其最大意義在于傳染病疫情防控應當在法律框架下開展。最近推出的二十條、各地疫情防控方案調整以及未來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都要基于“新冠病毒回歸乙類管理”這一理論基礎。不過,胡善聯也認為,盡管從全國來看,“新冠病毒回歸乙類管理”是總趨勢,但各省市仍要按照其具體情況不斷優化防控措施。
新十條提出,要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范圍、減少頻次。根據防疫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
精準檢測核酸結果,是落實精準防控的科學依據,是疫情防控過程中最直接、最基礎、最關鍵的一環。今年以來,北京、安徽合肥、河北石家莊、河南許昌等地陸續發現核酸檢測機構存在違法違規問題,也引起了輿論廣泛關注。此外,盲目擴大全員核酸檢測的范圍、隨意提高核酸檢測的頻次,也讓人民群眾不堪其擾。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難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此前曾對媒體表示,在沒有社區傳播風險的時候,不提倡全員進行核酸檢測,是考慮到目前的新冠病毒奧密克戎傳染性變強但毒力變弱,病死率已大大降低,98%以上的感染者屬于無癥狀,臨床癥狀以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為主,并不會引發肺炎。目前應該把預防感染的重點人群轉向高危人群,比如有基礎疾病的高齡人群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215423803
胡善聯也向記者表示,從分子流行病學的角度看,核酸檢測陽性只是確認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不一定具有發熱、全身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有時候發現核酸檢測呈陽性,也不一定代表其具有傳染性”。特別是除了人體,國內還會對外部環境進行核酸檢測,一定程度上擴大了打擊面,“盡管很多冷凍食品中也可以檢測到陽性,但這并不代表其具備活性病毒的傳染性”。
此外,大規模核酸檢測帶來的另一項弊病是地方財政不堪重負。今年以來,已有多地地方政府宣布取消免費核酸檢測政策。國家衛健委也指出,出現疫情后,各地應根據疫情形勢和流調研判情況,評估不同區域疫情風險大小,分級分類確定核酸檢測的范圍和頻次,提升核酸篩查質量和效率。
隨著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大規模核酸檢測或將逐步取消,抗原成為重要的檢測手段,抗原檢測試劑盒需求端呈現增長態勢,其生產銷售情況備受市場關注。
今日(12月7日),復星診斷方面回復記者采訪時稱,此前,新冠抗原檢測需求主要來源于政府采購,預期未來醫院、藥店等市場需求會增加,從長期看新冠抗原產品的市場需求可能會持續。目前,抗原檢測作為核酸檢測補充,對于疑似患者的初篩有一定可行性,隨著防疫政策逐步調整,預計未來抗原和核酸檢測中抗原使用量占據主導,形成“抗原篩查+核酸確診”模式,發熱門診、社區門診等首先檢測抗原。
復星診斷方面也表示,近期,公司一直在關注市場的抗原需求,正積極快速地協調各方資源、積極備產,力爭迅速提高供應量。“目前我們抗原的日均產能在600萬人份/天,同時,我們也有備案的產地,可以根據未來需求情況快速擴增產能。”
在優化防控措施的同時,公眾目前普遍的擔憂是,感染人數增加是否會導致醫療擠兌?確診新冠后是否會出現長期后遺癥?
據《健康時報》報道,廣州市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一周后,多家醫院均表示,門診就診人數略有增加,但增勢不是很明顯,整體平穩。廣東省人民醫院(惠福分院)門診部工作人員表示,近來就診人數增加不是很多,入院查驗健康寶綠碼可就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一名醫師則表示,政策放開后,門診就診人數有明顯增長,但整體平穩。從目前來看,防疫政策的調整,對于醫院就診人數及醫療擠兌現象的出現,尚無直接影響。
對此,胡善聯也表示,以目前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主要損傷人體上呼吸道的特征來看,不太可能出現醫療擠兌的情況。但反過來說,在疫情嚴格防控期間,也存在大量罹患慢性病的患者因無法及時就醫而造成另一種“醫療擠兌”的情況,“比如新冠流行期間,外科就診的人數少了,有的人就說這是醫療資源的擠兌,但實際上不一定是擠兌,而是沒有機會去就醫。”胡善聯表示。
此外,胡善聯還表示:“隨著冬季來臨,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概率也會隨之增加,這是需要嚴加觀察的地方。”
圖片來源:攝圖網-401673686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紹,進入冬季,對流感和呼吸道傳染病的關注度一直是很高的。冬季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疊加,增加防控的壓力確實存在。當前,需要密切關注新冠病毒的變異情況,各地報告新冠感染后重癥、死亡情況,以及醫療資源占用的情況,嚴防出現醫療資源擠兌等。
為了防止出現醫療資源擠兌,國家衛健委已經做了大量準備工作,部分措施也在進一步加強,主要包括:疫苗、藥物的研發,疫苗接種和藥物的儲備;加強醫療救治資源的準備,完善分級診療救治體系;加強病毒變異、疾病嚴重性、醫療資源使用情況的監測;凝聚社會共識,使公眾對新冠認識更加理性,個人健康意識顯著提升。
而談及新冠可能存在的“長期后遺癥”,胡善聯告訴記者,“長新冠”(Long Covid)這一問題已在國際上引起重視,并且新冠后遺癥也可以從部分國際臨床研究中得到證實。但胡善聯也指出,目前有一些研究將偶發性的疾病算作是新冠的后遺癥,并且即便有并發癥的產生,國內相關病例也遠比其他國家少,因此公眾可以“放寬心”,不必過于擔憂。同時,胡善聯也表示,期待未來會有更多新冠后遺癥的臨床研究結果發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00731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