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12 15:26:40
每經編輯 畢陸名
12月12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張文宏教授在“華山感染”公眾號上發表文章呼吁,新冠疫情正在進入“最后一程”,并最終會向季節性流行病轉變,現在階段需要全社會的動員,保護老年人與脆弱人群,其中最核心的原則是,我們應該盡一切能力,延緩老年群體的感染時間,最大程度減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數量。
此外,針對大家普遍關注的“病毒核酸復陽者是否具有感染性?生活中是否會造成密接群體感染?”等問題,近日,羊城晚報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唐小平/李鋒團隊、廣州國家實驗室鐘南山院士團隊獲悉,他們的臨床研究證實,新冠病毒感染者復陽后是安全的。
張文宏在文中表示,這幾天網絡上不斷有公眾人物“曬”自己得新冠的感受,這是一個幫助大眾消除對新冠恐懼的好方法,現身說法,讓大家認識到,新冠的癥狀與流感、感冒等其他常見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很類似。
我們團隊近期對上海今年奧密克戎疫情中的1萬多例感染者進行了超過半年的隨訪,并對同期非新冠感染人群作為健康對照組進行隨訪。與健康對照組相比,目前的奧密克戎株未造成特異性的人體器官長期損害,還是呈現常見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特點,我們人類可以應對與接受。目前,新冠病毒病一定會逐漸被納入常態化的呼吸道病毒,從新發傳染病進入季節性或者地方性傳播的傳染病序列。他寫道,全球進入從新冠大流行向地方性流行或者季節性流行病轉化的階段,這點與我們2009年遭遇到的2009H1N1很相似,或許一夜醒來,就會發現,我們已經艱難度過了大流行。
中國是世界大流行末期最后退出對新冠進行嚴格管控的國家,也是保持重癥和死亡人數最低的國家。在奧密克戎流行期走向“開放”,留給我們保護好老年人和脆弱人群的一個“準備機會”。但是我們仍然要面對退出時一波大面積感染的挑戰,例如大面積社會面的感染,就醫送藥體系能否應對?
“這是一場時間確定的與病毒的極限戰,我們相信,最終中國的資源儲備是可以應對的。”張文宏稱,“隨著感染人數增多,會出現這些平常只是普通醫療資源的擠兌,這時候,政府部門的提前布局與介入來平抑這種需求就非常重要。”
對于大面積核酸檢測不檢了,張文宏的觀點是:“就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來講,有誰感冒了發燒了會滿世界找核酸亭的?無非是找點退燒藥吃吃,睡一覺,多喝點水,吃點維生素C就扛過去了。”
針對北方很多人感染后覺得癥狀不像想象的那么輕微,無癥狀也沒有那么多,張文宏表示:“由于不再核酸全檢,無癥狀我們是不知道的,在感染基數龐大的時候,比例很高的無癥狀可能被忽略了,我們就會直覺,仿佛每個感染者都有很難受的癥狀。”
他還表示,隨著北方進入冬季,寒冷也是新冠的“幫手”,又逢流行性感冒的高發期,“安穩度疫”的挑戰會比南方更大一些。
張文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張文宏特別強調如何保護家人,尤其是家里的老年人。他認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已經或即將面對一波流行高峰。結合海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奧密克戎株的第一波疫情流行高峰感染人數較多,后期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反彈,將顯著弱于第一波疫情高峰。
張文宏認為,保護脆弱人群,就應該爭取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時期幫助他們免于感染。“這里面最核心的原則是,我們應該盡一切能力,延緩老年群體的感染時間,最大程度減少在第一波疫情高峰中的老年感染者數量。”
對此,他解釋稱原因很簡單,第一波疫情高峰中,感染人數眾多,甚至也會面對大量醫護被感染的局面。此時,醫療資源的緊張和短缺不可避免。若同時出現大量老年人群感染,則可能難以獲得像平時一樣充分的醫療照護。此外,等到全社會感染率很高、逐漸進入群體免疫階段的時候,脆弱人群暴露于外界時的風險就會大幅度降低。”
“若能延緩老年群體的整體感染時間曲線,哪怕僅僅延后1-2個月,整個社會的疫苗免疫屏障會更加堅固,醫療資源度過第一波疫情高峰期,也會更充足與從容,護理院的老年群體發生疫情后的救治資源也會更加豐富。”張文宏稱。
為了給老年人和脆弱人群提供更為充分的保護,張文宏再次強調大面積接種疫苗的重要性。他呼吁,對于目前尚未接種疫苗的老年人,只要符合接種條件,應抓緊時間,在第一波疫情高峰期來臨前盡快接種。“從接種數量上來看,3針的保護力優于2針,2針的保護力優于1針。接種的每一針疫苗,都將會給人體提供一定的保護。”他表示。
他還建議,老年人一旦感染,需要家庭密切的監測,必要時及時就診,而所有醫院必當優先安排醫療資源,全力救助這些老年患者。
他呼吁家庭中的每一個青年人要當好老年人的“保護傘”。在疫情高峰期間,與老人同住者也應當接種疫苗和加強針,自覺減少非必要外出和聚集,外出時做好自我防護,避免感染。如果年輕人們出現疑似感染癥狀,應進行自我隔離,減少和家中老人的接觸,降低老人被感染的風險。
“在長長的抗疫隧道里走了3年,我們即將走出隧道,空氣、陽光、自由自在的旅行,都在等待著我們。但在最后一程,我們需要全社會的動員。”張文宏最后寫道,“最重要的是,我們歷經三年,以極低病死率走出疫情、回歸正常生活,這才是我們國家引以為豪的最后的勝利。”
據羊城晚報報道,近日,記者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唐小平/李鋒團隊、廣州國家實驗室鐘南山院士團隊獲悉,他們的臨床研究證實,新冠病毒感染者復陽后是安全的。
新冠病毒感染者經過住院治療達到出院標準即可出院。但有些感染者出院后,在沒有接觸其他新冠病毒傳染源、且排除二次感染的情況下,仍舊會發生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現象,通常簡稱為“核酸復陽”。病毒核酸復陽者是否具有感染性?生活中是否會造成密接群體感染?
圖片來源:攝圖網-401673686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研究員胡鳳玉表示:“新冠患者復陽的問題曾經也是臨床醫生關注的問題。”
為此,廣州八院在廣州國家實驗室的支持及鐘南山院士指導下,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們納入了2021年‘廣州521’疫情至2021年11月底,累計800余例德爾塔新冠病毒感染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研究員李鋒說。這個研究持續半年。在2022年10月,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唐小平/李鋒團隊和廣州國家實驗室鐘南山院士團隊對于核酸復陽問題的研究成果正式發布在《國家科學評論》(筆者注:英文名《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
據介紹,該研究全面回顧、分析了2021年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收治的全部德爾塔病毒康復者出院后病毒核酸檢測復陽的特點。
李鋒說:“研究發現,與住院階段相比,出院后,復陽人群的病毒核酸載量降低了10萬倍。在細胞培養實驗中,并未從樣本中分離出活病毒,在社區追蹤過程中也未發現社區傳播,這說明病毒核酸傳染性低,復陽人群在社區和工作場所活動是安全的。因此,新冠感染者出院后不應該被歧視。”
復陽后,會有什么癥狀?還需要治療嗎?李鋒表示:“新冠感染者出院后,病毒核酸復陽期間,肺炎已經恢復,或者持續恢復中,大多數沒有癥狀,只有極少數有些喉嚨不適的主觀指標,但都缺少住院進行治療的臨床指標,這說明,核酸復陽時身體已經恢復,無須在院治療。”
接種疫苗后是否能減少復陽概率呢?
“本研究中也分析了疫苗接種與核酸復陽的關系,雖然疫苗接種不能避免患者復陽,但可以明顯縮短病毒復陽時長,減少高核酸濃度復陽概率。這也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增加了對疫苗保護作用的理解。”李鋒說。
李鋒表示,目前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要求,既往感染者出院(艙)后,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陽性,如未出現任何癥狀體征且核酸檢測Ct值≥35,不再進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觸者;如無傳播風險,不再進行管理和判定密切接觸者。
“這樣一來,對于復陽人群的精準管理,醫院在管理上可以更加有的放矢,節省資源;從公共衛生防控角度,可以減少流行病學調查和溯源的工作量。”胡鳳玉說。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羊城晚報、“華山感染”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