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爭奪“第一城”,“最強地級市”瞄準萬億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1 08:23:41

    每經記者 淡忠奎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孫志成 蓋源源    

    CFF20LXzkOxFxOlvibVTgUQw6S5GD8R44Fbpg8C3dIgHUw1nwBOyEAItkeaYEVjLuLiaq4w94UKJ5H9ibDrYFicic0Q.jpg

    CFF20LXzkOxFxOlvibVTgUQw6S5GD8R449Wvb3UzArABX2ibibjmlgG3s50lXaQTX1FY6mzVkKqJwNj6sIY9MUibKw.jpg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53625

    “力爭用五到八年的時間,加快打造萬億級汽車產業強市?!痹诓痪们芭e行的蘇州市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座談會上,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的發言,讓外界再次感受到“最強地級市”進擊的決心。

    在一般人印象中,蘇州工業實力強勁,但汽車產業并非強項。不過,正如曹路寶所言,“汽車產業是一座城市制造業軟硬實力的重要標志?!狈叛廴珖?,包括上海、廣州、重慶等在內,工業強市幾乎也都是汽車強市。汽車產業不強,始終是蘇州的一大缺憾。

    如何在這個炙手可熱的賽道上分一杯羹?

    蘇州提出,“既抓整車、更抓零部件,既抓燃油車、更抓新能源車,既抓汽車機械、更抓汽車電子,既抓汽車制造、更抓智能網聯……”其中最為突出的目標,是將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視作突破口,意欲爭奪“自動駕駛第一城”。

    對于規上工業總產值超4萬億的蘇州而言,能否抓住智能網聯機遇振興汽車產業,已然是持續激發工業潛力,競爭工業第一城的“關鍵變量”。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受挫

    雖然蘇州在整車、尤其是乘用車領域沒有多少話語權,但汽車零部件企業“遍地開花”。

    早在1999年,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集團就將生產和研發中心落地蘇州,專業研發及生產汽車零部件。這是蘇州真正與汽車產業“結緣”,也奠定了其作為全國重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的基因。

    CFF20LXzkOxFxOlvibVTgUQw6S5GD8R44NChhp5uiccF5t00Orw5rYp3WlicdUg6j1JLJicSiazxCuDsTgd6XhqXp1A.jpg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946700

    僅僅下轄縣級市常熟,就匯聚起160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其中包括豐田、三菱、西門子等19家世界500強企業。

    不過,缺乏實力強勁的整車企業帶動,使得其汽車產業鏈始終未能進一步做大。相比萬億級的先進材料、電子信息、裝備制造,以及重點扶持的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集成電路等先導產業,蘇州汽車產業多少有些相形見絀。

    論傳統車企,僅有金龍、奇瑞和長城3家。其中,蘇州金龍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汽車廠商,主要生產大客車,蘇州的公交、廠車基本都來自蘇州金龍,發展勢頭尚可。但聚焦乘用車領域,雖然不斷發力,卻未有多大收獲。

    比如,2007年奇瑞與以色列集團合資成立的奇瑞量子汽車有限公司(后改名為“觀致汽車”),注冊于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但從2014年觀致汽車開始量產銷售至2016年間,虧損高達66億元。即便2017年獲寶能集團戰略投資,也未能起死回生,最終徹底停產。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蘇州本有望成為第一批紅利分享者,卻錯失良機。2015年2月,長城華冠成立全資子公司前途汽車,落戶蘇州高新區。2018年,前途汽車生產的首款跑車K50下線,補貼后售價高達68.68萬元,但終因性能和定價問題市場遇冷,也使得長城華冠徹底喪失造血能力。

    眼下,新能源汽車正在重塑全國汽車產業版圖,入局不晚、非常努力的蘇州,終究沒能長出自己的“蔚小理”,甚至至今尚未形成有影響力的造車新勢力。

    與此鮮明對比的是,隔壁“小兄弟”常州卻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強勢崛起。依托寧德時代、上汽集團等龍頭企業,短短數年間,其借助全國獨大的動力電池產業強勢切入新能源汽車賽道,成為全省的引領者——匯聚起300多家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企業,動力電池產銷量獨占全國1/5、全省1/2,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約占全省50%。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轉機

    新能源整車引入屢屢受挫,并沒有妨礙蘇州在產業鏈上下游繼續尋找自己的賽道。轉機也隨之而來。

    2016年10月,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正式發布,首次明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目標、路徑以及階段規劃。依托強大的零部件產業優勢和雄厚的制造業基礎,蘇州率先將目光聚焦在智能網聯賽道上。

    蘇州擁有覆蓋整車、動力系統、底盤、車身、內外飾、電子電氣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這使得很多智能網聯技術成果可以無縫切入,這也是其率先發力這一賽道的突出優勢。

    蘇州高鐵新城相關負責人曾表示,2017年開始高鐵新城就將智能網聯汽車作為區域“一號產業”來發展,2018年以來魔門塔(Momenta)、智加科技、禾多科技等一批代表性企業先后落戶蘇州。其中,魔門塔已經成為全國自動駕駛領域第一家獨角獸,蘇州智加科技也成為省級潛在的獨角獸企業。

    在今年11月召開的第四屆全球智能駕駛峰會上,蘇州市相關負責人提到,要“助力蘇州早日成為國內第一座實現自動駕駛規模商用的城市”。這背后儼然是一盤大棋——

    去年,《蘇州市“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提出重點發展11大產業集群,其中就包括汽車及零部件集群;今年11月發布的《蘇州智能車聯網產業創新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更是定下1000億、1000家”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蘇州智能車聯網產業規模超1000億元,集聚相關企業超1000家。

    若能如愿,蘇州將借助智能網聯賽道真正在汽車產業領域實現逆襲。為支撐這個潛在的千億級產業,蘇州提出了以相城區為產業發展核心區,工業園區、常熟市、吳中區為重點區,吳江、昆山、張家港、高新區、太倉市、姑蘇區等為聯動區的“1+3+6”智能網聯產業空間布局。

    在招商引資和人才引進的大力推動下,蘇州逐漸成為自動駕駛領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

    今年8月,蘇州出臺《汽車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實施方案》,提出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車聯網、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集中發力。到2025年,力爭全市汽車全產業鏈聚集相關重點企業1500家,產值規模達到6000億元。其中,新能源整車及零部件、智能車聯網和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產值占比50%左右。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突圍汽車產業作為各個制造業里產值最大、產業鏈最長、相關產業最多的產業,是真正影響區域產業轉型升級乃至能級躍升的關鍵性變量。

    CFF20LXzkOxFxOlvibVTgUQw6S5GD8R44Oh9fzDqHMwuwAhnQoG58V8SibKWZj8BwxL3vPx8QODgq7IQglNeXhLg.jpg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35913

    眼下,蘇州正走到關鍵節點。沖刺自動駕駛第一城,不僅將為其持續做大經濟總量、甚至拿下工業第一城提供關鍵支撐;更重要的是,蘇州也有望借此完成產業結構的轉型躍升。

    從城市整體定位而言,城叔曾在《“最強地級市”沖擊“工業第一城”》中深度分析蘇州外源型經濟主導下的“巨嬰困境”。其長期以來承擔上海等沿海城市溢出的代工服務需求,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新、附加值較低。尤其是在國際代工向更具成本優勢的東南亞地區轉移時,蘇州工業轉型升級也迫在眉睫。

    而從汽車產業的發展來看,一位西部城市發改部門官員曾對城叔透露,眼下各地新能源汽車產能(含在建)已經十分龐大,審批正在趨于收緊,“現在想引進一個新能源整車企業已經很難很難”。這也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產業上半場格局初定,而智能網聯作為汽車產業未來戰略的制高點,成為下半場競逐最重要的“戰場”。

    放眼全國,智能網聯賽道上已是“群雄逐鹿”,北京、上海、重慶、廣州、長沙、武漢等地紛紛設立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蘇州想要成功突圍,并不容易。

    曹路寶在蘇州市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座談會上也談到,希望廣大汽車企業加快向新能源、智能網聯方向適應轉型,把傳統零部件優勢共性資源延伸到新領域,與蘇州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產業形成耦合發展態勢,形成新的更大發展優勢。

    對蘇州而言,在持續深化產業轉型升級力度的同時,也看到了更多“借力”的可能。

    比如,蘇州智能網聯汽車和常州新能源汽車強強合作。當地媒體此前就撰文指出:“蘇州和常州之間已具備了就新能源汽車與智能車聯網產業展開戰略對接的客觀條件。兩地政府可牽線搭橋,鼓勵、引導兩地企業進行直接的技術和資本合作?!?/span>

    記者|淡忠奎

    編輯|劉艷美?孫志成?杜波 蓋源源

    校對|盧祥勇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cite id="apcyb"></cite>
    1. <dfn id="apcyb"><rp id="apcyb"></rp></dfn>

    2. <cite id="apcyb"><noscript id="apcyb"><address id="apcyb"></address></noscript></cite>

      <tt id="apcyb"></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