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7 20:30:57
◎GOOD CYCLE好潤環保創始人趙文靜告訴記者,如果生產/使用的原生塑料的總量和回收/使用的再生塑料的總量可以實現平衡,那么塑料中和將助力碳中和目標得以實現。
◎在公司現有業務體系中,從塑料回收到全程追溯,從禮品定制到公益項目,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解決方案。趙文靜表示,“我們建立了與C端消費者互動的渠道,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件事情,才有可能有更多的人參與和支持這件事情?!?/p>
每經記者 張韻 每經編輯 魏官紅
1月10日,由思盟企業社會責任促進中心發起、每日經濟新聞聯合主辦、商道咨詢承辦的2023第六屆CRO全球責任峰會在上海成功舉辦。在會場外的環保集市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了許多再生原料生產的可持續產品。
作為探索可持續消費的先行者,GOOD CYCLE好潤環保創始人趙文靜向記者分享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如何通過回收再利用的方式減少塑料對環境的破壞?如何建立起一個“塑料零污染”的商業閉環?趙文靜認為,讓塑料中和變得更簡單,本質上是將社會上已有的商品進行原材料的替換,并以社會、環境和經濟三重底線作為決策的出發點。
塑料中和的概念是好潤環保針對塑料歸處問題提出的一套解決方案。
從全球塑料產量來看,有研究顯示,1950年,全球共生產了200萬噸的新塑料。到2017年,在人類生產的共83億噸塑料中,已有63億噸塑料徹底成為廢棄物。這些塑料廢物中,僅有9%可以回收再利用,其余的則進入焚化場或垃圾掩埋場。據此計算,到2050年,塑料產量預計累計達到340億噸,而地球上會產生超過120億噸的塑料垃圾。
“我們做的就是為這些塑料找到一個更好的去處,讓它真正地被再生,從根本上提升塑料回收率。”趙文靜告訴記者,如果生產/使用的原生塑料的總量和回收/使用的再生塑料的總量可以實現平衡,那么塑料中和將助力碳中和目標得以實現。
對于企業而言,獨立建設塑料再生循環體系需要耗費巨大的時間、金錢與人力成本,“塑料中和遠遠不是一家企業或者一個行業就能實現的目標,所以我們會去看不同行業中大量被重復使用的產品是什么,并保證產品材料回收后進入規范的再生體系。”趙文靜表示。
與企業減塑的傳統實踐路徑不同,好潤環保的做法是以企業日常用品為出發點,用再生材料替換原生材料,消費者無需改變原有的行為習慣,企業也無需改變采購與運營模式,實現PET塑料瓶的閉環循環。
但存在的問題是,當一個塑料瓶被回收后,應該交給誰才能真正實現可再生?會不會在看不到的時候又被填埋焚燒了?
以紡織行業中的原材料聚酯纖維為例,回收來的塑料瓶會在再生產業園內,經過材質篩選、整瓶清洗、瓶片粉碎后,使用高溫溶解變成再生聚酯顆粒,將聚酯顆粒高溫拉絲后變形成再生紡絲和再生滌綸長絲,再送往服裝紡織廠。
為了讓企業明確了解采購原料來源于再生材料,好潤環保開發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追溯系統。趙文靜表示,塑料瓶被送到指定接收點時,就會形成一個專屬的追溯碼,會記錄從切片、顆粒到紗線等狀態轉化的過程,保證其進入規范的再生體系,真正被負責任地實現再生。作為第三方,好潤環保會提供回收再利用的數據證書,便于企業追溯廢品的回收去向與碳排放指數,為企業ESG報告和碳交易做基礎。
創立5年來,好潤環保共使用了超過85萬個回收塑料瓶設計研發制作rPET再生產品,避免這些瓶子被焚燒、填埋或流入海洋等造成污染,減少逾21.9噸碳排放,相當于種了360多棵樹。
立足于回收和環保,好潤環保打通了回收-追溯-設計再生的全產業鏈,將廢棄物轉化為有設計感的高品質產品。趙文靜表示,這樣實現了商業與公益的共同發展,每完成一個項目,不僅提升了營業額,更促進減碳目標。
2021年,好潤環保開發了5大材料、18大品類,包括用廢棄塑料瓶做的環保袋、用水果皮做的素皮鞋、用廢棄化妝品瓶做的建筑板材、用咖啡渣做的馬克杯、用廢棄ABS樹脂做的項鏈飾品等。
除了禮品文創,趙文靜關注到了一個特殊的行業,它擁有獨特的自循環場景,既是原料的提供方也是再生產品的需求方,那便是酒店餐飲行業。“在房間內大量產生塑料瓶的同時,餐廳的桌布也需要常換常新,容易形成自己的閉環。”她表示,在這個行業內,由于產品需要進行高度的工業化處理,因此對技術有著比較高的要求。
有人或許會說,這樣的生意在成本端占據優勢,因為企業提供的塑料瓶通常是免費的。趙文靜表示,好潤環保并沒有把免費得來的塑料瓶作為收入的一部分,而是創辦了名為“春雨新生”的公益項目,有錢出錢,有瓶出瓶。2021年內,好潤環保向中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兒童捐贈了共計1657套由28個回收塑料瓶制成的再生校服,相當于種植19.84棵樹。
在公司現有業務體系中,從塑料回收到全程追溯,從禮品定制到公益項目,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解決方案,既相輔相成,又相對獨立。如今,可以被回收的原材料不只是PET塑料瓶,如HDPE、PVC、LDPE、PP、PS、OTHER等6種塑料部分也已實現了可回收。
趙文靜表示,這件事能夠被長期持續做下去,關鍵還是要產品本身足夠好,“我們建立了與C端消費者互動的渠道,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件事情,才有可能有更多的人參與和支持這件事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