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7 22:50:08
每經記者 杜恒峰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61年來我國人口首次減少,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作為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人口是國家發展最重要的變量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們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口數量增長放緩或轉負是普遍規律。規律不可違,但應對人口問題的努力不可少。應對及時得當,可以讓人口下降曲線更平滑甚至回升,減少人口變化對經濟和社會的沖擊。
直面人口減少的挑戰,關鍵在兩頭,一頭是老齡,一頭是少子。既有的人口年齡結構決定了老齡化不可逆,老有所養需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養老、醫療的保障兜底是老年人安享萬年的生活“必需品”,但日益增加的支出需要對既有的醫療和養老保障體系作出對應的調整。鑒于人口形勢變化較快,這些調整宜快不宜慢。
老有所養也需要發揮市場的力量,老年人用品、以房養老、老年人就業、老年人照護等“銀發經濟”發展程度仍然偏低,供應還非常不夠,對于相關產業的各種障礙要及時清理,政策上要予以傾斜,要讓盡可能多的老年人消費得起這些產品和服務,這直接關系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少子化的成因更為復雜,面對的挑戰也更大。結婚和生育,是普通人一生最重要的兩個選擇,這需要綜合考量情緒價值、道德評價、個人價值實現帶來的回報,和居住、養育、職業發展等成本之間的大小關系?;貓笫侵饔^的,但成本是客觀的,降低選擇成本是應對少子化無法回避的工作。近年來,保障房體系在加速完善中,生育政策有了重大調整,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的支持體系也在逐步建立,但在降成本方面仍然不夠。以各地推出的生育支持政策為例,普遍的做法是對二孩、三孩給予更高的補助,在保障房選擇上給予優先權,這些獎勵看似豐厚,但卻忽略了最主要的群體,即一孩家庭,有了一孩才會有二孩、三孩,將更多的資源傾斜用于鼓勵一孩生育,在政策有效的基礎上再加大二孩、三孩的支持,才能讓政策發揮最大效果。
在重視人口總量的同時,我們也應當重視人口質量,更健康、更高教育和技能水平的人口,能夠創造更高的生產效率,不但能彌補人口減少帶來的損失,還能繼續提升社會總產出。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有一套能適應市場需求的教育體系。2022年12月,我國20~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城鎮調查失業率為21.1%,這一數據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外,我國還有規模龐大的靈活就業人員,就業方式可以靈活,但最低工資制度、社保等基本制度保障也應當覆蓋到這些人群,以解決靈活就業人員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有條件長期扎根一個行業,以積累技能、提升職業素養,提升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
人口數量減少并不必然意味著經濟增長潛力和景氣度下滑。目前,我國總人口仍在14億之上,超大規模市場、充足勞動力供應的局面也沒有發生變化,人口減少對經濟的影響是緩慢長期的,時間窗口仍在,我們必須善加利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