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每經熱評丨眾興菌業1億元理財虧34% 兩方面問題值得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19 22:13:29

          每經記者 杜恒峰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近日,眾興菌業(SZ002772,股價8.18元,市值33.33億元)公告,2021年5月6日公司認購了1億“善緣金206號”私募產品,截至2022年末,該產品的凈資產為6556.25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損失3443.75萬元。為此,眾興菌業計劃將產品管理人從深圳善緣變更為天津仙童,這意味著公司仍寄望于該產品能實現翻盤。結合此前公告來看,筆者認為,眾興菌業這筆私募投資有兩個需要關注的地方。

          第一,產品管理人的選擇是否審慎。工商資料顯示,深圳善緣注冊資本只有1000萬元,人員規模只有5人,參保人數僅3人,這樣的人員配備能否支撐其投研體系,確保產品按既定目標運行?如果工商資料并不代表深圳善緣的實際情況,那眾興菌業當時的決策過程又是怎樣的?是基于什么信息?是否經過嚴格、規范的遴選流程?

          私募產品通常會設置風險條款,一旦凈值下跌到某個閾值會觸發相應的風控手段,即便如但斌等頭部私募也不例外。“善緣金206號”的風控措施是如何設置的?為何到虧損34%才開始更換管理人?在更換管理人之后,這一系列問題是否得到了妥善安排?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公告中,“善緣金206號”的存續日期是1年,1年期滿后卻并未有續期的公告仍在繼續運作,內部流程是否合規?

          第二,名為理財但實為炒股。上市公司理財通常采用間接方式,即購買金融機構的產品,這是專業分工的必要,上市公司需要聚焦主業而不是被金融賬戶上的資產余額變動分心。在產品選擇上,上市公司需要控制風險,通常投資于銀行存款/理財、公募基金等標準化產品,信托、私募等非標產品并非主流。但是,“善緣金206號”是私募機構對眾興菌業的“定制產品”,整個產品只有眾興菌業一個投資人,這種產品結構決定了眾興菌業對產品有極強的話語權,其中就包括更換管理人。

          在眾興菌業股東大會的授權內容中,對理財的要求是“風險可控的投資理財或者購買金融機構理財產品”“選取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投資產品”。眾所周知,私募產品并不是“風險可控”“安全性高”的產品。“善緣金206號”還存在持股高度集中的問題,比如截至2022年三季報,其持有紅豆股份2096萬股,當時市值就高達1.12億元,超過眾興菌業的本金,但在那之后紅豆股份股價累計下跌超過17%,進而導致后續較大損失。

          因此,對于金額較大的理財,股東大會、董事會授權經營層執行的要求不能過于籠統,尤其應當提前設置“紅燈”,避免私募、券商定向理財計劃、信托等機構發行的產品異化為上市公司炒股的通道。

          部分上市公司“勇于理財、怯于分紅”一直為市場詬病。IPO以來,包括首發、定增、可轉債在內,眾興菌業累計股權融資高達25.3億元;同期公司凈利潤累計9.58億元,但現金分紅只有2.34億元。對凈利潤長期維持在1億元上下的眾興菌業來說,做小分母做大股東回報率,無論是股份回購,還是加大分紅,都是應當認真考慮的選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評論員杜恒峰 近日,眾興菌業(SZ002772,股價8.18元,市值33.33億元)公告,2021年5月6日公司認購了1億“善緣金206號”私募產品,截至2022年末,該產品的凈資產為6556.25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損失3443.75萬元。為此,眾興菌業計劃將產品管理人從深圳善緣變更為天津仙童,這意味著公司仍寄望于該產品能實現翻盤。結合此前公告來看,筆者認為,眾興菌業這筆私募投資有兩個需要關注的地方。 第一,產品管理人的選擇是否審慎。工商資料顯示,深圳善緣注冊資本只有1000萬元,人員規模只有5人,參保人數僅3人,這樣的人員配備能否支撐其投研體系,確保產品按既定目標運行?如果工商資料并不代表深圳善緣的實際情況,那眾興菌業當時的決策過程又是怎樣的?是基于什么信息?是否經過嚴格、規范的遴選流程? 私募產品通常會設置風險條款,一旦凈值下跌到某個閾值會觸發相應的風控手段,即便如但斌等頭部私募也不例外。“善緣金206號”的風控措施是如何設置的?為何到虧損34%才開始更換管理人?在更換管理人之后,這一系列問題是否得到了妥善安排?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公告中,“善緣金206號”的存續日期是1年,1年期滿后卻并未有續期的公告仍在繼續運作,內部流程是否合規? 第二,名為理財但實為炒股。上市公司理財通常采用間接方式,即購買金融機構的產品,這是專業分工的必要,上市公司需要聚焦主業而不是被金融賬戶上的資產余額變動分心。在產品選擇上,上市公司需要控制風險,通常投資于銀行存款/理財、公募基金等標準化產品,信托、私募等非標產品并非主流。但是,“善緣金206號”是私募機構對眾興菌業的“定制產品”,整個產品只有眾興菌業一個投資人,這種產品結構決定了眾興菌業對產品有極強的話語權,其中就包括更換管理人。 在眾興菌業股東大會的授權內容中,對理財的要求是“風險可控的投資理財或者購買金融機構理財產品”“選取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投資產品”。眾所周知,私募產品并不是“風險可控”“安全性高”的產品。“善緣金206號”還存在持股高度集中的問題,比如截至2022年三季報,其持有紅豆股份2096萬股,當時市值就高達1.12億元,超過眾興菌業的本金,但在那之后紅豆股份股價累計下跌超過17%,進而導致后續較大損失。 因此,對于金額較大的理財,股東大會、董事會授權經營層執行的要求不能過于籠統,尤其應當提前設置“紅燈”,避免私募、券商定向理財計劃、信托等機構發行的產品異化為上市公司炒股的通道。 部分上市公司“勇于理財、怯于分紅”一直為市場詬病。IPO以來,包括首發、定增、可轉債在內,眾興菌業累計股權融資高達25.3億元;同期公司凈利潤累計9.58億元,但現金分紅只有2.34億元。對凈利潤長期維持在1億元上下的眾興菌業來說,做小分母做大股東回報率,無論是股份回購,還是加大分紅,都是應當認真考慮的選項。
          眾興菌業 私募基金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午夜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一区精品一区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每天被 | 在线天堂网最新资源视频 | 日本视频一区97看 | 香蕉对碰碰97级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