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8-23 23:01:01
借助大運會的契機,成都高新區正在加速科技和產業雙輪驅動,強化產業結構、空間載體、市場主體、創新人才、資本運籌等多維支撐,加快建設自主創新科技園區,為更多企業和青年提供“成就夢想”的舞臺。
成都高新區體育場館
8月8日晚,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式上,人形機器人天團在露天音樂廣場正式“出道”——Walker X機器人騎著平衡車與真人“斗舞”、熊貓機器人將閉幕式的盛況直播給全世界觀眾……
“科技就是未來,成都也在成就人形機器人的夢想。”正如機器人所屬廠商負責人所言,大運會讓外界看到,成都的人工智能產業大有可為。
從一定程度上而言,大運會既是一座城市與世界年輕人的對話,更是城市未來產業與潛在產業人才的對話。在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成都大運會“以賽興業”首席顧問湯繼強看來,大運會將放大城市的夢想空間,“一旦年輕人認同你、喜歡你,可能就會投奔你、選擇你”。
在人工智能產業名片的背后,成都高新區的科創吸引力也正在不斷彰顯。從成都高新體育中心的乒乓球機器人“陪練員”,到數字孿生可視化管理平臺成為體育場館的“大腦”,成都高新區科創力量“各顯神通”,為成都大運會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事實上,成都高新區成立以來就將“科創基因”融入血脈,推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匯聚43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吸引134家世界500強企業,累計培育62家上市企業。
這也使得高新區成為成都最重要的增長極之一。今年是成都高新區“營商環境提質年”,借助大運會的契機,其正在加速科技和產業雙輪驅動,強化產業結構、空間載體、市場主體、創新人才、資本運籌等多維支撐,加快建設自主創新科技園區,為更多企業和青年提供“成就夢想”的舞臺。
“大運會一旦舉辦,將代表著全世界的年輕人認同這座城市,可能就會投奔你、‘用腳投票’選擇你。”在湯繼強看來,就像財富論壇代表著工商資本的認同,大運會正在成為成都聚集青年人才的重要機會。
位于成都高新區的天府軟件園
從眼下來看,人才競爭已經是城市競爭的關鍵,而像成都、杭州等新一線城市的人才吸引力正不斷上升。借助大運會的契機,成都已經提出高質量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不斷提升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
在這種背景下,科創資源和平臺富集的成都高新區自然勇挑重擔。成都高新區逾75萬的“雙創”人才中,35歲以下青年人才占比90%。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過程中,青年人才正在成為主力軍。
青年是城際流動的主力,青年人才聚集更多是“用腳投票”的結果。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平均每年新增外來從業人員超10萬人、吸引青年本科人才落戶近5萬人……
去年,成都高新區提出,未來五年將力爭通過新型研發機構聚集科技創新人才10000人以上,聚集高層次創業人才3500名,各類人才總量達100萬人,推動形成人才接踵而來、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動局面,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人才集聚區。
從創新策源來看,高新區是有這個實力的。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在打造高能級科創平臺上不斷取得突破,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創新平臺加速布局,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先后落地,并且還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共建校地協同創新平臺。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內的國家級創新平臺(含國地聯合)累計達65家,省級創新平臺累計達417家。這些重大創新平臺作為各類創新要素的匯聚地,日益成為高校、院所、企業溝通的“橋梁”,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
這對于成都高新區吸引高端人才聚集,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新人才集聚區大有裨益。更為重要的是,重大創新平臺創新策源功能強化的同時,作為創新主體的企業亦加速聚集和成長。2022年,成都高新區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4320家,凈增量首次突破1000家,成為吸引青年人才就業的重要載體。
這些創新平臺和科創企業,既是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同時也是匯聚各類人才的重要引力點,成都高新區正為青年們提供越來越大的舞臺。
科技成果轉化是今年成都市科技創新工作的“一號工程”。在成都大運會城市宣傳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指出:“科技成果轉化目前還存在成果本地轉化率低、成果轉化服務鏈條不完善、創新平臺成果溢出不足等主要問題。”
在“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背景下,如何進一步破解科技成果轉化“墻內開花墻外香”、科技經濟“兩張皮”的難題?作為全市產業發展的主陣地,高新區率先給出答案——加快實施中式跨越行動計劃,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成果中試首選地。
成都高新區“中試+”生態大會
一頭連著創新,一條連著產業,中試是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轉化器”,亦是上下游產業鏈的“銜接器”。一位成都本地的中試行業資深人士告訴筆者,中試是科技創新跨越達爾文“死亡之谷”的關鍵環節,“實踐中科技成果通過中試后,轉化成功率可從30%躍升到80%以上”。
縱觀全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鄭州、合肥等眾多城市都已經將目光投向中試,打造各行業的中試基地,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但是,成都高新區與眾不同的一點是,在全國率先提出“中試+”生態理念。
今年3月,成都高新區聯合北大、清華、四川大學、電子科大、西南交大、中科院技術轉移中心、國家技術西南轉移中心、天府新谷、高科集團、創新工場、極米科技等12家單位,簽約共建“中試+”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生態聯合倡議,積極營造“技術研發+中試平臺+專業孵化+天使基金+應用場景”五位一體的創新生態。
成都高新區鼓勵中試平臺構建“中試+投資+孵化”的運營模式,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中試熟化、專業孵化和天使投資等一站式服務,做強中試支撐成果轉化核心功能。同時,鼓勵中試平臺構建“中試+研發+場景”的創新生態,向前延伸鏈接高校、科研院所等技術研發供給端,向后延伸拓展龍頭企業、政府機構等中試成果應用場景,營造中試促進成果轉化良好氛圍。
比如,成都高新區智能硬件中試平臺建立了一樓中試、二樓孵化的就近轉化模式,并配套設立1億元投資基金,聯合電子科大、重慶大學等高校全力推動成果轉化,目前儲備擬驗證轉化項目15個。
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優勢正在疊加凸顯。根據規劃,成都高新區正在加速打造人才科技產業融合發展有機生態。按照“一個園區就是一個創新聯合體、一棟樓就是一個產業鏈”理念,積極打造總數超1000萬平方米的細分產業科創園區,集成創新孵化、中試加速、產業服務等功能。
從這一維度來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成果中試首選地正在成為重要的突破口,為進一步破題成都科技創新工作“一號工程”貢獻高新力量。
本屆大運會上,成都高新區科技企業“組團參賽”,成為賽場上的“企業代表隊”,將場館的科技感拉滿。
科技助力成都大運會
在鳳凰山體育場的綜合體育館和鳳凰山體育公園專業足球場內,成都古河云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數字孿生可視化管理平臺,就像體育場館的“大腦”一樣連接了館內包括空調、照明、水管、強弱電等在內的20多個子系統,“大約能降低15%的能源消耗,提升約20%的設備運行效率”。
在大運會多個訓練場館、比賽場館和大運村,一面面來自成都高新區科創企業擬合未來的智能健身鏡“魔鏡”成了很多人的“最愛”。通過大運會這個平臺,“魔鏡”向全世界展現了科技創新與運動娛樂的奇妙結合。
這些硬核的科技和產品,不僅能為大運會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更是彰顯了成都高新區硬核的科創實力和產業底色。數據顯示,在一眾科技型企業的強勁支撐下,成都高新區2022年GDP達3015.8億元,成為全市GDP跨越2萬億臺階的強勁支撐。
成都高新區
從三大主導產業“建圈強鏈”來看,成都高新區創新驅動的成效已經逐步顯現。2022年,電子信息產業支撐有力,成都高新區獲評2022年全國第三代半導體最具競爭力產業園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1200億元、同比增長20%,在2022科技部全國生物醫藥園區綜合競爭力排名中位列第三;數字服務業實現營收1431.4億元,同比增長8.9%,建成四川省首個智能駕駛示范場景。
2022年成都高新區引進落地京東方成都車載顯示基地等鏈主龍頭企業投資百億級項目達4個,給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作為全市軟件產業核心策源地,正在奮力打造中國智車谷。根據規劃,成都高新區將以高新南區為車載智能系統產業創新引領極核構建“一核一區一基地”格局,預計到2027年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
實際上,不論是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均是從產業結構、空間載體、市場主體、創新人才、資本運籌等多維支撐系統謀劃,將成都高新區科技和產業雙輪驅動的優勢充分發揮。
據介紹,今年,成都高新區將全力構建“5+N”產業生態,組建15個產業鏈專班,力爭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1400億元,數字服務業實現營收1500億元。
淡烻/文
圖片均由成都高新區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