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2-06 18:48:26
◎國家氣候中心對今年國家總體氣候狀況有一個初步的研判,認為今年全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仍然呈現出多發強發態勢。
◎國家氣候中心針對今年的氣候形勢提出建議:我國南方地區重點防范夏季持續性高溫天氣,確保迎峰度夏能源供應;沿海地區還需要重點加強臺風的防御工作;北方地區要重點防范暴雨、洪澇及其造成的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西部地區要提高防范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等風險。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2022年,全國平均氣溫10.51℃,較常年偏高0.62℃,除冬季氣溫略偏低外, 春夏秋三季氣溫均為歷史同期最高——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2023年我國氣候趨勢如何,備受關注。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2月6日,中國氣象局舉行2023年2月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1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2023年2月氣候趨勢預測氣象服務提示,并發布了《2022年中國氣候公報》。
發布會上,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國家氣候中心對今年國家總體氣候狀況有一個初步的研判,認為今年全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仍然呈現出多發強發態勢。
賈小龍強調,國家氣候中心針對今年的氣候形勢提出建議:我國南方地區重點防范夏季持續性高溫天氣,確保迎峰度夏能源供應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2022年,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暖干氣候特征明顯,旱澇災害突出。全國平均氣溫為歷史次高,降水量為2012年以來最少。
2022年,全國平均氣溫10.51℃,較常年偏高0.62℃,除冬季氣溫略偏低外, 春夏秋三季氣溫均為歷史同期最高;全國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較常年偏少5%,冬春季降水偏多、夏秋季偏少,夏季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少。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問:在剛剛發布《2022年中國氣候公報》之后,氣象部門對我國今年的氣候趨勢有什么樣的判斷?
賈小龍回應稱,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正在加速演進,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非常深遠,氣候系統受氣候變化影響,變得更加不穩定。
近年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也呈現出發生頻率高、影響范圍廣、致災性強的特點。國家氣候中心對今年國家總體氣候狀況有一個初步的研判,認為今年全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仍然呈現出多發強發態勢。
“為此,我們針對今年的氣候形勢提出建議:我國南方地區重點防范夏季持續性高溫天氣,確保迎峰度夏能源供應;沿海地區還需要重點加強臺風的防御工作;北方地區要重點防范暴雨、洪澇及其造成的城市內澇等次生災害;西部地區要提高防范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等風險。”賈小龍。
此外,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宋善允補充解答,關于今年整個年景的預報,每年按慣例都會在3月組織相關機構進行會商,對整個汛期情況做出精細的預報和預測。“因為氣候預測不確定性非常大,3月,影響我國年度的氣候狀況的因子和信號才能夠收集到,我們會進行比較全面、深入的分析。”
氣候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之一。我國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國家,氣候的種類也比較多,而且區域氣候差異非常大。認識氣候、適應氣候、利用氣候、保護氣候,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路,已經成為廣泛的共識。
受自然和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地球氣候系統正在發生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全球氣候變化,實際上已嚴重影響到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同時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顯著影響。
賈小龍指出,我們面臨著氣候變化的嚴峻問題。過去幾十年,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我國氣候變化也非常明顯。根據氣候變化預估,未來我國氣候變化持續存在。
比如說,未來我國不同地區平均氣溫仍然表現出增加趨勢;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將會更加頻繁、更加嚴重,未來極端高溫事件將會更加頻繁、更加嚴重,且排放情景越高,增速越快,強度越強,風險也越大。
比如我國中東部地區,2035年前后,類似于2013年夏季極端高溫事件可能變為兩年一度的事件,到本世紀末,發生高溫事件的風險將提升到目前的幾十倍。
未來我國極端降水增加的幅度也大于平均降水,且變率增強,降水更趨于極端化。未來中國平均集中降雨呈現期也會從目前的50年一遇變為20年一遇。極端干旱事件將從目前50年一遇變為32年一遇,這表明我國未來受氣候變化影響還是比較嚴峻的。另外,復合型極端事件發生的概率和風險也將持續增加。
賈小龍強調,總體來說,受氣候變化影響,“小概率高影響”事件將會更易出現,從而增加防范極端氣候風險的挑戰。
封面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